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迷失的小蛮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见过小蛮三次,后来她就消失了,给我发的最后一条短信是:“我在看音乐剧《猫》,和猫一起跳舞。”
   第一次见到小蛮,在二月下旬。葛老师请客吃饭,座中亦师亦友地坐了一大班人。酒才满上,包房门口出现了一朵黑玫瑰,玫瑰的边上,嵌着一朵娇娇的桃花儿。葛老师站起来满面含笑地介绍说,这是我的妻子和女儿。我叫她“师母”时有点犹豫,而她已经伸手过来:“我没大你几岁吧,别叫我师母啦,把我叫老了,叫我小蛮吧,大家都这么叫我的。”她的声音柔软无力,目光中的微笑有点含混。那天她穿件紧身的纯黑毛衣毛裙,外披一件大红羊毛披肩,头上戴顶大红软帽,她的女儿则是一身粉红色。她在座位上解下披肩、摘下帽子,带了女儿出去了一下,回来时头发已经披散下来,褐色的、带点鬈曲,如瀑布般从上而下直达腰间,双鬓间的头发被编成松散的两条小辫子。
   小蛮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她看着和她招呼的人,只是她的目光似乎不知觉地越过了那人,在更远的地方停了一两秒,又醒觉似的收回,脸上的笑却是一直在的。大家频频敬老师酒的时候,小蛮低头专心喂女儿东西吃,柔气小声地告诉女儿鱼骨头吐掉,多吃蔬菜,再喝一口汤,等等。
   陈波站起来敬小蛮酒:“师母
  ——”小蛮笑起来:“该罚,你该叫我嫂子。我早听说你了,文章写得好又长得帅,你喝了这杯——”陈波果然仰脖子一杯干了,说:“嫂子随意。”小蛮不答,端了杯子一饮而尽。其他的人也一一劝酒,小蛮有的抿了一小口,有的干了,似乎总有一套说法。那天大家都喝多了。我也是。恍惚听小蛮对自己说:“我很喜欢你,你就是我要找的女朋友。”似乎我和小蛮的话变得多起来,我们在大谈如何种花,似乎还听小蛮说她是个服装设计师,梅龙镇广场的橱窗里就挂了一件她设计的衣服。又说,曾经是跳芭蕾的,会弹钢琴,喜欢巴赫。
   三月底我在“思考乐”书店,正在翻阅阿兰·德波顿的《拥抱逝水年华》,觉得有个影子虚浮在眼前,一抬头,却是小蛮。小蛮一身紫色,低V领浅紫色带蕾丝花边的针织衫,略深些的紫色棉布裙,脖子扎条紫花的丝巾,长发用个紫色发夹别了一下。“我给你发信息你也不回。”小蛮笑笑地抱怨。
   “没有啊?不会的吧?那天我喝多了,我还后悔没互相留电话啊。”我颇为吃惊。“我自然是找得到你的电话的。哦,大概我留名是葛太太,你不知道是我。”小蛮手里抱了几本书,一本是邓肯的自传,一本萨福的诗歌,一本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还有一本《上海情调餐厅》。
   我和小蛮在STARUCKS挑了靠窗的位置坐下。小蛮要了一份蓝梅芝士,一杯拿铁咖啡,我要了一份卡布其若。小蛮若有所思地搅动咖啡,似乎一进入这样的所在,她就陷入到某种情境之中,某种情绪也会随之产生。“你真的叫小蛮吗?”我问。小蛮扮了个鬼脸:
   “当然不是。是我小名。因为我小时很皮啊,父亲就这样唤我。我父亲是个建筑师,我弹钢琴是爷爷教的;我母亲是混血儿,外婆是英国人,我外公倒是中国人,所以我母亲身上有英国贵族那种古板、严厉。父母不合,一直分居,我随母亲过,她让我呆在我家的小洋房里,不许有朋友来,也不许我出门,我整天从窗外看外面树上的鸟叫,希望有个人来看我。当时我有个表哥,很高大、英俊的,我特别喜欢他,他也喜欢我。嗨,要是没有那场变故,说不定我嫁给了他,说不定我现在在国外呢。
   “可惜一切都发生变化了。我告诉过你我原来是学芭蕾舞的吧?从小就学,高中毕业后上了舞蹈学校。在一次汇报演出时,我摔到台下,以后就再没上台过了。我记得很清楚,那次演的是《天鹅湖》,我扮演黑天鹅……”
   小蛮说这些的时候一下一下地搅动咖啡。她并不看我,眼睛望向咖啡馆正前方墙壁的一块装饰画上,似乎在仔细分辨那装饰画的色彩,脸上并没有悲伤的神色。似乎这样的叙述有很多次了,悲伤已经构成她说话动作的一部分了,如同那紫色的发夹一般。
