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促进学困生有效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课改实践中,积极探索了“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师徒结对小组合作明确责任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21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这样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成功的教学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师徒结对,小组合作”就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师徒结对”更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补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师徒结对,明确职责
1. 组内分层 合理结对
首先,我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数学基础好,思维能力强.B层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但思维能力欠缺,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C层学生数学基础弱,又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中A是师傅, B是辅导员,C是徒弟.同一组中有两对学生是师徒,另两名学生是辅导员,协助组内师傅一起帮助徒弟.
2.举行仪式,明确职责
为了使学生慎重地对待这件事,我专门组织了一次很正式的“师徒结对”仪式,向师傅颁发“资格证书”,明确师傅和辅导员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了徒弟的任务与要求,师徒签订了结对协议.通过这种仪式让师傅和辅导员更有使命感,让徒弟也有一种敬畏之心.明确师徒职责:师傅在课堂内外要主动指导徒弟预习功课,答疑解惑,监督徒弟完成作业,组织各项数学学习活动.徒弟要谦虚接受师傅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师傅交给的学习任务,然后必须做到每天能向师傅提出两个问题,登记在“疑问本”上.
二、“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课内学习方式
师徒结对后小组在课内的学习方式流程是:预习指导→师傅批改→课堂交流→徒弟展示→课堂检测→师傅评价→徒弟反思→归纳总结.
1.课前预习,课上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通过编制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然且在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归纳点评来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中完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尤其在“预习完成导学案”这个环节培养的是学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C层学生基础差,思维、理解能力欠缺,所以往往很难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组内师傅们的帮助和辅导,先当起“小老师”,然后师傅把徒弟在预习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记录在“师傅答疑本”上.
2.课堂交流,徒弟展示
在小组课堂交流这个环节,我让小组中师傅们先和B层的学生讨论交流,互相答疑解惑,让徒弟先独立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把困惑的问题记在“徒弟问疑本”上.等师傅讨论好后再来关注徒弟的想法和困惑,由B层学生协助帮扶,经过交流讨论后,让徒弟展示部分他已经弄明白的知识,对于还没弄明白的问题再寻求老师的帮助.
3.课堂检测,师傅评价
在课堂评价这个环节,按照分层原则设计A、B、C三个层次的作业,其中A层内容是徒弟必做的,其他组题选做.徒弟完成课堂检测后交给师傅批改,由师傅结合课堂评价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徒弟课前及本节课的表现与课堂检测完成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评价.
4.徒弟反思,归纳总结
一节课结束,我要求徒弟们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和反思.首先是总结这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其次是反思这节课还存在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题不会解或者没听明白.要求徒弟准备一本“徒弟问疑本”,把课上课下不明白的问题登记在本子上,利用课余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三、“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课后学习方式
小组课后的学习主要是课后作业的完成及订正情况,在小组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我遵循下面的方式:作业分层→独立完成→师徒帮扶→合作订正→教师讲评→反思提升.
1.作业分层,独立完成
对于作业本及书本的课后作业我都做了一定的分层,徒弟只要完成规定的一部分就可以.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强调在做作业时不能交流讨论,一律独立完成.尤其是徒弟们,遇到困难不能依赖.要学会独立思考,遇到实在想不出来的问题就记录下来,等待下次交流讨论时再让师傅们答疑解惑.
2.师徒帮扶,合作订正
这个环节主要就是订正反思的环节,徒弟们针对作业本上的错题及有困惑未能解决的题目,此时可以向组里师傅请教,经讨论还未能解决的问题再由组长记录.
《礼记·学记》上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师徒结对,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与优秀生的学习责任感,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师徒结对小组合作明确责任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21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这样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成功的教学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师徒结对,小组合作”就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师徒结对”更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补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师徒结对,明确职责
1. 组内分层 合理结对
首先,我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数学基础好,思维能力强.B层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但思维能力欠缺,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C层学生数学基础弱,又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中A是师傅, B是辅导员,C是徒弟.同一组中有两对学生是师徒,另两名学生是辅导员,协助组内师傅一起帮助徒弟.
2.举行仪式,明确职责
为了使学生慎重地对待这件事,我专门组织了一次很正式的“师徒结对”仪式,向师傅颁发“资格证书”,明确师傅和辅导员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了徒弟的任务与要求,师徒签订了结对协议.通过这种仪式让师傅和辅导员更有使命感,让徒弟也有一种敬畏之心.明确师徒职责:师傅在课堂内外要主动指导徒弟预习功课,答疑解惑,监督徒弟完成作业,组织各项数学学习活动.徒弟要谦虚接受师傅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师傅交给的学习任务,然后必须做到每天能向师傅提出两个问题,登记在“疑问本”上.
二、“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课内学习方式
师徒结对后小组在课内的学习方式流程是:预习指导→师傅批改→课堂交流→徒弟展示→课堂检测→师傅评价→徒弟反思→归纳总结.
1.课前预习,课上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通过编制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然且在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归纳点评来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中完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尤其在“预习完成导学案”这个环节培养的是学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C层学生基础差,思维、理解能力欠缺,所以往往很难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组内师傅们的帮助和辅导,先当起“小老师”,然后师傅把徒弟在预习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记录在“师傅答疑本”上.
2.课堂交流,徒弟展示
在小组课堂交流这个环节,我让小组中师傅们先和B层的学生讨论交流,互相答疑解惑,让徒弟先独立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把困惑的问题记在“徒弟问疑本”上.等师傅讨论好后再来关注徒弟的想法和困惑,由B层学生协助帮扶,经过交流讨论后,让徒弟展示部分他已经弄明白的知识,对于还没弄明白的问题再寻求老师的帮助.
3.课堂检测,师傅评价
在课堂评价这个环节,按照分层原则设计A、B、C三个层次的作业,其中A层内容是徒弟必做的,其他组题选做.徒弟完成课堂检测后交给师傅批改,由师傅结合课堂评价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徒弟课前及本节课的表现与课堂检测完成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评价.
4.徒弟反思,归纳总结
一节课结束,我要求徒弟们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和反思.首先是总结这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其次是反思这节课还存在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题不会解或者没听明白.要求徒弟准备一本“徒弟问疑本”,把课上课下不明白的问题登记在本子上,利用课余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三、“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课后学习方式
小组课后的学习主要是课后作业的完成及订正情况,在小组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我遵循下面的方式:作业分层→独立完成→师徒帮扶→合作订正→教师讲评→反思提升.
1.作业分层,独立完成
对于作业本及书本的课后作业我都做了一定的分层,徒弟只要完成规定的一部分就可以.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强调在做作业时不能交流讨论,一律独立完成.尤其是徒弟们,遇到困难不能依赖.要学会独立思考,遇到实在想不出来的问题就记录下来,等待下次交流讨论时再让师傅们答疑解惑.
2.师徒帮扶,合作订正
这个环节主要就是订正反思的环节,徒弟们针对作业本上的错题及有困惑未能解决的题目,此时可以向组里师傅请教,经讨论还未能解决的问题再由组长记录.
《礼记·学记》上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师徒结对,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与优秀生的学习责任感,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