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汉市是国内社区建设水平较高的几个城市之一,随着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社区文化建设开始成为武汉社区建设的新热点。武汉市根据不同城区、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摸索了三种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这些模式也能为其它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社区文化;模式;社区建设
从2002年武汉市政府推进“883”社区行动计划以来,武汉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呈现出蓬勃势头。十年来武汉城市社区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区文化设施得到大量补充,社区文化活动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更加丰富,社区文化的品位显著提升,使得武汉的社区文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武汉市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拘一格,各个社区根据自身情况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子。这不仅使得武汉的社区文化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也为全国其它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参考。
一、 江汉模式
武汉市江汉区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在社区建设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大大提升了社区的自主能力和工作效率,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江汉区所属各个社区在创建独特的社区文化方面也成绩斐然。
江汉区因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具有悠久商贸传统的江汉区是老汉口的发源地。江汉区的社区众多,又由于地处市中心,老社区比较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导致江汉区的各个社区在开展社区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情况,而也正是因为各个社区的基本情况差距较大,也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许多社区在开展文化活动的时经常面临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大多局限于组织居民根据自己的文艺爱好开展一些业余的歌舞、戏曲表演等文艺活动。由于活动形式难以推陈出新,导致许多居民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江汉区满春街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剑走偏锋”,跟上时代的步伐,把绿色、环保概念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成立了独具特色的“都市田园”协会,让居民参与到构建绿色社区的行动中来,这大大调动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在“都市田园”协会的运作中,满春街将社区绿化和环保等社会职能从政府中剥离,让“都市田园”协会来承接这些职能,成为社区绿化和环保工作的核心力量。协会通过组织开展花草认养、花卉节、绿色阳台评比等多种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绿色文化的展现方式,还减轻了社区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社区建设的总体水平决定了社区文化的自我提升的能力,要实现社区文化的发展从倚靠政府支持到产生内生动力的转变,需要运行良好的政府扶持——退出机制,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社区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循环”。如何调动居民积极性,充分提升社区文化发展的内部动力,江汉区常青街扬子社区通过“社区街坊节”的形式给我们找出了一条可行之路。扬子社区从1995年开始举办“社区街坊节”,每年都会选取一个有特色的主题作为“社区街坊节”的中心。如1999年“社区街坊节”的主题是“做文明武汉人”;2006年的主题是“老少共建和谐社区”。随着主题的改变,“社区街坊节”的形式内容也在发生这变化。从最初的简单的文艺活动开始,社区街坊节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增添了运动会、书法比赛、读书节等活动,近年来随着“街坊节”的名声远播,许多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参与到扬子社区的“街坊节”中来了。扬子社区的居民对于“街坊节”这一形式也都赞不绝口,认为“街坊节”不但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加宜居的社区环境。扬子社区的经验让我们看到,只要活动形式得当、居民参与热情、活动持续开展就能形成一个越来越好的社区文化的良性循环,不断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江汉区的其它社区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如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帮助困难学生的“利废助学”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普法和知识讲座的教育活动;以及以建立邻里互信互助为目的而举办的主题聚会,还有一些社区利用网络资源更是把现实中的社区搬到了互联网上。江汉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在全国都走在前列,然而不管活动形式怎么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A其核心都是充分依靠居民自身,让居民称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二、 百步亭模式
“江汉模式”在解决老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受到广泛认同,以居民为核心力量的发展方式也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与此相对的,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的建设也为如何建设宜居、和谐的新社区提供了宝贵经验,百步亭社区的建设已然成为我国在社区建设方面最耀眼的成绩。