   “从舞台上摔下来,我整整在床上躺了一年。后来居然能起床了,医生说真是奇迹。只是我再也不能跳舞了。我住的医院在15层楼。很多次我站在窗台边,望向窗外,我就想一头栽下去的。只是我没有,因为那时候我认识了葛老师……”
   说到这,她恍惚突然意识到我的存在,朝我笑起来,问:“你不觉得葛老师有个角度像一个人吗?”看我摇头,她很神往地说:“他年轻时有个地方特别像木村拓哉的。那时他经常来看我,对我特别好。当时我心里想,嫁给他,一生会是幸福的。我就决定嫁给他了。可是我当时才20岁,我母亲不同意的,说葛老师年纪大我15岁,出生又不好,就整天将我锁在房子里。我们结婚那天,葛老师是偷偷地爬到我家花园,锯掉我的窗户,我是爬出窗,和他走掉的。我有一只猫,跟我好多年了,没能带走它,我走了,它也死了……”小蛮说到这里,停顿了很久,似乎沉浸在对猫的怀念中。
   可是我突然疑惑起来,吃饭那天似乎说葛老师比小蛮还小一岁,只比我大一岁的。小蛮的叙述太有情节剧的嫌疑了。然而我不想多去探究这些细节,小蛮的忧伤一定有她的道理。
   自那天见面后,小蛮经常给我发信息。有时候是:“你想我吗?哈,我在对着镜子跳佛朗明戈舞。”有时候是:“我在听‘少女之死’。”愚人节那天,又收到她的信息:“晚上六时在中兴泰富广场,有个从香港飞来的帅哥和你约会。”我知道是她玩的把戏,回说:“我穿红色格子裙,黑色上农,手拿《女友》。”第二天她一大早就发来消息说,那帅哥真来了,一个人也没有,气死了,当即又飞回香港了。我笑笑,不置可否。
   有一天我们相约先一起逛街买衣服,再一起吃饭聊天的。小蛮那天是咖啡色的,一件有镂空花边袖子的衬衣,一条百褶超短裙,她的头发高高扎起,很长的一条马尾巴拖着。每次刚一见小蛮,似乎和上海的一般姑娘没多大区别,精明实惠会打扮。小蛮带着我在陕西南路、瑞金路一间间小店看过去,讨价还价,去糟粕取精华,她似乎只要稍微一瞄,就知道哪件衣服适合她,适合我。
   那天我们在静安区公园内的“巴厘岛”吃的泰国菜,然后到HARDROCK喝啤酒。在那样幽昧的灯光下,小蛮的目光便迷茫起来。音乐很吵,她凑到我耳边大声问我:“你知道近来网络上最轰动的是什么?”不等我回答,她就说:“木子美的《遗情书》和竹影青瞳的写真。”我说我自然是知道的,只是想知道她怎么想。她喝了口啤酒,用一只手指头绕着发梢说:“有什么稀奇。你以为是真的啊? 八成是编的,我也会编。我不过不像他们那样炒作。这有什么难呢?我天天坐地铁上班,两眼发直,就在编故事呢。慢慢要变老的,不可能一直谈恋爱了,只能写文字编故事了。现在我打算开始写小说了,这样我就能一直谈恋爱下去的。
   “我大概是那种很讨男人喜欢的女人。我也喜欢男人。见到一个男人,我所喜欢的,我就想和他约会该是怎样打扮啊。男人啊,嗨,其实,就和这灯光、这音乐,这啤酒一样,是道具,构成了故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包括我自己,也是故事的环节。我和什么样的男人相处,就把自己变成什么样子,这样才合乎当时应该有的氛围。我16岁时候认识一个男人,特别喜欢飚车的,我就是穿皮衣皮裙,骑摩托车,喝啤酒,抽烟的。我那表哥喜欢我做淑女的,我和他出去时候就穿长裙。葛老师喜欢我是个孩子妈妈,那我就是啊……
   “木子美们写性,性有什么好写的,那是次一等的。等到上了床,就味同嚼蜡了。最有味道的是调情。有一天我和一个男朋友到宝莱娜去,他的朋友也带了一个女孩子在那。我一见那男人就有感觉,他也有,我想。我喝了一扎啤酒,和他跳舞,一会我们就回到位置上,我的男友和他的女友还在舞池中。我们四目相视,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啊。他在我耳边轻声问是否可单独约我出去,我含笑不答。他抚摩我的脸,我将他的手指一节节含在嘴里。我们正要亲吻时,他们却回来了。后来我们再没联系过,我甚至只知道他姓苏,但我一直念念不忘那一瞬间……
