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不算威猛,一米七五的个头没有挺拔的英姿,却成为了湖南卫视的顶梁柱人物;他,不算太帅,不招摇不摆酷,却仍然成为许多女人的梦中情人;他,作为一个地方台的主持人,粉丝群却遍及大江南北…
幽默、平和、不拿架子,这几乎是所有电视观众对汪涵共同的评价。他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主持之一,但他只有中专文凭,身上难得的没有大牌主持的倨傲,谦恭平和的有时让你觉得缺乏对话的激情;他与所有人才一样面临着大台挖角的高薪诱惑,但他并无贪婪的事业发展野心;他的调侃充满了善意的豁达与宽容,非日积月累的大智慧不能练就;他是个女性崇拜主义者,是模范丈夫的首选,他选择了同事杨乐乐,惟一的家庭梦想是生个女儿……
他自称为"机器猫二号",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他都保持舒服、随性的态度。他说,自己要不做主持了,最想做的其实是当个农民,去亲近土地,享受自己亲手撒下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他表示自己还想当老师,把思想传递给下一代。
数一数汪涵主持过的节目,《超级歌会》、《音乐不断》、《超级女声》、《越策越开心》《快乐男生》......几乎天天都能在湖南卫视看到汪涵拿着话筒的影子。汪涵说自己就像个工作战士。他拿自己开涮:"要是一打开电视看见的又是我自己,我都嫌烦了。现在我基本上都不看电视了。"
考试不理想,卷纸藏煤堆
汪涵1974年出生在苏州,父亲是苏州人,母亲是湖南常德人, 有人说他是个"江湖"混血儿,而且还混得还不错。汪涵自幼随父母到湖南生活。至今他在主持电视节目时,还改不了小时候的口音,总是不自觉地带点苏州腔。而爷爷是地道的上海人。在汪涵的描述中,爷爷正是一位典型的"上海老克勒",爷爷是一生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永远只带木柄弯把伞,随身带手帕,每天早上读报纸下午喝咖啡......"也许是得了爷爷的真传,汪涵讲究泡咖啡的温度,戴1958年的上海牌手表,随身带着万宝龙和派克钢笔,在马场有一匹自己的马。
汪涵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哥哥比他大10岁,姐姐比他大7岁。小时候汪涵特调皮,基本上没人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上课上到一半,会从后门偷偷地溜出去玩,然后再回来,从没被发现过;考试成绩不好,就把卷子藏在楼下的煤球堆里。
特殊的“勤工俭学”经历
记得一个有意思的勤工俭学经历。汪涵和一个小朋友相邀一起去“勤工”,做点小生意。两人分坐在马路两边,一人身边摆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罐,一只罐里放着荸荠,另一只罐里放着菠萝,都卖两角钱一串。坐了一个多小时,没做成一笔生意。两个小男孩望着自己的玻璃罐,馋得只流口水,又不敢把本钱吃掉。妈妈们的教导在耳边回响:“不能贪吃!”怎么办?买自己的东西总可以吧?可是我和同伴都只带了一角钱。于是我们开动脑筋搞策划,琢磨着一个妙法子:你先把身上那一角钱借给我,我就凑够了两角钱,想你买一串荸荠吃;待会你再拿两角钱向我买一块菠萝吃。两角钱买来买去,生意做得热火朝天,一会儿就把两只玻璃罐卖空了,而我俩也把肚子吃撑了。回到家,妈妈问:“卖完了?”“嗯”“钱呢?” “没了。” “准是自己吃光了!”“没有啊,我发誓……”
两个妈妈碰了面,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叫什么生意?她们面面相窥,哭笑不得 。我俩一分钱没赚,却没有违反原则,没吃自己的一块水果,只是把对方的老本全吃光了。
小时候的快乐就在身边
小时候的快乐就在身边,只要你愿意快乐,快乐就会唾手可得:下课时的一串铃声、小伙伴们放学后相互追打着回家、在家里做功课时听到楼下熟悉的卖芝麻糖的叫声、为自己养的蚕宝宝寻到一片桑叶......
