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题研究”教学设计

来源 :素质教育(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ao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在带领学生进行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整理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以往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经验,进行习题的合理创造开发,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系统、高效的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复习、整理,也能够进一步理清楚平面图形之间存在的脉络关系,全面激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设计
  (一)理清脉络,设计问题序列
  新课标强调,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处于死记硬背的状态,要实现透彻理解,然后在具体引用中不断巩固深化。在实际授课中,要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以及尝试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细致观察、全面分析的良好习惯,且能够引用所学知识经验来做出一些判断。同时,还要将知识的数学实质,以及具体体现了哪一数学思想揭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快速、准确的理清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区别。所以,在一题研究的教学设计,应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的关注,构建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妥善处理好局部知识、整体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樣在帮助学生优化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其正确认识到,很多数学知识其实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理解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脉络理清楚,实现对教材的科学、合理引用。围绕一题来优化问题序列设计,通过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解决各个问题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将一题一课的优势特点充分突显出来。且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本质,完善 活动经验积累。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应引导其真正做大学练结合,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一边练习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学习。
  针对“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与整理”一共设计了三个活动(详细活动实施见下面的教学实施)。活动一,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练一练,同时进行深入思考。活动二,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活动一中活动的体验来做出深入探究,在经历了自主操作、深入体验之后积累更丰富的经验、方法,从不同层面来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使得学生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数学知识本质。另外,还分层设计了三个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来帮助学生加强巩固、提升,以此来真正做到学习、练习的密切联系,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活动三,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在小组探究分析中对各个平面图形之间存在的联系做出深入了解,进一步完善平面图形知识网络的构建。最后,通过拓展习题的巧妙设计,来有机整合平面图形的各个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
  (二)整体推进,拓展思维
  针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来讲,是在不同年级段中按照不同图形,进行分门别类的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跨度也有多个年级。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平面图形的数学思想与本质,就要将这些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从中整体上给予思考与分析,以此来给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拓展提升,优化自主构建
  结合相关知识点,分层开展练习设计与编排,以此来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升的目的,为数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完善提供有力支持。针对“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与整理”这节课来讲,主要设计了三道练习:
  第一题,主要是带领学生巩固所学新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新知知识带来的全新思维角度与便捷,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
  第二题,重点引导学生做出深入探究。通过这一习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获得更多时间操作的机会。通过这一思维活动的精心设计,帮助学生将新知纳入到现有的数学知识体系当中,然后通过现有知识经验的灵活引用来妥善解决这一开放性问题,以此来强化各种平面图形特征、关系的沟通。
  第三题,通过这一变式习题的设计,希望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思考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积累更丰富且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且基于等积变形这类数学思维也能够将题目化难为易,以此来帮助学生不断拓展数学认知视野,给其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通过对教材习题的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巧妙的进行变式设计,既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的完成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与巩固,也能够不断拓展其认知视野,学会举一反三,从而给其数学学习、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三、教学实施
  活动一: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画出高为4,面积为20的平面图形。
  (1)布置要求:要将之前学过的图形画出来。
  请大家想一想要怎样画?看看谁画的种类多,谁画的准确。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纸片,一张纸片上画一幅图。(为学生提供三分钟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展示)
  教师收集了几类作品。这些平行四边形长得好像不太一样,都符合要求吗?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画出几个?还有的同学画的是三角形,在画的时候是怎样想的?试着猜一猜,这样的三角形还可以画几个?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样画的吗?还有的同学画出了梯形,请大家看一看是否符合要求,还能否画出不一样的梯形?
  活动二:通过梯形的变换来加强图形之间的沟通联系。
  (1)请大家对这四个梯形做出细致观察,思考一下,其上下底有什么特点?然后与同桌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结合大家的发现,将其上底继续往右延长,会出现什么变化?最终会变成怎样的图形?
  (2)通过课件演示: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变化过程。以此来带领学生更清晰的看到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从而做出全面了解与深入思考。
  (3)结合一连串的变化思考,其中什么是始终未发生改变的?在这些等积变形过程中,有一些图形是比较特殊的。以往,大家都是分开来进行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这四种图形的讲解,而通过今天的整合研究,是否获得了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活动三
  (1)大家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能否将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出来?能否运用字母来表示?