百步亭社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居住新区,规划占地7平方公里,入住居民已超过13万人。百步亭社区是在一片荒芜的烂泥地上建立起来的,如今却已经成为武汉环境最优良的普通居民社区。1995年名不见经传的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居公司)成为第八家进入后湖地区开发的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在为广大居民建设宜居新社区的同时,该公司也实现了自身实力的快速增强,到2002年已经成为武汉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百步亭社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安居公司在建设之初就提出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和“企业主导”四结合的独特的社区建设方针。特别是“企业主导”这一方针,为百步亭的发展提供了更强的推动力。现在人们走进百步亭社区无处不能看到企业在社区中的重要作用,在安居公司基础上建立的百步亭集团已经成为横跨房地产、酒店、船舶和贸易等诸多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百步亭社区的建设也更上层楼。
百步亭社区在社区文化上面也体现了企业的巨大作用。以往的社区文化活动基本上以自发性和公益性为主,这样的活动形式经常会受到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居民素质有限和资金上无以为继的影响,往往是不能持久。然而,百步亭社区在这方面却不存在问题,社区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时候都会有各类企业的加入,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是看中了百步亭的金字招牌,希望通过与百步亭社区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例如有教育机构在百步亭花园温馨苑开办了“育心经典”国学诵读班,教授小孩子诵读国学经典。该机构在正式开班招生之前在推广期间向居民们免费提供课程,这样一来,社区的小朋友通过这种活动能够近距离接近国学教育,该机构也能够通过这种活动为自己做宣传,一举两得。 除了这种市场与社区的自然融合以外,百步亭集团在完善社区功能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在集团的主持下设立了百步亭物业公司、百步亭酒店、家政服务公司、社区学校和社区志愿者机构,使得百步亭社区的居民的几乎所有日常问题都能在社区内部得到解决。与此同时,百步亭集团通过集团的内部效应还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信息,在其设立的名为“百步亭花园网”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各类信息,从育儿心经到养花心得,从二手市场到婚恋交友,几乎无所不包。通过这些举措使得百步亭社区的居民之间交流更加密切,社区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正是因为这种凝聚力的提升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文化的需求便更加强烈,对于文化活动的形式也更容易产生认同,一旦这种需求的认同形成,各类文化活动即使没有相关部门的组织也能顺利的开展起来。
其实每个人都有文化的需求,一些社区的文化建设难以开展的原因正在于无法真正理解到居民的需求是什么,不对“胃口”,自然也是曲高和寡。百步亭社区却不同,居民在充分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发的活动解决他们共同的文化需求。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我们在描述市场经济时所说的“无形的手”的作用。这种社区不同居民在文化需求上的融合、社区居民的宜居需求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融合,正体现了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得到这个你想要的东西”。
三、 文化创意新区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从单一的居住需求型向综合需求型发展,传统的居住型社区开始渐渐不能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武汉市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以创新概念为引导的新型社区。这些社区不再局限于为居民提供简单的居住环境,而是而居民提供一种独特的生活环境。正如笔者在第二章中所提到的,当今的社区文化应该被理解成为共同的日常生活,这些新创意小区则是通过引入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来建设社区的。
武汉最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新区当属武汉天地。武汉天地位于江岸区永清街,是集居住、商用和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小区。小区的居民可以在享受优质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体验到高端的饮食、娱乐和购物享受。武汉天地是比照纽约苏荷区的模式建造的,苏荷区被称为艺术家的天堂,武汉天地处于汉口江滩沿岸,一直以来都是武汉繁华之所在,在武汉天地的开发过程中又特意保留了老武汉的特色,在这里传统和现代的生活是相融合的,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自然也能吸引艺术家们的青睐。武汉天地设立有专门的文化广场,提供给一些艺术团体在此演出,武汉人艺排演的《武大郎的那些事》和武汉说唱团排演的《信了你的邪》等经典剧目都曾在此现场演出。这种理念在先,建设在后的文化建设模式使得武汉天地的气质别具一格。
武汉另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新区是位于武昌区的昙华林历史街区。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昙华林保留了大量的晚清和民国的历史建筑,更有许多历史人物曾居住于此。有人称是昙华林孕育了武昌首义,可见其历史意义重大。武昌区政府在规划开发昙华林的时候就提出了“推进艺术村发展、促进居民生活宽裕、重建古街区人文风貌”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引进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大到研究所小到经营创意产品的小铺都能在昙华林找到适合发展的土壤。在着力发展文创产业的同时,昙华林还大力保存了传统的生活原貌,在保护老街区、老建筑的基础上尽量保护了原来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正是这种市民文化与高雅艺术的融合使得昙华林成为了武汉新的旅游地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由此改善。
除此之外,武汉还有龟北路、“江城壹号”等创意为先的新型社区正在发展,由于篇幅原因就不展开了,然而正是由于这些社区将创意和理念作为建设的前提,这些社区在先天上就具备了独特的文化特质,社区文化自然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得这些社区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囿于社区内部,更影响了更多人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高雅的艺术,然而每个人都需要体验生活,这便也是社区文化这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张平.中国和谐社区——江汉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 珉(1987.9-),男,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建设。)