小时候爱放风筝,在比赛中汪涵总是稳拿第一名。他糊的风筝也是最漂亮的。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窍门,就是用刀把家里的竹扫帚劈开,抽出其中可用的竹棍,扎成风筝架,糊上纸,然后在纸上描画喜爱的图案。
汪涵读广播电视学校,是因为看到《湖南广播电视报》中缝上的招生广告,便去考,就考上了。我在广校也有很多糗事:晚上爬围墙出去吃东西,被老师逮着,深更半夜在操场上被罚跑步;上课时为学校的足球联赛发行彩票……不过,老师对汪涵的评价是:聪明调皮但不坏。
初恋难忘
听听汪涵是如何回忆他的初恋:“我的初恋是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孩带给我的一段缘分。她长得很漂亮,她家就住在我的学校旁边。她从学校放学后,经常到我们学校来玩,很快我们就成了好朋友。记得当时我的物理成绩很好,她的英语成绩拔尖(因为她妈妈是英语老师)。我们各取所长,互补所短,彼此辅导功课。我在给她辅导物理课的时候,自己也获益非浅,我经常借着举例讲解压强和压力的机会,和她肌肤相亲。
初中毕业以后,她考上了幼儿师范学校。幼师全是女孩子,她在班上有几个玩得特好的同学,我经常和她们一起出去玩。她们看到我和她相处得很好,就想撮合我和她。意想不到的是,撮合来撮合去,我却和她的一位同学相恋了。这些女孩毕业后组织了一个舞蹈队,经常到各地演出,这就迫使我和她那位同学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鸿雁传书。每隔一段时间就寄出一封信,每封信都像一本书。可惜这段长期靠书信维系的缘分没能延续下去,我和她那位同学分手了。七年的光阴过得很快,而她现在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当初放弃了我,是因为她看不到我们的将来。这段故事发生在高三时代。高中毕业时我已进入十九岁,我和她算不得早恋,特此声明。在一个外因的驱动下,她选择了离开我。我当时很痛苦,因为初恋是那样的动人。但是时间能治愈所有的伤痛,曾经的剧痛现在已归于平淡。
第一次出差
毕业前,汪涵被分配到湖南卫视国际部实习。第一次出差,是和全组同事一起去张家界,汪涵的任务是扛三脚架。翻山越岭都背着三脚架,也不敢喊累。要知道,有机会和组里的同事出差是多么荣耀、多么神圣的事情!在外人眼里,汪涵是湖南卫视一员,和组里所有的导演一样,受到同等的礼遇。
那一次出差,让汪涵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每天把三脚架扛在肩上,东奔西走,总认为是摄影师不愿意教他学真本领,让他赶没意思的粗活。后来有位摄影师告诉汪涵:“我们都是扛着三脚架过来的,我来教你怎么扛三脚架吧。”汪涵说:“不就是这么扛吗?”他说:“不是这么简单的。每次拍摄的时候,摄像师叫你把三脚架放好,那就是在教你掌握一些诀窍了。你放三脚架的时候,要选择最好的角度,如果叫你换个地方放三脚架,你就要想想这是为什么。他是摄影师,他摆的角度肯定是最好的,而你没有摆在合适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你就要学会观察:是不是因为太阳的侧光把山的轮廓全都勾勒出来了?是不是逆光使整个山头凸显出来了?”汪涵这才明白,原来扛三脚架有这么多学问。从这以后,他就特别地用心,每次都向老师请教三脚架应该怎样放置。
在湖南卫视国际部做了半年,汪涵就调到了湖南经济电视台。1994年,他在湖南省第一界业余主持人大赛中认识了龙丹妮。后来她到汪涵的学校招生,知道汪涵加入了湖南卫视。她给汪涵打了个呼机,让他去经视帮忙。当时汪涵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事业,便欣然接受了她的召唤。
幽默、平和、不拿架子,这几乎是所有电视观众对汪涵共同的评价。他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主持之一,但他只有中专文凭,身上难得的没有大牌主持的倨傲,谦恭平和的有时让你觉得缺乏对话的激情;他与所有人才一样面临着大台挖角的高薪诱惑,但他并无贪婪的事业发展野心;他的调侃充满了善意的豁达与宽容,非日积月累的大智慧不能练就;他是个女性崇拜主义者,是模范丈夫的首选,他选择了同事杨乐乐,惟一的家庭梦想是生个女儿……
他自称为"机器猫二号",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他都保持舒服、随性的态度。他说,自己要不做主持了,最想做的其实是当个农民,去亲近土地,享受自己亲手撒下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他表示自己还想当老师,把思想传递给下一代。
数一数汪涵主持过的节目,《超级歌会》、《音乐不断》、《超级女声》、《越策越开心》《快乐男生》......几乎天天都能在湖南卫视看到汪涵拿着话筒的影子。汪涵说自己就像个工作战士。他拿自己开涮:"要是一打开电视看见的又是我自己,我都嫌烦了。现在我基本上都不看电视了。"
考试不理想,卷纸藏煤堆
汪涵1974年出生在苏州,父亲是苏州人,母亲是湖南常德人, 有人说他是个"江湖"混血儿,而且还混得还不错。汪涵自幼随父母到湖南生活。至今他在主持电视节目时,还改不了小时候的口音,总是不自觉地带点苏州腔。而爷爷是地道的上海人。在汪涵的描述中,爷爷正是一位典型的"上海老克勒",爷爷是一生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永远只带木柄弯把伞,随身带手帕,每天早上读报纸下午喝咖啡......"也许是得了爷爷的真传,汪涵讲究泡咖啡的温度,戴1958年的上海牌手表,随身带着万宝龙和派克钢笔,在马场有一匹自己的马。
汪涵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哥哥比他大10岁,姐姐比他大7岁。小时候汪涵特调皮,基本上没人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上课上到一半,会从后门偷偷地溜出去玩,然后再回来,从没被发现过;考试成绩不好,就把卷子藏在楼下的煤球堆里。
特殊的“勤工俭学”经历
记得一个有意思的勤工俭学经历。汪涵和一个小朋友相邀一起去“勤工”,做点小生意。两人分坐在马路两边,一人身边摆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罐,一只罐里放着荸荠,另一只罐里放着菠萝,都卖两角钱一串。坐了一个多小时,没做成一笔生意。两个小男孩望着自己的玻璃罐,馋得只流口水,又不敢把本钱吃掉。妈妈们的教导在耳边回响:“不能贪吃!”怎么办?买自己的东西总可以吧?可是我和同伴都只带了一角钱。于是我们开动脑筋搞策划,琢磨着一个妙法子:你先把身上那一角钱借给我,我就凑够了两角钱,想你买一串荸荠吃;待会你再拿两角钱向我买一块菠萝吃。两角钱买来买去,生意做得热火朝天,一会儿就把两只玻璃罐卖空了,而我俩也把肚子吃撑了。回到家,妈妈问:“卖完了?”“嗯”“钱呢?” “没了。” “准是自己吃光了!”“没有啊,我发誓……”
两个妈妈碰了面,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叫什么生意?她们面面相窥,哭笑不得 。我俩一分钱没赚,却没有违反原则,没吃自己的一块水果,只是把对方的老本全吃光了。
小时候的快乐就在身边
小时候的快乐就在身边,只要你愿意快乐,快乐就会唾手可得:下课时的一串铃声、小伙伴们放学后相互追打着回家、在家里做功课时听到楼下熟悉的卖芝麻糖的叫声、为自己养的蚕宝宝寻到一片桑叶......
