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吕梁学校 江苏徐州 221100
【摘要】“没有也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个性鲜明的学生,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与学生有心灵上、感情上的沟通。施教之术应该在于攻心。了解学生的心灵,寻找教育的切入点,施以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有可能疏通学生心理上、感情上的结。促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个性鲜明;疏导;心灵
关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为人师者应尽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能手。”的确,了解学生的心灵,寻找教育的切入点,施以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就几种类型学生的心理疏导谈点肤浅的认识。
1 自负骄横的智优生,采用事例商讨法
智优生以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多在表扬和掌声中度过,老师和同学们有意无意的宽容,使他们产生了一些不良心理,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批评,在班级各种活动中唯我独尊,对同学们呼来唤去,趾高气扬。这种独善其身、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负的心理一旦滋生蔓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班的贺飞铭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自视自己在班里成绩优秀而目空一切:老师口误,她不依不饶;安排座位,她挑三拣四;自己做错事情,据“理”以争。与同学相处总会产生各种矛盾……这样的孩子,我一时也无从下手:写日记交流,她固执己见;设立悄悄话信箱,她也无动于衷。终于,在一次晨读中我发现她的书本杂乱地放着,我慢慢地边整理边问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她有点不好意思。接着我提出了蔡林森的习惯养成意识与她共讨:文具的摆放也能育人。她很快也加入整理文具的行列之中。接着,我又让她负责一个小组的学习指导,在一次合作学习中,她安排的事,同学们爱理不理的,不听她的支配,她的毛病捉襟见肘,她找到我说:“李老师,我的建议很好,同学们怎么不听我的?”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和谐因素。我一阵惊喜,点点头,说:“我也有同感,不妨咱们一起分析一下,同学们为什么对你敬而远之呢?”从此,贺飞铭融入了集体,不断改变自己的缺点,渐渐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就在那一瞬,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一个孩子的改变来得如此突然。
2 自卑厌学的后进生,采用期待约定法
不可否认,转变后进生是教师最头痛的事了,大部分教师付出了很多却收效甚微,我曾为之苦恼。后进生也是人,也有思想、有情趣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这些孩子一旦失去被教育的机会,就会因为家长或老师的不正确引导而自暴自弃,这往往也是导致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
在自己的探索实践中,我感觉要特别注意心与心的交流,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各个方面的微小进步,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希望。比如我们班的周强,这孩子聪明机灵,但从不写作业,一到检查作业,他总是以肚子疼、发烧为由。在同学面前总是躲躲闪闪,不敢面对。他成了我班关注的焦点。他的父母不知对我说过多少遍:“看住他,让他学习,不好就揍。”我笑而不语,我在想:看住他的人,看不住他的心,家长的方法简单粗暴,治标不治本,孩子不愿学习、逃避学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他自主学习?我陷入了深思。“鲧”和“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让我豁然开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特别关注他的举动:在写字本上我写到:“你的字进步了,争取写字比赛中有你,这是我们俩的约定。”;在百字比赛中,我主动让董娜和他结对子,在互学互助中他第一次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成语接龙大赛中,他获得了一顶博士帽——最高奖品,慢慢地他的学习态度改变了,学习积极了。给孩子一种期待、一份自信、一个成功的机会,他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3 压力沉重的特困生,采用真情感化法
特困生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长期在压抑和苦恼中过着日子,家庭的贫寒给他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一方面,他们想用功学习,无奈心理负担太重,造成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生活“寒碜”而不得不承受部分学生甚至社会上人的冷眼,此外他们还会为温饱问题而失去儿童应有的活泼和可爱。
在学校,老师的关爱是特困生的心理依靠;集体的温暖是让他们“抬起头来做人”的感化剂;学问无贫富贵贱之分的事实,是贫困生精神上的支柱,为了使他们减轻心理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来。我和我班的同学们用真诚的情、无私的爱温暖着这样的孩子。班里的董梅花,母亲残疾,姐弟四人,全靠父亲一人种田养家糊口,身为长女的她总是低垂着头,默默无闻,特别是当她拿不出67元的书钱时,她的头低的更厉害了。我悄悄地把书放到她面前。她猛的抬起头,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就在这时,我才发现她的眼睛那么漂亮,一双眼睛清亮清亮好象会说话。我自责,开学那么长时间我只有她低垂着脑袋的印象。我收回思绪,微笑对她说:“老师送给你的。”她有些局促不安,眼神里充满感激。我用微笑示意她:好好学习。在我的影响下,全班同学纷纷捐出了零花钱,为她添置学习用品,集体的热情换来了她开心的笑容。她在日记中写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我,和大家在一起真快乐。”
4 对寂寞思亲的孤儿,采用移情疏导法
我曾带的班有两人无父母,有五人失去一位亲人,反应在这些小群体身上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思念亲人,不善于和别人交往,自我封闭现象相当严重。在王红的日记中,我读到: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在你们走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我天天以泪洗面,没妈妈的孩子像棵草,我们姐妹三人孤苦伶仃……特别在日记中流露出对收养她的姨姨的不理解。作为班主任的我和老师们看了都眼泪汪汪。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却要承受她不该承受的一切,她稚嫩的肩膀如何经得起生活的重负呢?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首先做通了她姨姨的思想。然后我旁征博引与王红谈了一个下午,交心谈心,为了冲淡她心头那一缕缕思恋,转移她的情绪,我组织了爬山、野炊、等集体活动。特别是她生日那天,我们开了一次特殊的班会——爱在这里升华。全班66名同学为她献上了诚挚的祝福,她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和集体的温暖。
可见,正确把握学生心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放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定会为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厚实的基础。