关键词:社区文化;模式;社区建设
从2002年武汉市政府推进“883”社区行动计划以来,武汉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呈现出蓬勃势头。十年来武汉城市社区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区文化设施得到大量补充,社区文化活动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更加丰富,社区文化的品位显著提升,使得武汉的社区文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武汉市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拘一格,各个社区根据自身情况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子。这不仅使得武汉的社区文化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也为全国其它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参考。
一、 江汉模式
武汉市江汉区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在社区建设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大大提升了社区的自主能力和工作效率,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江汉区所属各个社区在创建独特的社区文化方面也成绩斐然。
江汉区因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具有悠久商贸传统的江汉区是老汉口的发源地。江汉区的社区众多,又由于地处市中心,老社区比较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导致江汉区的各个社区在开展社区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情况,而也正是因为各个社区的基本情况差距较大,也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许多社区在开展文化活动的时经常面临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大多局限于组织居民根据自己的文艺爱好开展一些业余的歌舞、戏曲表演等文艺活动。由于活动形式难以推陈出新,导致许多居民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江汉区满春街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剑走偏锋”,跟上时代的步伐,把绿色、环保概念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成立了独具特色的“都市田园”协会,让居民参与到构建绿色社区的行动中来,这大大调动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在“都市田园”协会的运作中,满春街将社区绿化和环保等社会职能从政府中剥离,让“都市田园”协会来承接这些职能,成为社区绿化和环保工作的核心力量。协会通过组织开展花草认养、花卉节、绿色阳台评比等多种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绿色文化的展现方式,还减轻了社区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社区建设的总体水平决定了社区文化的自我提升的能力,要实现社区文化的发展从倚靠政府支持到产生内生动力的转变,需要运行良好的政府扶持——退出机制,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社区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循环”。如何调动居民积极性,充分提升社区文化发展的内部动力,江汉区常青街扬子社区通过“社区街坊节”的形式给我们找出了一条可行之路。扬子社区从1995年开始举办“社区街坊节”,每年都会选取一个有特色的主题作为“社区街坊节”的中心。如1999年“社区街坊节”的主题是“做文明武汉人”;2006年的主题是“老少共建和谐社区”。随着主题的改变,“社区街坊节”的形式内容也在发生这变化。从最初的简单的文艺活动开始,社区街坊节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增添了运动会、书法比赛、读书节等活动,近年来随着“街坊节”的名声远播,许多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参与到扬子社区的“街坊节”中来了。扬子社区的居民对于“街坊节”这一形式也都赞不绝口,认为“街坊节”不但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加宜居的社区环境。扬子社区的经验让我们看到,只要活动形式得当、居民参与热情、活动持续开展就能形成一个越来越好的社区文化的良性循环,不断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江汉区的其它社区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如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帮助困难学生的“利废助学”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普法和知识讲座的教育活动;以及以建立邻里互信互助为目的而举办的主题聚会,还有一些社区利用网络资源更是把现实中的社区搬到了互联网上。江汉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在全国都走在前列,然而不管活动形式怎么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A其核心都是充分依靠居民自身,让居民称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二、 百步亭模式
“江汉模式”在解决老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受到广泛认同,以居民为核心力量的发展方式也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与此相对的,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的建设也为如何建设宜居、和谐的新社区提供了宝贵经验,百步亭社区的建设已然成为我国在社区建设方面最耀眼的成绩。
