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的理论。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小的语义元素叫做“语义原子”(sematic atom),就是我们所说的“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黄伯荣《现代汉语》)。在我国义素分析蓬勃兴起,语言学界发表了不少关于义素分析的文章,但研究的范围比较窄,只局限于少数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等。义素分析的运用范围谈得更少,几乎没有一篇涉及中学语文教学。本文试图结合语境,谈谈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分析方便,在这里,把义素分为“理性义素”和“附加义素”两类。“理性义素”就是指于概念有关的义素,通常指字典或词典里可以查到的义素。“附加义素”是指在理性义素之外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或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义素。
一、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决定的。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而“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强大作用只有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实现。
义素分析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张志公先生曾指出:“由于历史的和其它种种原因,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很不科学或不够科学的做法,存在着因此而造成的不应有的浪费。”“要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逐步做到教学比较的科学化一些,先决的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以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总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同义词来比较、判断、缺乏客观的标准,科学性不强。义素分析可以深入到词义内部,把词义分为具体的一个个义素。看各个义素与语境是否吻合,然后,再确定用词是否准确。如:“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朱自清《绿》)这里“镶”“带”用得非常准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用来“镶”的东西往往是比较“精致”的,结合语境,作者把梅雨瀑挂在山崖上的那种黑白分明、赏心悦目的精致的美感充分的体现出来。“带”写出了梅雨瀑狭窄、飘逸的形象。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段写得非常优美。它同动词地巧妙使用分不开,我们来分析这几个动词: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动词“泻”包含义素[+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动词“浮”包含义素[+停留],写出了月光弥漫不散,轻柔飘渺的特点。动词“洗”包含义素[+水][-污垢],写出了月光润泽、柔和、洁净的美感。动词“笼”包含义素 [+遮盖],写出了月光下的花和叶子隐隐约约,看不真切的朦胧美。
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王希杰先生曾提出:“进一步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可以从广度和深度方面着手。所谓从广度方面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把义素分析法运用到语法学、修辞学等领域之中去,所谓向深度方面去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改变义素分析法只局限于少数有限的语义单位,如親属称呼、颜色词语等的初级阶段,应立即全面地运用于一种语言的各种各样的语义单位,不要回避矛盾难点。”(《义素组合论》)这里,我想尝试一下利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修辞手法。
又如:“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朱自清《绿》)
招引:(理性义素)[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特点吸引](《现代汉语词典》)
二、义素分析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难点。
首先,中学语文课文里有些篇目,由于创作年代的久远,时代背景的局限,作者语言风格不同等诸多因素,造成某些词语、句子较难理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词难句,这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义素分析法至少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义素分析可用于同义词辨析。同义词的辨析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义词是同义义场中的一类词,它们有相同的义素,也有不同义素,辨析同义词就是要找出这些不同的义素。
此外,一字多音,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另一个难点,义素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读清字音。一般来说,学生一旦掌握了词的理性义素,就能区分多音词的读音。
例1“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 不想取得。”(鲁迅《拿来主义》)
这里“给”是读gěi还是读jǐ,结合义素分析,
给gěi:(理性义素)[+交付][+送与](《新华字典》)
给jǐ:(理性义素)[+供应]。(《新华字典》)
显然,句中应读gěi.
例2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脉mài:(理性义素)[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新华字典》)
脉mò:(理性义素)[用眼神 表达 爱慕的 情意](《新华字典》)
结合语境,句中应读mò。
三、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以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义素分析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如“赡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长辈]这样的义素。“抚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下辈]这样的义素。“扶养”要求宾语包含[-长辈][-下辈]的义素。这样看来“少先队员用自己的零花钱抚养 这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这句话显然不对。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字典或词典,找出词的理性义素,结合语境体会附加义素。对照自己的习作,及时发现语病,及时改正,以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我们探讨得还很不够。我们只是希望通过义素分析,打开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径,使中学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现代化。
为了分析方便,在这里,把义素分为“理性义素”和“附加义素”两类。“理性义素”就是指于概念有关的义素,通常指字典或词典里可以查到的义素。“附加义素”是指在理性义素之外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或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义素。
一、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决定的。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而“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强大作用只有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实现。
义素分析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张志公先生曾指出:“由于历史的和其它种种原因,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很不科学或不够科学的做法,存在着因此而造成的不应有的浪费。”“要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逐步做到教学比较的科学化一些,先决的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以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总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同义词来比较、判断、缺乏客观的标准,科学性不强。义素分析可以深入到词义内部,把词义分为具体的一个个义素。看各个义素与语境是否吻合,然后,再确定用词是否准确。如:“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朱自清《绿》)这里“镶”“带”用得非常准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用来“镶”的东西往往是比较“精致”的,结合语境,作者把梅雨瀑挂在山崖上的那种黑白分明、赏心悦目的精致的美感充分的体现出来。“带”写出了梅雨瀑狭窄、飘逸的形象。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段写得非常优美。它同动词地巧妙使用分不开,我们来分析这几个动词: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动词“泻”包含义素[+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动词“浮”包含义素[+停留],写出了月光弥漫不散,轻柔飘渺的特点。动词“洗”包含义素[+水][-污垢],写出了月光润泽、柔和、洁净的美感。动词“笼”包含义素 [+遮盖],写出了月光下的花和叶子隐隐约约,看不真切的朦胧美。
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王希杰先生曾提出:“进一步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可以从广度和深度方面着手。所谓从广度方面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把义素分析法运用到语法学、修辞学等领域之中去,所谓向深度方面去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改变义素分析法只局限于少数有限的语义单位,如親属称呼、颜色词语等的初级阶段,应立即全面地运用于一种语言的各种各样的语义单位,不要回避矛盾难点。”(《义素组合论》)这里,我想尝试一下利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修辞手法。
又如:“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朱自清《绿》)
招引:(理性义素)[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特点吸引](《现代汉语词典》)
二、义素分析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难点。
首先,中学语文课文里有些篇目,由于创作年代的久远,时代背景的局限,作者语言风格不同等诸多因素,造成某些词语、句子较难理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词难句,这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义素分析法至少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义素分析可用于同义词辨析。同义词的辨析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义词是同义义场中的一类词,它们有相同的义素,也有不同义素,辨析同义词就是要找出这些不同的义素。
此外,一字多音,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另一个难点,义素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读清字音。一般来说,学生一旦掌握了词的理性义素,就能区分多音词的读音。
例1“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 不想取得。”(鲁迅《拿来主义》)
这里“给”是读gěi还是读jǐ,结合义素分析,
给gěi:(理性义素)[+交付][+送与](《新华字典》)
给jǐ:(理性义素)[+供应]。(《新华字典》)
显然,句中应读gěi.
例2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脉mài:(理性义素)[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新华字典》)
脉mò:(理性义素)[用眼神 表达 爱慕的 情意](《新华字典》)
结合语境,句中应读mò。
三、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以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义素分析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如“赡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长辈]这样的义素。“抚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下辈]这样的义素。“扶养”要求宾语包含[-长辈][-下辈]的义素。这样看来“少先队员用自己的零花钱抚养 这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这句话显然不对。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字典或词典,找出词的理性义素,结合语境体会附加义素。对照自己的习作,及时发现语病,及时改正,以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我们探讨得还很不够。我们只是希望通过义素分析,打开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径,使中学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