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作为我国一种新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形式,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教学管理是确保合作办学专业良性运行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关键。对天津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在合作办学日常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本科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5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15—02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一种新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形式开始出现。它对于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借鉴教育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加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培养国家各方面建设急需的人才,促进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止到2010年7月止,经过教育部合法批准的有400多家本科中外合作项目,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这400多家中外合作办学都是本科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合作办学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其中教学管理一直是中外合作办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天津科技大学国际学院现在有三个项目四个专业方向,即与美国库克大学合作办学工商管理专业,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合作办学财务管理专业,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联合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信息处理专业和汽车嵌入式系统专业,学生都是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相对单方管理有着更加复杂的背景和多样性的特点,简单地套用学校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学院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业学习,更加不合理不科学。
当前国际学院在教学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普遍授予双学位,中外双方学校对学生培养方案有着不同的指导理念,对毕业资格以及学位授予有着不同的标准和审核方式。虽然我校在本科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引进较为先进的管理软件平台逐步实现了基本完善的电子化管理,每一位学生都能随时通过登录学生学业管理系统查询中方成绩,了解自己的学业情况,但是外方学业情况还是相对具有延迟性问题。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如期毕业、如期取到中外双方授予学位的资格,存在着不太清楚,不甚了解等问题。
2.中外合作办学既不是纯国内教育,也不是纯国外教育,课程体系是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双方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课程体系中包括引进优质专业课程、国内课程和根据合作办学需要强化的语言课程。国际学院多数专业的学生由于中外双方学校同时授课,相比同类普通专业课时量较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承担了更多的课业压力。高强度的课业导致国际学院学生降级和二次延长学制退学比例高居不下,也容易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二、解决方法
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将国外优秀的教材和教育理念带给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摸索更加实际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合作院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恰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改革思路。汲取日常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在管理人员有限的条件下建设更加高效的管理体系,建立各管理部门(系统)之间的关联机制,使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能够有机结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随着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让学生主动关心自己的学业,对自己负责,也是管理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我们发现及时有效的跟踪和预警对学生非常重要。通过与国外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不断磨合,学院现已基本形成了较为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架构。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给予了学院更大的自主权,使得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去完善创新。借助这一政策优势,构建针对性强、更富有内涵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对我院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学业成绩追踪体制
首先从毕业资格预审开始,在大四的上学期就由教学秘书和项目管理专员共同完成对大四学生的中外双方学校的毕业资格预审,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其距离毕业所欠的学分,以便能够在最后的一年时间里拾遗补缺,顺利按期毕业。然后逐渐扩大到大三、大二、大一的学生,每一学期及时统计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所有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建立贯穿大学四年生活的学业成绩追踪体制,在学生学业指导中全程介入管理人员的帮助,通过有效的即时预警达到提高一次毕业率的目的。
2.建立留级生学业情况跟踪档案
国际学院学生留降级和二次延长学制、退学比例高居不下,这与学生对学籍管理规定的认识不足有重要的关系。除此之外,高强度的课业导致的精神压力进而自暴自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留级生在校状况进行建档跟踪,构建跟踪式管理模型,由项目专员跟踪学生中外双方学分修读情况,力求监督教育工作更有条理,在模型框架内增强工作实效,降低留级率。
3.通过对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合力效果的分析,找出最佳工作切入点
针对学院目前教学管理模式现状,提出合理化改革方案。效仿外籍教师授课理念,以学生真实感受为改革依据,强化教学管理部门与学工部门之间的合作,构建合作式管理模型。多层次、多领域、有跨界地从人本角度出发,给予学生一切有利的支持和服务,由此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从而更快速、准确、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教学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中心地位的具体体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突出有特色、针对性强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对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努力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既是服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将有助于教学相关工作的科学运行,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也将随之提高。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将合作办学的内涵加以强化,学生将明显受益,且长期受益。
[参考文献]
[1] 雷天恩.中外合作办学:历史、现状与前景[J].兰州学刊,2008,(12):203—205.
[2] 缴维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J].探索,2009,(5):328.
[3] 桑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教学运行机制研究[J].前沿,2010,(4):187—188.
