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被认为是最难学的学科之一。随着学习的内容增多和“难度”的相对加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困难、畏难直至厌恶放弃学习物理的情绪,最终导致物理“学困生”的产生。为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物理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73-1
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因素
一是主观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靠抄袭;
二是害怕困难。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不是想解决而是避让或索性放弃学习。
三是基础差,理解力差。初中物理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因此成了学生公认的难学科目之一。的确,本学科与语文等语言类学科相比,过于抽象,概念特别多,比如:动能、势能、机械能、比热容等等,声、光、电、热、力都要探究出个“理”来,这无疑成了学生的难点,虽然有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可以举,但仍然不好理解,基本概念弄不清,于是,再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就更难以驾驭了。。
2.教师方面的因素
一是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对教材的安排缺乏全面的理解,教学手段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是对学生不了解,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因材施教、忽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是没有把教师当作事业来做,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二、转化物理“学困生”的对策
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杜威说“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也就是说,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心理和成长规律进行。教材在课本的开始安排了引言,从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后续的学习来看,引言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教师认为引言只不过是些有趣的、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实验,对以后的考试、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造成影响,所以干脆不上或一带而过。也有些教师将引言课上成了娱乐课,对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实验结果的必然性以及实验现象的趣味性、“神奇性”不作相应的交待或“有意”的提示。这些想法要么受了实用主义的影响——教学和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要么就是对引言的作用——对孩子获取物理知识的“启蒙”认识不足。殊不知这些实验能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多大的震撼,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多深的烙印,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启蒙的作用不在于向学生宣布一个新的学科已经开始,而是要给孩子留下学习新学科的主动动因。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引言的教學,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给学生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物理的“启蒙”教育。
二是要延续兴趣,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从儿童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个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程度的持续时间是短暂的,单凭好奇心和兴趣是不能使孩子完成后续学习的。成人为了生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而学习,或个人兴趣学习一点生活技能以外的东西。而大多数孩子由于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在学习,学习的内在的动因,只为了博得家长和教师的欢心(现在看来这种动因也在不断的削减,现在的孩子多以自己为中心)。这种学习显得有些被动,对相当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习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有些学生就出现了敷衍甚至放弃学习。为了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教师应该将学校“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努力取得“和谐”与“统一”。现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物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特征,创设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环境,给了学生一个运用知识、体验成功的平台。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让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在成就感不断地强化下形成主动地、自觉地、兴趣盎然学习物理,探究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应用物理以发明创造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奋点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安排一些适量的活动,这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又与物理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体验着过程带来的刺激、体验着成功带来的喜悦,也能体验自己的“发明创造”,发现自己的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是要规范学习物理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物理虽是有趣的,但又是严谨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要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必须记住相关的“概念、定理、定律”等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们。这个理解是真正做含义上的理解,而不好像懂了的那种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经常地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抽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了已学知识,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四是要联系生活实际。物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每讲一个概念,都应先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由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理论。教师要做到多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达到以物讲理的目的。同时,教师应根据物理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争取做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感知理解把握课程内容,在动手中体验物理课的乐趣和魅力所在。例如:测量物质密度的这个实验,就涉及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以及分析得到的结论等。学生在训练中提高了能力,就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也就有了。
总之,物理是能够学好的,物理的教学效果是能够提高的,因此,我们要动脑筋、将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使物理教和学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瓶颈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73-1
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因素
一是主观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靠抄袭;
二是害怕困难。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不是想解决而是避让或索性放弃学习。
三是基础差,理解力差。初中物理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因此成了学生公认的难学科目之一。的确,本学科与语文等语言类学科相比,过于抽象,概念特别多,比如:动能、势能、机械能、比热容等等,声、光、电、热、力都要探究出个“理”来,这无疑成了学生的难点,虽然有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可以举,但仍然不好理解,基本概念弄不清,于是,再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就更难以驾驭了。。
2.教师方面的因素
一是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对教材的安排缺乏全面的理解,教学手段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是对学生不了解,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因材施教、忽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是没有把教师当作事业来做,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二、转化物理“学困生”的对策
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杜威说“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也就是说,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心理和成长规律进行。教材在课本的开始安排了引言,从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后续的学习来看,引言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教师认为引言只不过是些有趣的、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实验,对以后的考试、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造成影响,所以干脆不上或一带而过。也有些教师将引言课上成了娱乐课,对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实验结果的必然性以及实验现象的趣味性、“神奇性”不作相应的交待或“有意”的提示。这些想法要么受了实用主义的影响——教学和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要么就是对引言的作用——对孩子获取物理知识的“启蒙”认识不足。殊不知这些实验能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多大的震撼,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多深的烙印,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启蒙的作用不在于向学生宣布一个新的学科已经开始,而是要给孩子留下学习新学科的主动动因。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引言的教學,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给学生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物理的“启蒙”教育。
二是要延续兴趣,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从儿童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个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程度的持续时间是短暂的,单凭好奇心和兴趣是不能使孩子完成后续学习的。成人为了生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而学习,或个人兴趣学习一点生活技能以外的东西。而大多数孩子由于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在学习,学习的内在的动因,只为了博得家长和教师的欢心(现在看来这种动因也在不断的削减,现在的孩子多以自己为中心)。这种学习显得有些被动,对相当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习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有些学生就出现了敷衍甚至放弃学习。为了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教师应该将学校“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努力取得“和谐”与“统一”。现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物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特征,创设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环境,给了学生一个运用知识、体验成功的平台。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让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在成就感不断地强化下形成主动地、自觉地、兴趣盎然学习物理,探究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应用物理以发明创造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奋点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安排一些适量的活动,这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又与物理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体验着过程带来的刺激、体验着成功带来的喜悦,也能体验自己的“发明创造”,发现自己的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是要规范学习物理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物理虽是有趣的,但又是严谨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要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必须记住相关的“概念、定理、定律”等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们。这个理解是真正做含义上的理解,而不好像懂了的那种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经常地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抽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了已学知识,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四是要联系生活实际。物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每讲一个概念,都应先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由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理论。教师要做到多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达到以物讲理的目的。同时,教师应根据物理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争取做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感知理解把握课程内容,在动手中体验物理课的乐趣和魅力所在。例如:测量物质密度的这个实验,就涉及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以及分析得到的结论等。学生在训练中提高了能力,就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也就有了。
总之,物理是能够学好的,物理的教学效果是能够提高的,因此,我们要动脑筋、将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使物理教和学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瓶颈和发展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