小时候爱放风筝,在比赛中汪涵总是稳拿第一名。他糊的风筝也是最漂亮的。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窍门,就是用刀把家里的竹扫帚劈开,抽出其中可用的竹棍,扎成风筝架,糊上纸,然后在纸上描画喜爱的图案。
汪涵读广播电视学校,是因为看到《湖南广播电视报》中缝上的招生广告,便去考,就考上了。我在广校也有很多糗事:晚上爬围墙出去吃东西,被老师逮着,深更半夜在操场上被罚跑步;上课时为学校的足球联赛发行彩票……不过,老师对汪涵的评价是:聪明调皮但不坏。
初恋难忘
听听汪涵是如何回忆他的初恋:“我的初恋是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孩带给我的一段缘分。她长得很漂亮,她家就住在我的学校旁边。她从学校放学后,经常到我们学校来玩,很快我们就成了好朋友。记得当时我的物理成绩很好,她的英语成绩拔尖(因为她妈妈是英语老师)。我们各取所长,互补所短,彼此辅导功课。我在给她辅导物理课的时候,自己也获益非浅,我经常借着举例讲解压强和压力的机会,和她肌肤相亲。
初中毕业以后,她考上了幼儿师范学校。幼师全是女孩子,她在班上有几个玩得特好的同学,我经常和她们一起出去玩。她们看到我和她相处得很好,就想撮合我和她。意想不到的是,撮合来撮合去,我却和她的一位同学相恋了。这些女孩毕业后组织了一个舞蹈队,经常到各地演出,这就迫使我和她那位同学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鸿雁传书。每隔一段时间就寄出一封信,每封信都像一本书。可惜这段长期靠书信维系的缘分没能延续下去,我和她那位同学分手了。七年的光阴过得很快,而她现在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当初放弃了我,是因为她看不到我们的将来。这段故事发生在高三时代。高中毕业时我已进入十九岁,我和她算不得早恋,特此声明。在一个外因的驱动下,她选择了离开我。我当时很痛苦,因为初恋是那样的动人。但是时间能治愈所有的伤痛,曾经的剧痛现在已归于平淡。
第一次出差
毕业前,汪涵被分配到湖南卫视国际部实习。第一次出差,是和全组同事一起去张家界,汪涵的任务是扛三脚架。翻山越岭都背着三脚架,也不敢喊累。要知道,有机会和组里的同事出差是多么荣耀、多么神圣的事情!在外人眼里,汪涵是湖南卫视一员,和组里所有的导演一样,受到同等的礼遇。
那一次出差,让汪涵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每天把三脚架扛在肩上,东奔西走,总认为是摄影师不愿意教他学真本领,让他赶没意思的粗活。后来有位摄影师告诉汪涵:“我们都是扛着三脚架过来的,我来教你怎么扛三脚架吧。”汪涵说:“不就是这么扛吗?”他说:“不是这么简单的。每次拍摄的时候,摄像师叫你把三脚架放好,那就是在教你掌握一些诀窍了。你放三脚架的时候,要选择最好的角度,如果叫你换个地方放三脚架,你就要想想这是为什么。他是摄影师,他摆的角度肯定是最好的,而你没有摆在合适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你就要学会观察:是不是因为太阳的侧光把山的轮廓全都勾勒出来了?是不是逆光使整个山头凸显出来了?”汪涵这才明白,原来扛三脚架有这么多学问。从这以后,他就特别地用心,每次都向老师请教三脚架应该怎样放置。
在湖南卫视国际部做了半年,汪涵就调到了湖南经济电视台。1994年,他在湖南省第一界业余主持人大赛中认识了龙丹妮。后来她到汪涵的学校招生,知道汪涵加入了湖南卫视。她给汪涵打了个呼机,让他去经视帮忙。当时汪涵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事业,便欣然接受了她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