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玉石之路”(上)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可以说是名闻天下。其实还有比古老的丝路更要早几千年的贸易通道值得我们去了解,这就是“丝绸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
  2002-200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CCTV联合组织科考队,就“玉石之路”探源进行了一次科学考察,他们进入大沙漠,登上昆仑山,穿越黑戈壁……
  《太平御览》曰:“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古人取昆仑山之玉千难万险,都是用生命来换的。
  没想到今日昆仑山上玉路之艰难,竟然较古代少有改善,原生玉石矿洞分布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上,科考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取得重要成果:玉石标本和历史遗迹证明,昆仑山巅确系和田玉的源头;玉石的历史可以从距今3000年提早到6000年;查勘之高海拔玉矿储量及开采目前依然良好;昆仑山不仅出珍贵的和田玉,还发现了大量的蛇纹石(岫岩玉)矿脉。
  可以说,遍察各地所出玉石,唯昆仑山和田玉之温润、缜密独领风骚,无与伦比,昆仑山和田玉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是促使其西传东输的原动力,所谓的“玉石之路”主要就是以昆仑山和田玉的流动走向为指南。
  从昆仑山下的于田,到楼兰,再到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和田玉标本揭示了“玉石之路”最初的行迹。有一种说法认为,较早的“玉石之路”,是从新疆于阗,东到楼兰,经巴里坤草原,再往东过内蒙古居延海、宁夏北部、陕北、晋北,进入中原,这条路线被称之为“玉石之路”的“居延道”或“草原道”。如果从楼兰转向东南,走敦煌、玉门路线,被称之为“玉石之路”“河西道”。向西的“玉石之路”则是从新疆于阗到乌兹别克斯坦,并远达地中海沿岸欧亚各国。
  2003年,社科院考古所和CCTV联合科考队在返程途中对“玉石之路”“草原道”进行了考察,获得许多相关的重要线索。比如,走过的沙漠、戈壁、草原中有许多地方都以泉水命名,古代的“玉石之路”正是由沙漠戈壁草原上一处又一处泉水串联起来的,水源才是真正的生命线。再比如,肃北马鬃山处于500里黑戈壁上的一个十字路口,北面是蒙古国,向东是“玉石之路”“草原道”,可以进入内蒙古到居延海。如果从马鬃山往南可经安西(瓜州)、玉门,走“玉石之路”“河西道”东下河西走廊。科考队在马鬃山发现不少散落的历时久远的和田玉石,说明古代此地曾经作过转运玉石的中间站。
  玉饰(图1),白玉,公元前1000年,直径4.2厘米,孔径0.7厘米,厚1厘米,新疆于田县阿羌乡昆仑山深处流水村墓地9号墓出土。2003年,社科院考古所边疆考古中心发掘流水墓葬65座,是迄今在昆仑山北麓发现年代最早的古代文化。
  玉凿(图3),青白玉,四坝文化,公元前1900~1400年,长14厘米,宽2.3厘米,甘肃玉门市火烧沟墓地出土。四坝文化于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于河西走廊中部甘肃山丹县四坝滩。四坝文化主要分布在武威、张掖、酒泉、玉门、安西等地,1976年发掘玉门火烧沟上层遗址,距今3900~3400年。
  玉斧(图2),青玉,公元前2000年,长3.9厘米,宽3.2厘米,厚1.3厘米,新疆若羌楼兰古城南13公里处出土。楼兰遗址位于新疆若羌县罗布泊沿岸,曾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向东通敦煌,东北到哈密,西北到尉犁、焉耆,西南到若羌、且末,是古代交通贸易的枢纽。楼兰遗址已出土40件玉斧,被定为史前时代晚期,距今大约4000年。
  玉人头像(图4),白玉,龙山文化,公元前2300~前2000年,高4.5厘米,宽4.1厘米,厚0.4厘米,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1976年对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确认,它是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石构城址组成,兴盛于龙山文化晚期。在石峁遗址发现了大量玉器,有玉璋、玉刀、玉戈、玉璧等,表现为二里头文化前期玉器向西北之漂移。
  联璜玉璧(图5),和田青玉,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年~前1600年,长7.3~10厘米,宽2.4~2.8厘米,厚0.3~0.5厘米,甘肃天水师赵村遗址出土。1924年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首先发现,距今约4200~3600年,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已经发现齐家文化遗址1000余处。目前在甘肃、青海博物馆及文物单位收藏的齐家文化玉器,有玉琮、玉璋、玉璧、玉璜、玉钺、玉刀、多璜联璧和玉斧、玉锛、玉凿、玉铲等,其中主要的玉礼器类型与陶寺文化玉器、二里头文化早期玉器的影响有关。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齐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对和田玉的认识和使用上。
