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 童真 童趣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an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初,南宁市某小学三(4)班班主任老师布置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周末晚上,独自在没有一点光亮的房间里;呆上一个小时,并规定不准开灯,不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晚上无灯的生活。然后写一篇周记,题目自拟。
  先听听孩子们有怎样的感受吧。多数学生在那一个小时里,程度不同地表现出胆怯、孤独感,有的说“那一小时真无聊”,有的甚至担心“从床底下钻出一个魔鬼把我吃了”。但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感受黑暗”,而是积极地想各种办法来调整心态:有的用被子蒙头,“使劲地回忆电影里那些勇敢的人,终于我不再害怕了,后来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有的哼着歌儿壮胆。(点评:学生的办法无奇不有,虽然有些幼稚,但毕竟是自己想出来的。)
  也有极少数的同学,压根儿什么都不怕,一个同学在周记中是这样写的:“我把自己关在房里。拿着大铅笔趟在床上打(晃)来打(晃)去,又在床上跳来跳去,在床上幻想未来。大约半个小时后,我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老师;我不应该睡觉的,你能原谅我吗?” (老师批语:能原谅,不过下次要注意。)(点评:读到这里,相信读者会对师生的上面一段“对话”报以会心一笑。因为,对“黑暗”的感受,本来就应该因人而异,“胆怯、孤独”与“坦然自在”都是一种心态的反映,为什么就“不应该睡觉”呢?也没有必要请求老师“原谅”吧。)
  再看看同学们思想心灵上的收获。
  有一位同学原来埋怨老师“怎么布置一个这么恐怖的作业”最后才领悟了老师的一番苦心:“给我一个去勇敢地面对困难的好机会”(学生有这一点认识,是给教师的莫大安慰),有的练了一回胆量:“其实,黑夜并不可怕”。有的在日记的最后幽默地叹了一句:“没电的那一个小时,我原来是自己吓自己的啊”(点评:不应小看它,“战胜自我?是最大的胜利)。一位同学联想到了别人,也联想到了自己:“什么都看不见,我想起了盲人。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眼睛,爱大自然。”有的甚至自豪地宣称:“我长大了!”(当然距离“长大”还很远,但学生有这种自信心,难得)。综观上述,这次课外作业,孩子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童年的一次小活动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童心可爱,童真可贵,童趣可乐!
  (作者单位: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
其他文献
弱智学生具有思维发展落后,抽象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差,反应迟钝,学习兴趣不浓等特点。对弱智班的教学,除了同普通班一样认真做好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工作外,还要根据弱智儿
注重个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个性教育,是指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现有个性以及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素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认真看待人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发掘每一个人的内在潜能。在儿童时期进行个性塑造,是整个个性化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将对个体一生的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生成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生成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进而产生新的思维产品的过程。“生成”不是个体对外部信息的简单输入,不是个体对他人观点的简单接受,也不是知识、技能获得过程中的接受现象,它主要发生在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重新组合的过程中,是一种智慧火花的闪现和灵感的进发。学生把新的信息与过去的经验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没有自己的理论,只有借来世面上最流行的“创新”,又植入西方美学理论名言“有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位哈姆雷特”,于是“创新阅读”就成了引领全国阅读教学乃至文学评论的一面旗帜。却很少有人看出“创新阅读”实在是一个白痴级的理论。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有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位哈姆雷特”到底能说明些什么。  确实,面对相同的文本,有多少读者就会有多少不同的理解。出现这种结果是由阅读自身的特点决定
春天到了,孩子们的心也跟着活跃起来。一天刚下课,几个孩子就拿着泡泡水,到教室前的大树下吹泡泡。暖暖的阳光透过绿叶,变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桔红色的斑点,洒在了他们的身上,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温暖。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办公室,来到了孩子们的中间。  “呀,李老师也来吹泡泡了!”“李老师快看,我吹的泡泡是超大号的!”一见到我,孩子们的热情仿佛一下子燃烧起来,显得越发带劲,脸上洋溢着兴奋、自豪。“给,李老师!”一个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
听(hear),是聚焦自己,聆听(listen),是聚焦对方;听,是收集资料或信息,聆听,是明白对方(思想、感受)。范梅南(加拿大)说:“没有敏感的聆听,就不会有真正教育学意义上的理解”。一校之长,要实践人本化管理,走进教师内心深处,说服教师接受自己的意见,建立起教师对自己的信任,首要就是要做一个认真的聆听者。    聆听的机制    首先,聆听是听觉器官接受语言信息后,通过思维加工吸收理解,形成
作为大学入学的惟一的衡量标准,高考就像引导高三复习的指挥棒,极具权威性。教育部对高考提出“两个有利”的要求:一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二是有利于中学教学。可见利用高考
缺乏了信任,教育就没有了生命活力。因为从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特殊关系来看,只有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充满信心,才能始终以信任的眼光看待他们,以热情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也才能感受到教育者的良苦用心和一腔爱意,才能对教育者产生信任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才会共处于一种友好、融洽的关系之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育的效果才会理想。  读过《教育诗》这本书的人,一定会记得这样一个故事:马卡连科曾经信任过一个有偷窃
2005年全国有25个省区分别选用国家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Ⅰ、Ⅱ、Ⅲ三套刚。这三套题每套总分为300分,化学为108分,占全卷的36%。与2004年相比。基本是一致的。三套试卷化学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