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防治地沟油手段及对我国启发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in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沟油问题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危害民生民利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及总结国外防治地沟油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吸收和借鉴,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生产、经营地沟油行为的具体规制措施。
  关键词:生产;经营地沟油;食品安全;规制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非实用性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长期使用地沟油对人体造成极大地危害,所以地沟油是严禁用于食用油领域的。现实中一些人受利益驱动非法生产、经营地沟油,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地沟油问题在国家外某些国家也曾出现过,但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地沟油问题得到了有效防治。
  一、国外防治地沟油手段
  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地沟油问题得到有效的防治[1],归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 公民具有合理处理餐饮废弃物意识
  如在美国,人们会将餐饮垃圾进行筛选,将不太油腻的食物通过机器打碎从下水道排出,将油分含量高的食物专门收集起来倒入垃圾桶里,等待专门公司前来回收。在日本,餐饮店经营者或是普通居民家会将用过的食用油分开保存,自行送到废油回收点。
  (二)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首先,加强立法处罚,如在英国,餐饮行业的废弃食用油无论数量多少都不允许倒入水槽中,否则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其次,加强立法监督,如在德国,由于曾发生过地沟油问题,所以德国政府及时推出了泔水回收的法律,使每一桶泔水都有张“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进行跟踪监督,同时,德国餐馆必须与政府签订“泔水回收合同”。在日本,政府制定了《食品废弃物循环法》,规定餐饮业有义务对食物垃圾再资源化,并设法抑制垃圾产生。最后,做好行政许可,如在日本,从事废弃油脂回收的企业,需要具备当地政府颁发的“产业废弃物中间处理业”、“产业废弃物收集搬运业”许可证,并符合日本食品回收法“再生利用事业登陆认定”中的相关条款规定。
  (三)技术设备及设施保障
  在美国,餐馆和家庭厨房的洗碗槽下面都装有“厨房废物粉碎机”,方便人们将分类好的不油腻食物进行粉碎排入下水道。德国餐馆在开业前必须购置油水分离设备。日本,由政府牵头设置了许多废弃油回收设施地点。
  (四)为地沟油转化提供途径
  在美国,废弃的植物油经过处理后可以转化为低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在英国和德国,废弃食用油可以被处理成无毒、清洁的生物柴油,又可作为发电燃料、化学品原料或有机肥料。在日本,废弃食用油被作为生物燃料,并且对完全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车可免征汽油交易税。
  二、对经营地沟油行为的规制
  通过吸收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提出规制生产、经营地沟油行为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首先,立法机关可加强对经营地沟油行为的处罚力度。经营地沟油的行为作为严重影响食品安全、侵害民生民利的问题之一,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对其使用“重典”,加大打击力度。同时为了考虑罪责刑相适应,可借鉴绑架罪的处罚模式,先对这种行为适用较高的量刑幅度,对于情节轻微的,可以降低量刑幅度。其次,为杜绝地沟油的原料来源,可将垃圾分类及禁止随意排放废弃油脂(包括排入下水道)入法,对违犯的行为处以重罚。最后,对于食品安全相关的渎职行为要降低入罪标准、加大处罚力度,以督促行政执法机关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二)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一方面,司法机关在处理涉及经营地沟油案件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宽严相济的政策,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严重危害性的经营地沟油行为要严厉惩罚。另一方面,各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区分并履行监管职责,对于属于职责范围内的监管环节要做到勤于监管、善于监管,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并且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对于符合刑事犯罪条件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三)提高食用油检测标准
  提高食用油检测标准与加强地沟油检测标准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国目前食用油的检测标准过低是造成地沟油泛滥的主要原因,所以,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其他相关部门应尽快提高食用油检测标准,这不仅可以有助于地沟油的“显形”,更是我们食品价值观理念进步的一种具体体现。
  (四)加强宣传和社会监督
  首先,要加强对地沟油危害及经营环节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经营地沟油违法行为的合力。其次,加强对餐饮及相关企业的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再次,制定对地沟油问题的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社会公民的监督积极性。最后,充分发挥媒体的调查和舆论监督作用,做好媒体机构与执法单位的衔接工作。
  (五)开辟地沟油的合理转化途径
  一方面,政府应对使用地沟油制造生物柴油和生化制品等产品的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并且帮助其产品寻找销售渠道,促进地沟油的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应对使用由地沟油提炼产品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政策支持,如减免税负等,鼓励单位和个人使用循环产品,倡导全社会的地沟油科学、合理循环使用意识。
  
  注释:
  [1]参见文海:《各国如何处理“地沟油”》,载《兵团建设》2011年第20期。
  
  (作者通讯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北京 顺义区 101300)
其他文献
英国思想家罗素说过:“权力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掺和着私欲的成分,一部权力史,也就是权力扩张和权力制约的历史。”因此,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以及执行权等公权力的科学配置,是刑诉法制定和改革的一个重点。刑事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要体现。所以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增加了诉讼监督的内容,扩展了诉讼监督的范围,丰富了诉讼监督的手段 ,明确了诉讼监督的效力,强化了诉讼监督的责任,