   “还一次,我和一个男孩子约了去看电影,好像是什么《最后的武士》,那电影太傻了。只是那男孩子将自己的手放在我的膝盖上,先是一直不敢移动,这让我在黑暗中快乐地颤抖。我想着一个电影《克拉之膝》,不知道那男孩子是否也认为我的膝盖最性感。他后来鼓足了勇气,试图往内移动一下,我却悄悄地用我的手接过他的手,他也只得停在那里不动了。”小蛮叙述这些时候,她的目光闪烁着。其实我真难分清这些就是她的经历还是她所说的编的故事呢。我所能感觉的是,在HARDROCK那样暧昧灯光下的小蛮,散发着一种不确定的、流动的美感。她似乎完全地融入到她的记忆中,或者她的故事中。
   那天过后,我就没再见到小蛮,发了几个信息,她都说忙。我因了事务缠身,也没心情约她。后来恍惚听谁说葛老师的太太是一直没工作在家的。五月十三日,突然有朋友告诉我:“你知道葛老师死了么?说是酒喝多了死的,几天后才被发现的,他太太、孩子都不在身边呢。”我非常的吃惊,急忙打小蛮电话,被告知已停机。
   小蛮似乎真的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我无法验证她所叙述的真假,我也难以探知她的真实的生活和心境。其实我又何必去验证去探知呢?或者小蛮的存在根本就是一个梦。可是分明地,她的举手投足,她的风情美好,她迷茫的眼神这样深地留下来了,也许我们总能一眼看穿未来那令人厌倦的每一天,便总渴望有个小蛮在。
其他文献
我不善辞令,缺乏演说的才能,只想感谢阿弗雷德·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委员们慷慨授予我这项奖金。  没有一个作家,当他知道在他以前不少伟大的作家并没有获得此项奖金的时候,能够心安理得领奖而不感到受之有愧。这里无须一一列举这些作家的名字。在坐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的学识和良心提出自己的名单来。  要求我国的大使在这儿宣读一篇演说,把一个作家心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说尽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作品中的一些东西可能不会马
期刊
关于学问,在古代和在现代是不同的,关于才子,古代和现代的定义也是不同的。老早以前,人们生活在“前科学”的世界,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神聊胡侃吹——人们就活在虚构编造出来的世界里,于是产生了大量精于消闲的“文青”: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满怀“人生得意需尽欢”的恣意,兼有“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使命,初唐四杰,竹林七贤,扬州八怪,唐伯虎,贾宝玉,个个晓音律,通丹青,生花笔,珠玑字,迷倒无数前辈美女:苏小小、李
期刊
近来这天是越来越热了,那春天新长出的树叶在这炽热的阳光下也变得没精打采。汽车的尾气连带着发动机的温度使得本已不低的气温又上了一个层面,在这如同地狱般的温度之下躲在屋中享受空调带来的习习凉风,无忧无虑,看着显示器上绚烂的电脑特技,甚是惬意,如在天堂。  但是我在兄弟中的绰号却是恶魔。并不是为人恶毒擅长为非作歹,而是并不在意一些小方面的善事,甚至恶作剧周围的人。兄弟之中有一个叫加百列。哼,天使和恶魔是
期刊
辩论,是一种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其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交生活之中。辩论的终极目标,是否定彼方论点的成立、肯定己方论点的正确。辩论中的双方,论点彼此对立,且均“固执己见”,都试图说服对方。因此,辩论时,我们常常以“破”为主,以“立”为辅;辩论的最佳效果,是令对方瞠目结舌,欲辩无言,从而“不战而屈人之兵”。  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使东吴,面对群儒的诘难,一番辩论,令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期刊