[4] 曹建芳.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9—10.
[责任编辑:钟岚]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本科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5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15—02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一种新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形式开始出现。它对于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借鉴教育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加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培养国家各方面建设急需的人才,促进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止到2010年7月止,经过教育部合法批准的有400多家本科中外合作项目,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这400多家中外合作办学都是本科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合作办学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其中教学管理一直是中外合作办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天津科技大学国际学院现在有三个项目四个专业方向,即与美国库克大学合作办学工商管理专业,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合作办学财务管理专业,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联合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信息处理专业和汽车嵌入式系统专业,学生都是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相对单方管理有着更加复杂的背景和多样性的特点,简单地套用学校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学院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业学习,更加不合理不科学。
当前国际学院在教学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普遍授予双学位,中外双方学校对学生培养方案有着不同的指导理念,对毕业资格以及学位授予有着不同的标准和审核方式。虽然我校在本科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引进较为先进的管理软件平台逐步实现了基本完善的电子化管理,每一位学生都能随时通过登录学生学业管理系统查询中方成绩,了解自己的学业情况,但是外方学业情况还是相对具有延迟性问题。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如期毕业、如期取到中外双方授予学位的资格,存在着不太清楚,不甚了解等问题。
2.中外合作办学既不是纯国内教育,也不是纯国外教育,课程体系是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双方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课程体系中包括引进优质专业课程、国内课程和根据合作办学需要强化的语言课程。国际学院多数专业的学生由于中外双方学校同时授课,相比同类普通专业课时量较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承担了更多的课业压力。高强度的课业导致国际学院学生降级和二次延长学制退学比例高居不下,也容易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二、解决方法
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将国外优秀的教材和教育理念带给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摸索更加实际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合作院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恰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改革思路。汲取日常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在管理人员有限的条件下建设更加高效的管理体系,建立各管理部门(系统)之间的关联机制,使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能够有机结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随着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让学生主动关心自己的学业,对自己负责,也是管理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我们发现及时有效的跟踪和预警对学生非常重要。通过与国外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不断磨合,学院现已基本形成了较为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架构。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给予了学院更大的自主权,使得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去完善创新。借助这一政策优势,构建针对性强、更富有内涵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对我院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学业成绩追踪体制
首先从毕业资格预审开始,在大四的上学期就由教学秘书和项目管理专员共同完成对大四学生的中外双方学校的毕业资格预审,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其距离毕业所欠的学分,以便能够在最后的一年时间里拾遗补缺,顺利按期毕业。然后逐渐扩大到大三、大二、大一的学生,每一学期及时统计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所有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建立贯穿大学四年生活的学业成绩追踪体制,在学生学业指导中全程介入管理人员的帮助,通过有效的即时预警达到提高一次毕业率的目的。
2.建立留级生学业情况跟踪档案
国际学院学生留降级和二次延长学制、退学比例高居不下,这与学生对学籍管理规定的认识不足有重要的关系。除此之外,高强度的课业导致的精神压力进而自暴自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留级生在校状况进行建档跟踪,构建跟踪式管理模型,由项目专员跟踪学生中外双方学分修读情况,力求监督教育工作更有条理,在模型框架内增强工作实效,降低留级率。
3.通过对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合力效果的分析,找出最佳工作切入点
针对学院目前教学管理模式现状,提出合理化改革方案。效仿外籍教师授课理念,以学生真实感受为改革依据,强化教学管理部门与学工部门之间的合作,构建合作式管理模型。多层次、多领域、有跨界地从人本角度出发,给予学生一切有利的支持和服务,由此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从而更快速、准确、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教学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中心地位的具体体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突出有特色、针对性强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对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努力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既是服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将有助于教学相关工作的科学运行,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也将随之提高。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将合作办学的内涵加以强化,学生将明显受益,且长期受益。
[参考文献]
[1] 雷天恩.中外合作办学:历史、现状与前景[J].兰州学刊,2008,(12):203—205.
[2] 缴维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J].探索,2009,(5):328.
[3] 桑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教学运行机制研究[J].前沿,2010,(4):187—188.
[4] 曹建芳.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9—10.
[责任编辑: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