  兽面形玉饰(图6),白玉,陶寺文化,公元前2400~前1800年,高3.4厘米,长6.4厘米,厚0.2厘米,山西襄汾陶寺遗址Ⅱ区22号墓出土。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遗址,主要分布于晋南汾河下游及其支流浍河流域,地处传说中的尧都与夏墟地域范围内。1978年以来在200多座陶寺文化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玉器,有玉钺、玉圭、玉璧、玉琮、玉刀、玉环等,其中玉饰兽面纹具有明显的龙山文化纹饰特征。在距今4500年前后,周围地区各文化系统逐渐辐辏中原,陶寺文化成为龙山文化时代华夏文明共同体的最初缩影,其中晚期已经跨接夏王朝前期阶段。
  玉柄形器(图7),白玉,二里头文化,公元前1900~前1500年,长17.1厘米,柄部宽1.8厘米,厚1.5~1.8厘米,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4号坑出土。1959年发现的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距今约3900~3500年,相当于夏、商时期。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主要有玉圭、玉璋、玉琮、玉钺、玉刀和玉柄形器等,其中玉柄形器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玉质柄形器,器物上的兽面纹、花瓣纹和弦纹组合完美,精雕细刻,技艺娴熟。
  从神木石峁遗址、天水师赵村遗址、襄汾陶寺遗址,到偃师二里头遗址,其出土玉器呈现了龙山文化晚期到夏代的礼制内涵。中原王朝礼玉制度和玉礼器之发展勃兴,愈加促进了西玉东输的步伐。昆仑山和田玉通过“玉石之路”跋山涉水进入中原,始为王室所爱,从而开启了帝王玉之先河。夏代玉器,承前启后,意义重大。
  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逸周书·世俘解》记载:“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五日,武王乃俾于干人,亲爱之四千庶玉,则销天智玉五,在火中不销。凡天智玉,武王则宝与同。凡武王俘商宝玉万四千,佩玉亿又八万。”
  《逸周书·世俘解》记载,殷商王室曾拥有相当多的宝玉,商纣王对宝玉甚为珍惜。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墓出土玉器755件,经检测其中7件玉器与6组和田玉的化学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认定妇好墓中玉器原料主要来自新疆和田。昆仑山和田玉此时已经大量东进中原,并得到王室的尊崇和收藏,商代玉器制作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夏代。
  玉燕(图8),白玉,商代晚期,长7.3厘米,高3.3厘米,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玄鸟即黑色的燕子)。《史记·殷本纪》说,简狄因吞食玄鸟之卵而怀孕生下商契的传说。契“长为尧司徒,成功于民,受封于商”,在契的领导下商部族历经磨难发展壮大,商族从此有了父子相承的惯例,契成为商人祭祀的最早的男性直系祖先,而有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一直为商人坚信不疑。
  其次,也表明周武王继商纣王之后,使西周王室成为当时最大的宝玉占有者。武王获得了纣王心爱的“天智玉”,他跟纣王一样“则宝与同”。此外,武王还接收了曾为殷商王室治玉的大批能工巧匠及其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进而又将西周玉文化推向了发展的新高度。
  凤鸟形玉佩(图9),白玉,西周,左高3.5厘米,右高4厘米,陕西扶风齐家村19号墓出土。传说周文王普施德政,有凤来仪,凤鸣岐山,护佑“小邦周”取代“大邑商”,于是凤鸟成为周人最为崇拜的幸运之神,凤鸟纹饰也在西周玉器上得到神圣而精彩的表现。
  西周肇始,周公“制礼作乐”,用玉制度是“周礼”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玉事神”,“行礼以玉”,玉礼器被使用于王室及主流社会的各种礼仪活动。这时玉成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玉文化成为周文化的核心,周人对优质和田玉料的认识愈加深刻,使用更为广泛,昆仑山和田玉作为珍贵的稀缺资源,身价陡增,需求大涨。
  (未完待续)(责编:禹默)
其他文献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汉族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