百步亭社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居住新区,规划占地7平方公里,入住居民已超过13万人。百步亭社区是在一片荒芜的烂泥地上建立起来的,如今却已经成为武汉环境最优良的普通居民社区。1995年名不见经传的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居公司)成为第八家进入后湖地区开发的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在为广大居民建设宜居新社区的同时,该公司也实现了自身实力的快速增强,到2002年已经成为武汉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百步亭社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安居公司在建设之初就提出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和“企业主导”四结合的独特的社区建设方针。特别是“企业主导”这一方针,为百步亭的发展提供了更强的推动力。现在人们走进百步亭社区无处不能看到企业在社区中的重要作用,在安居公司基础上建立的百步亭集团已经成为横跨房地产、酒店、船舶和贸易等诸多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百步亭社区的建设也更上层楼。
百步亭社区在社区文化上面也体现了企业的巨大作用。以往的社区文化活动基本上以自发性和公益性为主,这样的活动形式经常会受到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居民素质有限和资金上无以为继的影响,往往是不能持久。然而,百步亭社区在这方面却不存在问题,社区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时候都会有各类企业的加入,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是看中了百步亭的金字招牌,希望通过与百步亭社区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例如有教育机构在百步亭花园温馨苑开办了“育心经典”国学诵读班,教授小孩子诵读国学经典。该机构在正式开班招生之前在推广期间向居民们免费提供课程,这样一来,社区的小朋友通过这种活动能够近距离接近国学教育,该机构也能够通过这种活动为自己做宣传,一举两得。 除了这种市场与社区的自然融合以外,百步亭集团在完善社区功能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在集团的主持下设立了百步亭物业公司、百步亭酒店、家政服务公司、社区学校和社区志愿者机构,使得百步亭社区的居民的几乎所有日常问题都能在社区内部得到解决。与此同时,百步亭集团通过集团的内部效应还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信息,在其设立的名为“百步亭花园网”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各类信息,从育儿心经到养花心得,从二手市场到婚恋交友,几乎无所不包。通过这些举措使得百步亭社区的居民之间交流更加密切,社区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正是因为这种凝聚力的提升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文化的需求便更加强烈,对于文化活动的形式也更容易产生认同,一旦这种需求的认同形成,各类文化活动即使没有相关部门的组织也能顺利的开展起来。
其实每个人都有文化的需求,一些社区的文化建设难以开展的原因正在于无法真正理解到居民的需求是什么,不对“胃口”,自然也是曲高和寡。百步亭社区却不同,居民在充分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发的活动解决他们共同的文化需求。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我们在描述市场经济时所说的“无形的手”的作用。这种社区不同居民在文化需求上的融合、社区居民的宜居需求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融合,正体现了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得到这个你想要的东西”。
三、 文化创意新区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从单一的居住需求型向综合需求型发展,传统的居住型社区开始渐渐不能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武汉市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以创新概念为引导的新型社区。这些社区不再局限于为居民提供简单的居住环境,而是而居民提供一种独特的生活环境。正如笔者在第二章中所提到的,当今的社区文化应该被理解成为共同的日常生活,这些新创意小区则是通过引入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来建设社区的。
武汉最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新区当属武汉天地。武汉天地位于江岸区永清街,是集居住、商用和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小区。小区的居民可以在享受优质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体验到高端的饮食、娱乐和购物享受。武汉天地是比照纽约苏荷区的模式建造的,苏荷区被称为艺术家的天堂,武汉天地处于汉口江滩沿岸,一直以来都是武汉繁华之所在,在武汉天地的开发过程中又特意保留了老武汉的特色,在这里传统和现代的生活是相融合的,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自然也能吸引艺术家们的青睐。武汉天地设立有专门的文化广场,提供给一些艺术团体在此演出,武汉人艺排演的《武大郎的那些事》和武汉说唱团排演的《信了你的邪》等经典剧目都曾在此现场演出。这种理念在先,建设在后的文化建设模式使得武汉天地的气质别具一格。
武汉另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新区是位于武昌区的昙华林历史街区。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昙华林保留了大量的晚清和民国的历史建筑,更有许多历史人物曾居住于此。有人称是昙华林孕育了武昌首义,可见其历史意义重大。武昌区政府在规划开发昙华林的时候就提出了“推进艺术村发展、促进居民生活宽裕、重建古街区人文风貌”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引进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大到研究所小到经营创意产品的小铺都能在昙华林找到适合发展的土壤。在着力发展文创产业的同时,昙华林还大力保存了传统的生活原貌,在保护老街区、老建筑的基础上尽量保护了原来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正是这种市民文化与高雅艺术的融合使得昙华林成为了武汉新的旅游地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由此改善。
除此之外,武汉还有龟北路、“江城壹号”等创意为先的新型社区正在发展,由于篇幅原因就不展开了,然而正是由于这些社区将创意和理念作为建设的前提,这些社区在先天上就具备了独特的文化特质,社区文化自然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得这些社区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囿于社区内部,更影响了更多人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高雅的艺术,然而每个人都需要体验生活,这便也是社区文化这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张平.中国和谐社区——江汉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 珉(1987.9-),男,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