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学生 引导他们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bing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11—01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无疑,“心理健康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被人们所忽视,而农村中学尤为突出,思想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焦虑、不安常伴随农村中学生。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随时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低谷,让他们的生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一、走近学生,关注生命内涵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以及社会阅历的不断扩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思维方式的不同等因素,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农村,由于受到地域观念、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的限制,有些学校片面地追求“分数”,而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内涵,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走近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现阶段的中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理上成熟较早,进入初中许多人就迈入了青春发育期,这期间随着个体性意识的觉醒,性的社会角色的确立,以及性爱的萌动等等,对农村初中教师来说,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件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发现个别男女同学有传纸条,喜欢与异性独处,上课常走神,学习无长进等现象。若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往往会出现很不好的结果。该怎么办呢?上策应该是不要直接、简单、粗暴地去制止、批评他们,而是耐心、委婉地跟他们谈心、交流,引导他们多与众人相处,减少独处时间,提高、丰富、充实学生精神生活的品位和格调,注重发展学生之间的集体友爱,强调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感情融入集体的友爱之中。
  
  三、走近学生,卸去思想包袱
  
  初中生精力充沛,好动好奇,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他们生长在农村,活动范围狭窄,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难免会对一些事情有不科学的理解或沾上一些不良风气,有的甚至做些错事,从而陷入矛盾、痛苦、迷惘的境地,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对此,我们不能只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而应对症下药地及时开导,既不过分计较,又不过分急躁,真正帮助学生找出致错的根本原因,循循善诱地引导其改正,不让过去的失误、失败成为学生的精神枷锁,束缚他们前进,以免造成恶性循环。例如,部分同学考试前吃不香、睡不着,结果考试不理想,很大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过高,错误地夸大了考试与个人前途之间的关系,令学生情绪过分紧张,以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四、走近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罗索认为:“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走近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有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捕捉辅导学生的良机,用我们的“特殊语言”去影响学生。善歌者亮其喉,善跳者蹦其腿,善弹者奏其琴。我们不以“成绩”高低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我们认为进步即是“优”,发展个性特长就是“好”。多鼓励,多亲近,有爱的付出,就会有爱的回报。
  
  五、走近学生,增强学习信心
  
  有些学生对“学习”一词认识不清,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割裂开来。其实,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学习的地方,而且成绩≠知识,知识≠能力,并非每个人天生会“读书”的。“行行出状元”,我们要让学生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有人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校长随机走进一个班级,从花名册上随便勾了五个学生的人名,然后沉着有力地说:“我仔细地研究你们的档案和家庭以及现在的学习情况,认为你们五个一定会成大器的。”当然,其中不乏有所谓的“差生”。但是,他们五人一直用校长的话来激励自己。到了初三毕业会考时,他们的成绩跃居班级前几名,在文娱、体育等方面也各有所长。这个实验与西方一些心理学家的暗示实验如出一辙,它表明,帮助孩子培养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更能发挥孩子的潜力,因为人类行为常常会被自己心中的信心所引导。我们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让所谓的“中差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行”、“我能干”、“我会进步”的感觉,让这样的心境内化为自信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给学生带来终身发展的人格动力。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点题;析理;激情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B)—0041—01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对它的学习、理解既是一个理论认识的过程,又是一个在实践中反复体会总结的过程。对于此,究竟如何教、怎样学,是我们教学活动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点题、析理、激情
期刊
〔关键词〕 幼儿教育;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19—01    现代教育手段在幼教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的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多层面、多角度的应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课堂应用等等。本文只对在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探讨。下面就一些幼儿园中常用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举一些实
期刊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感”“导”“点”“品”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22—01    初中学生面对大量的文言字词、遥远的古代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文言文存在一定难度。我在教学中摸索出“感”、“导”、“点”、“品”的文言文教学法,既能传授文言文知识,又能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现整理说明如下。    一、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画;肖像描写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24—01    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这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叫做“传神”。人们的精神气质是与可视形象的具体表达分不开的,所以,“传神”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形”,通过“以形写神”达到“形神兼备”。在写作上,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容貌、姿态、神情、衣饰等特征的描写”。
期刊
〔关键词〕 色彩;绘画;意境  〔中图分类号〕 G40-0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61—01    在世界绚丽无比的绘画领域里,中国画的色彩运用,在隋唐之前,就有六法中的“随类赋彩”的说法。色彩因受儒家的色彩伦理的限制,在画面上并不占主要地位。在中国画创作中,色彩的应用强调画家要全面、完整地去观察客观物象的本质精神,做到主体与客体的交融
期刊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25.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13—01    学校的功能是教书育人,教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育人的工作主要依靠班主任去实现,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班主任,学校的育人功能将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班主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良好的班级必须有一个好的班主任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精神;感悟;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23—01    在魏晋文坛上,陶渊明一扫玄言佛理、缺乏感情和形象的文风,成就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便是:质直平淡、自然蕴藉而有思致。历代评论家都以此相推许。钟嵘评陶诗为:“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苏轼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大匠运斤
期刊
〔关键词〕 阅读;参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26—01    由于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已使学生本能地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试(这里我没有用学习一词),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地就有了排他性。凡是他们认为考试不考的内容,无论其本身有多高的价值,或者教师讲得有多精彩,也或者对其人生的发展有多大的作用,他们都会
期刊
〔关键词〕 隐含条件;误区;方法;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53—01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准确定位能力、识破“陷阱”的能力、跳出解题误区的能力。现就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题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如下,与同仁们
期刊
〔关键词〕 Warming up;课程资源;挖掘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42—01    英语新课标下的学习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