期刊
摘 要:今年进行了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设置了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检察机关进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了基层检察机关建立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一些构想,同时谈了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建设    刑事羁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控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严厉手段,今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设置了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基层检察院处在实施法律执行和法律监督一线,在履行
期刊
摘 要:合同诈骗和经济合同纠纷都是基于合同实施的行为,两者之间外观上十分相似,从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上,往往容易混淆两者,使得很多的司法判决结果存在争议。再者,随着新《国家赔偿法》的出台,意味着,法律对行政机关必须坚持合法行政有了更为严格的价值追求。因此,对两者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把握两者的性质与具体特征,分清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必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惩治违法、打击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建立司法权威,推进我国
期刊
法庭审判,认定案件事实主要是靠证据进行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一些案件发生后,因直接证据灭失或丧失获取时机,只能依靠间接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但是,因为间接证据只能认定案件的局部事实或个别情节,致使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成为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受贿案件由于行受贿的秘密性,以及受贿人高智商手段的掩盖和伪装,使查处此类案件难度大,且由于此类案件主要依靠行贿人的证言和受贿人的供述,极易受翻供、翻证的影响而难以定案。
期刊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提出“各级检察机关要切实把保障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作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方式,既要坚持改革发展,又要注重在发展中规范完善,实现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把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的部署要求,相继于2011年1
期刊
检察机关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集中体现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公平正义和推动社会的发展上。只有有效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只有加强法律监督,促进严格公正执法,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改革发展服务,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所有这些,都必须以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基础。因此,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成为当前检察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根
期刊
检察委员会是依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设立的法定专门机构,其在保障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中,具有其他任何机构不能替代的职能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检察委员会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改革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强检察委员会改革。  一、检察委员会改革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应遵循客观规律。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法律检察机关,这就是检察机关
期刊
摘 要:发生在民事诉讼领域的虚假诉讼严重干扰了法院的审判秩序,浪费大量的司法资源,侵害了他人、集体或国家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但由于立法缺位以及理论研究滞后,致使对虚假诉讼的处理出现许多难题。故亟待从理论上予以研究,并上升为立法,以便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本文从虚假民事诉讼现状与类型入手,挖掘引起虚假诉讼的内外因素,并对规制虚假诉讼提出对策,期望能对理论和司法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检察机关应着力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软环境”;创造拴心留人、安心工作的“软待遇”;增强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软实力”,充分尊重干警的人格。干警因为人格受到尊重,从而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通过强化三项“软指标”,实现打造检察幸福文化的“硬任务”,使全院干警尽心竭力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软环境”  1、坚持政治思想学习和廉政教育。坚持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教育观
期刊
一、序论: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案件审判的一项司法制度,是公民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一种民主形式,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陪审员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有效反映人民的意愿提供了途径;为案件全面、客观、公正审理,防止审判权的滥用进行了监督;同时也为提高人民法院的办案质量和效率,扩大政治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