【摘要】“没有也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个性鲜明的学生,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与学生有心灵上、感情上的沟通。施教之术应该在于攻心。了解学生的心灵,寻找教育的切入点,施以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有可能疏通学生心理上、感情上的结。促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个性鲜明;疏导;心灵
关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为人师者应尽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能手。”的确,了解学生的心灵,寻找教育的切入点,施以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就几种类型学生的心理疏导谈点肤浅的认识。
1 自负骄横的智优生,采用事例商讨法
智优生以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多在表扬和掌声中度过,老师和同学们有意无意的宽容,使他们产生了一些不良心理,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批评,在班级各种活动中唯我独尊,对同学们呼来唤去,趾高气扬。这种独善其身、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负的心理一旦滋生蔓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班的贺飞铭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自视自己在班里成绩优秀而目空一切:老师口误,她不依不饶;安排座位,她挑三拣四;自己做错事情,据“理”以争。与同学相处总会产生各种矛盾……这样的孩子,我一时也无从下手:写日记交流,她固执己见;设立悄悄话信箱,她也无动于衷。终于,在一次晨读中我发现她的书本杂乱地放着,我慢慢地边整理边问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她有点不好意思。接着我提出了蔡林森的习惯养成意识与她共讨:文具的摆放也能育人。她很快也加入整理文具的行列之中。接着,我又让她负责一个小组的学习指导,在一次合作学习中,她安排的事,同学们爱理不理的,不听她的支配,她的毛病捉襟见肘,她找到我说:“李老师,我的建议很好,同学们怎么不听我的?”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和谐因素。我一阵惊喜,点点头,说:“我也有同感,不妨咱们一起分析一下,同学们为什么对你敬而远之呢?”从此,贺飞铭融入了集体,不断改变自己的缺点,渐渐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就在那一瞬,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一个孩子的改变来得如此突然。
2 自卑厌学的后进生,采用期待约定法
不可否认,转变后进生是教师最头痛的事了,大部分教师付出了很多却收效甚微,我曾为之苦恼。后进生也是人,也有思想、有情趣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这些孩子一旦失去被教育的机会,就会因为家长或老师的不正确引导而自暴自弃,这往往也是导致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
在自己的探索实践中,我感觉要特别注意心与心的交流,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各个方面的微小进步,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希望。比如我们班的周强,这孩子聪明机灵,但从不写作业,一到检查作业,他总是以肚子疼、发烧为由。在同学面前总是躲躲闪闪,不敢面对。他成了我班关注的焦点。他的父母不知对我说过多少遍:“看住他,让他学习,不好就揍。”我笑而不语,我在想:看住他的人,看不住他的心,家长的方法简单粗暴,治标不治本,孩子不愿学习、逃避学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他自主学习?我陷入了深思。“鲧”和“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让我豁然开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特别关注他的举动:在写字本上我写到:“你的字进步了,争取写字比赛中有你,这是我们俩的约定。”;在百字比赛中,我主动让董娜和他结对子,在互学互助中他第一次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成语接龙大赛中,他获得了一顶博士帽——最高奖品,慢慢地他的学习态度改变了,学习积极了。给孩子一种期待、一份自信、一个成功的机会,他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3 压力沉重的特困生,采用真情感化法
特困生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长期在压抑和苦恼中过着日子,家庭的贫寒给他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一方面,他们想用功学习,无奈心理负担太重,造成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生活“寒碜”而不得不承受部分学生甚至社会上人的冷眼,此外他们还会为温饱问题而失去儿童应有的活泼和可爱。
在学校,老师的关爱是特困生的心理依靠;集体的温暖是让他们“抬起头来做人”的感化剂;学问无贫富贵贱之分的事实,是贫困生精神上的支柱,为了使他们减轻心理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来。我和我班的同学们用真诚的情、无私的爱温暖着这样的孩子。班里的董梅花,母亲残疾,姐弟四人,全靠父亲一人种田养家糊口,身为长女的她总是低垂着头,默默无闻,特别是当她拿不出67元的书钱时,她的头低的更厉害了。我悄悄地把书放到她面前。她猛的抬起头,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就在这时,我才发现她的眼睛那么漂亮,一双眼睛清亮清亮好象会说话。我自责,开学那么长时间我只有她低垂着脑袋的印象。我收回思绪,微笑对她说:“老师送给你的。”她有些局促不安,眼神里充满感激。我用微笑示意她:好好学习。在我的影响下,全班同学纷纷捐出了零花钱,为她添置学习用品,集体的热情换来了她开心的笑容。她在日记中写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我,和大家在一起真快乐。”
4 对寂寞思亲的孤儿,采用移情疏导法
我曾带的班有两人无父母,有五人失去一位亲人,反应在这些小群体身上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思念亲人,不善于和别人交往,自我封闭现象相当严重。在王红的日记中,我读到: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在你们走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我天天以泪洗面,没妈妈的孩子像棵草,我们姐妹三人孤苦伶仃……特别在日记中流露出对收养她的姨姨的不理解。作为班主任的我和老师们看了都眼泪汪汪。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却要承受她不该承受的一切,她稚嫩的肩膀如何经得起生活的重负呢?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首先做通了她姨姨的思想。然后我旁征博引与王红谈了一个下午,交心谈心,为了冲淡她心头那一缕缕思恋,转移她的情绪,我组织了爬山、野炊、等集体活动。特别是她生日那天,我们开了一次特殊的班会——爱在这里升华。全班66名同学为她献上了诚挚的祝福,她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和集体的温暖。
可见,正确把握学生心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放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定会为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