  (在学生回答之后,课件展示6各平面图形及其计算公式与图形整体: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小组讨论:这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大家每人选择一到两种喜欢的图形,然后引用学具,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分析一下面积的推导过程。
  (3)组织交流: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要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选择的图形,以及面积推导过程。(学生根据所选图形来说一说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引用多媒體来同步进行展示该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4)完善知识网络构建:通过对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回忆,大家有什么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且是相互沟通的。大家能否结合这些面积公式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以网络知识结构图的方式来进行整理,以此来做到清晰呈现、便于记忆?(为各小组提供一定的独立、自由空间,让各小组展示自己在合作讨论中画出来的知识结构图。)
  教师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结构图,大家看一看,是否和自己的是一样的。
  课堂小结:这一知识结构图就像是一棵知识树一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像是这棵树的“树根”,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是枝干。三角形与图形面积计算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枝干上的叶子。由此可见,旧知识可以发展为新知识,新知识也可以进行旧知识的转化,所以,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是不同忽视的。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形也是通用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面积公式互通的验证。
  四、习题拓展
  某地规划在一块“长方形休闲区”设计一个圆形的水池,一个底座为平行四边形的雕塑,一个占地为三角形的亭子,还有一些小径与绿化面积。请大家结合现有知识经验,以及上述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新力来进行休闲区平面图的设计,并将相关平面图形的米娜及计算出来,清晰的标注在图上。注意体现美观合理性。
  五、教学总结
  在设计组织“一题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应对以下几点做出充分考虑:
  一是理序:一定要实现对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深入钻研、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题目的深入剖析、研究,实现对题目相关信息的灵活引用,构建出更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将题目具有的功效充分挖掘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在一题研究的教学设计中真正做到“借题发挥,题尽其用”。
  二是悟本:要注重对一体求解知识的巧妙引用,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进一步梳理来构建出更完善的知识网络,促使学生在进一步优化数学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真正的思想、方法做出深入探究,实现对数学本质的深刻领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三是促思:精心设计变式来促使学生不断强化对现有知识经验的应用探究,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也能够给其数学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此背景下,学生也能够真正实现通过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实现对数学知识精髓、本质的准确掌握与活学活用,给其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一题研究的教学设计中,有的题目是可以从教材、练习本上找到合适的,然后直接拿到课堂上使用,但也有的题目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需求来做出合理改变,或者是通过自主创造来获得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教学需求。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其授课效果与效率的显著提升,从不同方面来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就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对数学教材中的各类习题做出深入钻研,对教材知识内容做出合理开发,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课堂与学生共鸣之处的准确把握,才能够激发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学习探究活动当中,才能够促使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确保一题研究教学模式的优势特点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做到小题目、大内涵,还需要联系实际,从不同层面来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做出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完善、适合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摘要: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培养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可以让孩子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鼓励孩子养成分享行为,可以促使幼儿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培养策略  前言  分享是与他人交流喜欢的事物、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的过程,是亲近群体摆脱自私,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和爱的行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育不只是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学生各种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各种能力与素质。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努力完成小学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数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实践探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
期刊
摘要:影响课堂效果的要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文本、学生、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四个要素入手思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借助这四个要素深入反思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果,上好语文课。  关键词:文本;学生;教学环节;教学方法;高效课堂  引言:  学生对于语文课的认知大多是“无聊”、“容易犯困”、“请假也无所谓”等众多消极情绪, 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有趣高效至关重要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不仅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更是需要学生拥有较好的理解能力。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开展,教学方式也逐渐增多,以更好满足教育的水平与需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创设情境的方式被提出并且很好地应用于课堂,很大程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教师的思路。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不管是在哪个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时期的教师也在不断地采取措施使数学课堂能够与时俱进。近些年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创新,教师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法,开始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融合了新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来说,会更加注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充分的发挥
期刊
摘要:教师在创造课堂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学会创造与数学课堂有关的问题,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激起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求知欲,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探索数学的精神,学生与教师充分沟通,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顺利开展。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學生和教师之间交流,教师主要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学会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计算数学问题,学会逻
期刊
摘要: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文以班级卫生自主管理为例,浅谈劳动教育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班级卫生;自主管理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
期刊
摘要:高中生的成长已经比较成熟,他们已经在高中学习中体现了他们未来职业的兴趣。这就要求在当前高中数学教育中灌输职业终身教育。这样既能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地为理想奋斗。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文章对职业教育对高中数学教育的渗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方法  引言  终身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终身发展,而中学生在高中成长的关键是这
期刊
摘要:语篇结构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并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材料,并在写作中合理安排文章的句子关系,突出逻辑联系,丰富与优化文章语言表达,从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本文立足于初中英语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篇结构意识的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篇结构;课堂教学  引言:  通过把握语篇结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能有较大的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要注重引导孩子们自主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要注重引导孩子们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亲身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要注重数学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数学内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悟数学的魅力。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孩子们积极开展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活动全过程,积极引导孩子们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