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语文教学,阅读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然而在应试的指揮棒下,在长期以来形成的语文教学的“习惯”使然下,语文教学重知识的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染熏陶的教学现状依旧顽固地存在着。因此,改变语文阅读教学观就显得很必要。小学语文阅读应该以兴趣为指导,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传授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 兴趣入手 联系课外
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问同学们:雪化了以后是什么?一位学生说:“雪化了以后变成了空气。”这位老师说还没有接近答案。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怒气冲天地说:“错了。这么简单的常识都不懂,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
令人遗憾的是,这位语文老师竟扼杀了孩子这么绝妙的回答。雪化了以后是什么?这不仅是在问学生,更是在考问我们老师,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我们老师应给怎么来把握这个阅读的度,所以我们应该屏弃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走向与时俱进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关。
一、兴趣入手,营造氛围
“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是读者主动积极地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因,对提高阅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激发学生兴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有积极作用。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积极性就越高,阅读时就越投入,阅读效果也就特别理想。激趣的方法很多,略举几例:
1.谜语激趣法
在教学中,要带动学生的情感,尽量让学生学得有趣味,有兴趣学,有情有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太阳》时,可以用课件出现“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让学生猜猜谜底。学生猜出后跳出太阳公公,让太阳公公表扬小朋友。这样学生的情感都被调动起来了。
2.表演激趣法
教学中多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孩子有兴趣学。可采用动一动,演一演,唱一唱,做一做等环节使课堂动静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激情,使阅读教学富有感情。例如在教学《景阳冈》时,可以请几个学生来演一演,把武松的形象从书本上的抽象转换到生活中的直观,让学生感悟到武松的豪爽与勇敢。
3.比赛激趣法
在教学中经常开展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在饱满的情感中学习。例如在教学“清”字时,可让学生比一比,你有几种识字方法,看看谁的方法是最简单最棒的。低段扩词较难记,就可采用赛一赛的办法,让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
二、联系课外,内外兼修
现在的语文教学如果没有课外阅读就如同一张桌子没有桌腿,一个人没有四肢一样。语文学习必须要课外阅读来支撑,课外阅读也需要课内阅读来引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也能从多渠道收集资料进行课内交流,为语文学习丰富了内容,拓展了空间。
《庐山云雾》是一篇很优美的文章,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神奇与壮观,读者文本,看着插图,同学们不禁想亲临庐山去看看那里的云海。的确,要是能亲眼目睹一下庐山云雾那梦幻般的云彩同学们的情感一定能得到升华。为了能更直观地教学,我让同学收集了很多庐山云雾的资料,自己也收集了很多图片。课堂上当舒缓的音乐声响起,同学们的眼睛也为之一亮,他们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适时引导,让学生说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些值得你称赞的奇景,学生们发言踊跃,从美丽的天山到桂林的山水,孩子们说不尽,道不完,我赶忙布置大家小练笔,帮刚才说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就这样孩子们获得了大量的感官材料的同时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三、以生为本,方法指导
在阅读中应尊重学生的体验,才能挥洒出富有灵性的语言,富有个性的想象,才能拓展与丰富自己的见识。
1.把质疑的空间留给学生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思考问题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加强。如《鸟的天堂》中:“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1)“天堂”是什么意思?(2)“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呢(3)文中“鸟的天堂”指哪?通过这样引导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阅读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发展了。
2.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阅读要动手,读写要结合,这样才能促使思维展开。通过书写能提高记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二是精读性阅读。文情并茂、文字精美、内涵丰富的文章,我们应该集中时间、精力去学习,逐字逐句,细嚼慢咽,精思熟悉。三是略读性阅读。阅读中碰到篇幅很长的可以选择性的学习,情节很多的片段就可以采用浏览,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让书香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湖北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出版社, 2008年第5期。
【4】《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浙江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阅读教学 兴趣入手 联系课外
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问同学们:雪化了以后是什么?一位学生说:“雪化了以后变成了空气。”这位老师说还没有接近答案。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怒气冲天地说:“错了。这么简单的常识都不懂,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
令人遗憾的是,这位语文老师竟扼杀了孩子这么绝妙的回答。雪化了以后是什么?这不仅是在问学生,更是在考问我们老师,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我们老师应给怎么来把握这个阅读的度,所以我们应该屏弃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走向与时俱进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关。
一、兴趣入手,营造氛围
“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是读者主动积极地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因,对提高阅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激发学生兴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有积极作用。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积极性就越高,阅读时就越投入,阅读效果也就特别理想。激趣的方法很多,略举几例:
1.谜语激趣法
在教学中,要带动学生的情感,尽量让学生学得有趣味,有兴趣学,有情有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太阳》时,可以用课件出现“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让学生猜猜谜底。学生猜出后跳出太阳公公,让太阳公公表扬小朋友。这样学生的情感都被调动起来了。
2.表演激趣法
教学中多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孩子有兴趣学。可采用动一动,演一演,唱一唱,做一做等环节使课堂动静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激情,使阅读教学富有感情。例如在教学《景阳冈》时,可以请几个学生来演一演,把武松的形象从书本上的抽象转换到生活中的直观,让学生感悟到武松的豪爽与勇敢。
3.比赛激趣法
在教学中经常开展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在饱满的情感中学习。例如在教学“清”字时,可让学生比一比,你有几种识字方法,看看谁的方法是最简单最棒的。低段扩词较难记,就可采用赛一赛的办法,让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
二、联系课外,内外兼修
现在的语文教学如果没有课外阅读就如同一张桌子没有桌腿,一个人没有四肢一样。语文学习必须要课外阅读来支撑,课外阅读也需要课内阅读来引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也能从多渠道收集资料进行课内交流,为语文学习丰富了内容,拓展了空间。
《庐山云雾》是一篇很优美的文章,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神奇与壮观,读者文本,看着插图,同学们不禁想亲临庐山去看看那里的云海。的确,要是能亲眼目睹一下庐山云雾那梦幻般的云彩同学们的情感一定能得到升华。为了能更直观地教学,我让同学收集了很多庐山云雾的资料,自己也收集了很多图片。课堂上当舒缓的音乐声响起,同学们的眼睛也为之一亮,他们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适时引导,让学生说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些值得你称赞的奇景,学生们发言踊跃,从美丽的天山到桂林的山水,孩子们说不尽,道不完,我赶忙布置大家小练笔,帮刚才说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就这样孩子们获得了大量的感官材料的同时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三、以生为本,方法指导
在阅读中应尊重学生的体验,才能挥洒出富有灵性的语言,富有个性的想象,才能拓展与丰富自己的见识。
1.把质疑的空间留给学生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思考问题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加强。如《鸟的天堂》中:“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1)“天堂”是什么意思?(2)“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呢(3)文中“鸟的天堂”指哪?通过这样引导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阅读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发展了。
2.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阅读要动手,读写要结合,这样才能促使思维展开。通过书写能提高记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二是精读性阅读。文情并茂、文字精美、内涵丰富的文章,我们应该集中时间、精力去学习,逐字逐句,细嚼慢咽,精思熟悉。三是略读性阅读。阅读中碰到篇幅很长的可以选择性的学习,情节很多的片段就可以采用浏览,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让书香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湖北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出版社, 2008年第5期。
【4】《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浙江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