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自能学习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自能学习培养.
[关键词]自能学习 预习 提问 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5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技巧,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当中,并取得傲人的成绩.但是在现阶段,多数数学教师都未能摆脱“圈养式”教学思想,认为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手把手教.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但会让学生越来越依赖老师,而且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渗透自能学习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自能学习技巧.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一、“自能”预习,唤醒自能学习意识
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发现自身的短板和问题所在,从而便于教师第一时间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让课堂教学变得事半功倍.但是在以往的生活中,多数学生都缺乏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意识,即使有学生习惯课前预习,但是受制于能力和经验的束缚,他们在预习时候依然会面对许多的问题.譬如有的学生在预习时只是单纯的看定义、看例题.这种方法不但机械性强,而且很难促发学生思考,唤醒他们的自学意识.对此,我们有必要纠正他们的预习方法.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自主预习:首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尝试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看看能否画出这样的图形,并思考一下原因;其次,利用相关测量工具测量一下不同的三角形之间的内角和,看看它们是否相同,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总结一下解题思路.传统预习方法只是停留在对定义和例题的观看上,这种预习方式难以促发学生思考.通过另辟蹊径,构建灵活性强的预习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整体预习效果,并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
二、“自能”提问,培养自能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都是由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问什么,学生就被动地回答什么,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看似有效,但实则被动性强,很难提高学生的自能学习意识.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向自己提问,这样不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有效增强课堂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自身的短板,继而找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让自能学习的质量显著提高.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在初步学完这节课之后,我为了启发学生自主提问,事先对学生进行了抛砖引玉:“通过初步学习,同学们对勾股定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同学们是否还存在一些困惑渴望得到解答呢?”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展开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延伸提问,如“如何对勾股定理进行反验证?”“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那么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通过善意的鼓励让学生对自身展开提问,这样不但可以第一时间“引”出他们心头的困惑,而且还能间接培养他们的“自能”提问的习惯,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能学习的能力而言是关键的一步.
三、“自能”作业,形成自能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掌握已学知识,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好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深刻,而且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神奇效果.可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很多数学教师在规划课后作业的时候都以题海战术为主,认为学生做得越多,对知识的把握就越好.殊不知这种方法只会让学生“谈数色变”,慢慢逃避数学.因此,在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前提下,我们要渗透“自能作业”机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而且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能学力习惯.譬如在教学完“一元二次方程”后,有的学生给自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对一道或几道习题的解答,并反思这些解法的特点和侧重性.又如,在教学概率知识后,有的学生给自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随着网络商城的普及化,在网络上购物的网民越来越多.那么在同一个小区当中,在同一家网络商城购物的网民有多少呢?假如以十位网民为一组,平均一组中的两位网民在同一家网络商城的购物概率有多大?从整体来看,上述两位学生给自己布置的作业不但极具发散性和实用性,而且可以有效满足他们的能力需求,这比起传统的作业更具实用价值.当然,在初期实施这个方法时,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教学的本质目标是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分析、自主思考、自主解答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端正自己的位置,做好引导者的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自能学习能力为优先目标,以此让学生通过对独立学习的尝试实现自能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自能学习并不等同于“放养式”学习,加之初中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自能学习路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能学习的精髓所在,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关键词]自能学习 预习 提问 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5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技巧,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当中,并取得傲人的成绩.但是在现阶段,多数数学教师都未能摆脱“圈养式”教学思想,认为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手把手教.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但会让学生越来越依赖老师,而且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渗透自能学习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自能学习技巧.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一、“自能”预习,唤醒自能学习意识
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发现自身的短板和问题所在,从而便于教师第一时间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让课堂教学变得事半功倍.但是在以往的生活中,多数学生都缺乏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意识,即使有学生习惯课前预习,但是受制于能力和经验的束缚,他们在预习时候依然会面对许多的问题.譬如有的学生在预习时只是单纯的看定义、看例题.这种方法不但机械性强,而且很难促发学生思考,唤醒他们的自学意识.对此,我们有必要纠正他们的预习方法.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自主预习:首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尝试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看看能否画出这样的图形,并思考一下原因;其次,利用相关测量工具测量一下不同的三角形之间的内角和,看看它们是否相同,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总结一下解题思路.传统预习方法只是停留在对定义和例题的观看上,这种预习方式难以促发学生思考.通过另辟蹊径,构建灵活性强的预习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整体预习效果,并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
二、“自能”提问,培养自能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都是由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问什么,学生就被动地回答什么,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看似有效,但实则被动性强,很难提高学生的自能学习意识.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向自己提问,这样不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有效增强课堂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自身的短板,继而找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让自能学习的质量显著提高.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在初步学完这节课之后,我为了启发学生自主提问,事先对学生进行了抛砖引玉:“通过初步学习,同学们对勾股定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同学们是否还存在一些困惑渴望得到解答呢?”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展开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延伸提问,如“如何对勾股定理进行反验证?”“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那么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通过善意的鼓励让学生对自身展开提问,这样不但可以第一时间“引”出他们心头的困惑,而且还能间接培养他们的“自能”提问的习惯,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能学习的能力而言是关键的一步.
三、“自能”作业,形成自能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掌握已学知识,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好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深刻,而且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神奇效果.可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很多数学教师在规划课后作业的时候都以题海战术为主,认为学生做得越多,对知识的把握就越好.殊不知这种方法只会让学生“谈数色变”,慢慢逃避数学.因此,在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前提下,我们要渗透“自能作业”机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而且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能学力习惯.譬如在教学完“一元二次方程”后,有的学生给自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对一道或几道习题的解答,并反思这些解法的特点和侧重性.又如,在教学概率知识后,有的学生给自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随着网络商城的普及化,在网络上购物的网民越来越多.那么在同一个小区当中,在同一家网络商城购物的网民有多少呢?假如以十位网民为一组,平均一组中的两位网民在同一家网络商城的购物概率有多大?从整体来看,上述两位学生给自己布置的作业不但极具发散性和实用性,而且可以有效满足他们的能力需求,这比起传统的作业更具实用价值.当然,在初期实施这个方法时,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教学的本质目标是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分析、自主思考、自主解答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端正自己的位置,做好引导者的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自能学习能力为优先目标,以此让学生通过对独立学习的尝试实现自能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自能学习并不等同于“放养式”学习,加之初中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自能学习路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能学习的精髓所在,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