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教育,也就是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尤其是作文教学。
一、生活——学生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
小学生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1.在学校生活中观察
小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他们对学校生活非常熟悉,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如果老师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不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学生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之情,难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例如:同学们写《记一次乒乓球比赛》时,首先就要让同学们亲自参加比赛,这样写作时就有真情实感。其次让学生回忆活动过程,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学生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这次比赛活动。有的学生描写了扣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来赞美双方的拼搏精神;有的学生把比赛过程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
2.在家庭生活中积累
小学生除了上学外,其余的时间一般都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要让学生练习写人的文章,可以写父母,可以写其他的亲人,还可写老师、同学等。要让学生练习写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写各种家务劳动或家庭趣事等。如《洗碗》、《放牛》、《洗手帕》、《钉钮扣》等。
3.在社会生活中拓展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也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不妨在社会生活中开阔学生视野。
上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家庭的情况,如:有几口人,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家庭地址,生活过得怎么样等等。
中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我经常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观察工地上的劳动场面(注意安全)等。课堂上,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
高年级学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思想也相对活跃。这时,老师可让学生观察上学、放学的路上发生的变化,讲述同学们感兴趣的重大新闻,谈谈自己看不惯的事情等。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吸收),全方位思考(内化),多层面叙述(表达)。
二、活动——为学生写作兴趣“推波助澜”
生活作文教学十分强调学生写作的生活氛围的营造。作文活动是对作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促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课后指导学生在家养蚕、养金鱼、养蝌蚪等小动物;或种花、种菜、种向日葵等,认真观察这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边观察,边记录。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习作兴致。
例如在写《放风筝》一文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亲手来放一放风筝,体会亲自放风筝的乐趣。看到天空中五彩缤纷的风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异常兴奋,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风筝在空中的美丽形象。这一“走出课堂,让学生亲自放风筝”的举措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快乐地学习,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指导——使学生的写作能“妙笔生花”
作前指导一方面能扎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另一方面能打开学生思维,调动生活积累,尽可以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
1.议论纷纷见深意
即通过议论、讨论乃至争论,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作文题材的选择,作文语言的表达,生活深意的理解,在作文指导课上都可以通过适时的讨论来促进。在议论纷纷中,思想互相借鉴,情感相互交流,变师生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这是作文教学中可以经常采用的,也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指导中的体现。
如看了影片《良心》,反响很大。我便组织学生进行影评讨论,同学们讨论得很动情,越议越深入。许婷同学说:小红莲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叔叔、婶婶,有金穗、白云,还有无数关心、帮助她的亲人。可是,世上到底有多少失去双亲的小红莲呢?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听来让人动情,令人深思。讨论之后,我才让学生写影评。
2.三言两语通灵犀
教师的点拨是一种艺术,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言两语,让人豁然开朗,思想更有深度。一次写作文《明天,我毕业了》,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与一位同学两个人一起种了一棵树。文章写了种树的具体经过,怎样挖坑、植树、浇水等等。我看了他的初稿,对他说:“毕业前一起种棵树,多么有意义啊!这棵树可以叫什么树?”他说:“友谊树。”我说:“太好了,你不必写怎样种这棵树的。但你要写出这棵树的意义来。”后来,这位学生写出了“我们种下了这棵树,也种下了我们的友谊”。这样的好句子来,说明他的思想深度提高了。■
一、生活——学生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
小学生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1.在学校生活中观察
小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他们对学校生活非常熟悉,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如果老师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不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学生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之情,难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例如:同学们写《记一次乒乓球比赛》时,首先就要让同学们亲自参加比赛,这样写作时就有真情实感。其次让学生回忆活动过程,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学生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这次比赛活动。有的学生描写了扣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来赞美双方的拼搏精神;有的学生把比赛过程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
2.在家庭生活中积累
小学生除了上学外,其余的时间一般都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要让学生练习写人的文章,可以写父母,可以写其他的亲人,还可写老师、同学等。要让学生练习写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写各种家务劳动或家庭趣事等。如《洗碗》、《放牛》、《洗手帕》、《钉钮扣》等。
3.在社会生活中拓展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也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不妨在社会生活中开阔学生视野。
上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家庭的情况,如:有几口人,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家庭地址,生活过得怎么样等等。
中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我经常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观察工地上的劳动场面(注意安全)等。课堂上,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
高年级学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思想也相对活跃。这时,老师可让学生观察上学、放学的路上发生的变化,讲述同学们感兴趣的重大新闻,谈谈自己看不惯的事情等。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吸收),全方位思考(内化),多层面叙述(表达)。
二、活动——为学生写作兴趣“推波助澜”
生活作文教学十分强调学生写作的生活氛围的营造。作文活动是对作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促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课后指导学生在家养蚕、养金鱼、养蝌蚪等小动物;或种花、种菜、种向日葵等,认真观察这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边观察,边记录。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习作兴致。
例如在写《放风筝》一文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亲手来放一放风筝,体会亲自放风筝的乐趣。看到天空中五彩缤纷的风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异常兴奋,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风筝在空中的美丽形象。这一“走出课堂,让学生亲自放风筝”的举措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快乐地学习,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指导——使学生的写作能“妙笔生花”
作前指导一方面能扎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另一方面能打开学生思维,调动生活积累,尽可以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
1.议论纷纷见深意
即通过议论、讨论乃至争论,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作文题材的选择,作文语言的表达,生活深意的理解,在作文指导课上都可以通过适时的讨论来促进。在议论纷纷中,思想互相借鉴,情感相互交流,变师生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这是作文教学中可以经常采用的,也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指导中的体现。
如看了影片《良心》,反响很大。我便组织学生进行影评讨论,同学们讨论得很动情,越议越深入。许婷同学说:小红莲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叔叔、婶婶,有金穗、白云,还有无数关心、帮助她的亲人。可是,世上到底有多少失去双亲的小红莲呢?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听来让人动情,令人深思。讨论之后,我才让学生写影评。
2.三言两语通灵犀
教师的点拨是一种艺术,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言两语,让人豁然开朗,思想更有深度。一次写作文《明天,我毕业了》,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与一位同学两个人一起种了一棵树。文章写了种树的具体经过,怎样挖坑、植树、浇水等等。我看了他的初稿,对他说:“毕业前一起种棵树,多么有意义啊!这棵树可以叫什么树?”他说:“友谊树。”我说:“太好了,你不必写怎样种这棵树的。但你要写出这棵树的意义来。”后来,这位学生写出了“我们种下了这棵树,也种下了我们的友谊”。这样的好句子来,说明他的思想深度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