你是否有过“我真希望能与更多像邮差弗雷德那样的人相识、生活、工作在一起”这样的想法?一个遍布着弗雷德,到处都是像他那样为工作而自豪、把普通人造就成杰出的人的世界,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好处。  问题:世界上怎样才会有更多的弗雷德?  答案:做一个弗雷德!  在你的机构中有多少个弗雷德呢?你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呢:“我们这里要是多几个那样的人该多好!”如果你的工作伙伴中,有的人实则是个“反”弗雷德,你是否会
期刊
走过百饰得花鸟市场,听见一片奇怪的声音,原来是十几只鹦鹉,或昂头叫唤,或低首喃喃自语,在炎热的大气里,它们的“人话”显得含混不清。  在这片不伦不类的声音中,我突然听见了一阵麻雀叫,很微弱,却是标标准准的鸟叫声。仔细看去,这才发现鹦鹉群里竟然挤着一只麻雀笼。关在鸟笼里的麻雀我见过不少了,这么小的还第一次见到,也不知道它是想逃出去还是热糊涂了,上下左右拼命地飞撞,它的翅膀扑打得鸟笼啪啪作响,它的叫声
期刊
说话,要说得人们高兴,并乐意按你说的去做,这就要讲究说的技巧。而妙语,则是这一技巧的表现。试举几例佐证。  某年在北戴河海淀,回秦皇岛的小车上早已坐了我们四人,拥有十三个座位的女老板还在四处张望,叫喊拉客。一会儿,过来了六个客人。女老板身手不凡,经过同好几位老板的激烈争夺,六个客人全被她拉上了车,但她还不开车,还在为尚余的三个座位跑上跑下地吆客。而我们却心急火燎:已是下午五时了,回秦皇岛还要找旅馆
期刊
差异是生活的根本之一,理应得到我们全体的尊重。以下就是一个人性阳光面绽放闪光的例子。  在英国航空公司由约翰内斯堡飞出的航班上,一位中年发福的南非白人妇女发现她旁边坐了一位黑人。  她叫来机舱乘务员投诉她的座位。  “有什么问题吗,女士?”服务员问。  “你没看见吗?”她说,“你们把我安排坐在一个黑鬼旁边。我不能挨着这令人作呕的人坐。给我另找个座位!”  “请稍安勿躁,女士。”女乘务员回答。“今天
期刊
嫉妒是一种几乎普遍存在、人人都有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首先是嫉妒者从狭隘、自私的平均化要求心理出发,羡慕超过自己的人,对他人的成绩和优越处境眼红;然后转为嫉恨,进而由嫉恨发展为损害他人的嫉怒行为,最后由嫉怒发展到嫉毁,有的还干出严重损害他人的事。  有人说:“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心灵上的肿瘤“扩散”到身体,七病八疾的就不请自到了。有嫉妒心理的
期刊
东老师  你好呀!  今天我看到你主持的心理咨询栏目,觉得很好。在这里,我也有一个问题想向你请教。  我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今年22岁。都说谈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按道理说,我也应该有一个女朋友了,可是,我却发现我不喜欢女性,我对女性没有任何兴趣。我不知道怎么办?  以前有好几个女同学向我示爱,但是我都没有接受她们。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是自己有问题,我还以为是我不喜欢她们,或许我是喜欢别的女生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