期刊
笔者受家庭熏陶,自小喜爱藏传佛教艺术品,尤其对藏传佛教罗汉唐卡格外看重,因而有缘看到一些精品唐卡。在此,特别推荐两幅家藏的罗汉唐卡,与大家共赏。  罗汉堂卡金线白描红唐,棉布胶彩,朱砂底,纯金白描。唐卡上绘一英俊青年僧人,身着袈裟,仪态端庄,背负书夹,手持经书,缓步而行。背景山峦起伏,远景空日广,给人以清净优美,行者艱辛的感觉。面向罗汉一侧,自上而下,依次绘有双鹿、牛和小鸟,皆恭敬之状,更添了无限
期刊
收藏界称“金石墨拓”为“黑老虎”。金,特指古代青铜器;石,为古代石刻或碑文。传拓技艺就是用墨和宣纸把古代文物艺术品上所展示的纹饰和文字完整的克隆下来,以便于研究和观赏。在照相术没有出现之前,要记录一件器物的所有数据,除了用临摹画,没有其它的办法,画再逼真也是有误差的,只有传拓,能一比一的复制真器,传拓技艺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这也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伟大发明。传拓技艺没有被当今摄影術的普及泛烂
期刊
中国历代佛教造像,最喜东魏北齐的,欣赏它。北齐是不怎么让人喜欢的一个王朝,历代皇帝都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杀人成性,高洋皇帝,不杀人就喝不好酒,听惨叫比听歌舞受用。很奇怪的是任何一个皇帝都崇拜佛陀。北齐很血腥,虽然比五胡乱华好些,艺术却很发达,这是让人想不到的,可能和帝王的穷奢极欲有关系吧。邺城发觉了一座塔基,那塔基就有1500平方米!  北齐的佛像动作单一,但是从不让你感觉枯燥。因为他的动感在于它
期刊
3月4日,国务院颁发了今年第17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第四项第七条规定:“制定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政策措施。指导和支持城乡群众自治组织保护管理使用区域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向国家捐献文物及捐赠资金投人文物保护的行为。对社会力量自愿投入资金保护修缮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依法
期刊
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内,发现唐代窖藏一处。在两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巨瓮和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大银罐中,贮藏了金银器、玉器、宝石、金石饰物、金银货币、银铤、银饼和药材等干余件。其中金银器物达265件,是唐代金银器的一次空前大发现。  金银器中,饮食器有碗、盘、碟、杯、壶、羽觞等130件,药具有锅、盒、铛、瓿、石榴罐等49件,盥洗器有罐、盆、水器等14
期刊
西夏,国名是大夏,简称夏,源于地名夏州(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南),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亦有河西之称,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是中国唐宋时期由党项族李氏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唐朝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西平王,赐李姓,世代割据相袭五百多年,到宋代时建国称王。其统治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的东北部、内蒙古的阿拉善、鄂尔多斯以及陕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盛时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
期刊
嘉德四季第56期·迎春拍卖会推出《书·品一于右任的笔墨春秋》专场,囊括于右任先生法书、楹联100余件,全面展现先生在诗文书法方面的精深造诣,尤其是他晚年所一以贯之的“标准草书”,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浑成朴茂,韵味无穷。  于右任先生(1879-1964),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早在他的青年时代,就倡言革命,反抗清廷。1906年,他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在上
期刊
摘要:公认为现存世间最广为人知、最具影响力之巧雕珍品,乃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翠玉白菜”,因年前再度荣膺民间票选国宝之首,令越来越多国人引以为荣,而其深不可测的无形张力,势必进一步扩大玉石巧雕市场的需求,促使更多世人意识到巧雕艺术品的存在及收藏价值。  按语  中国巧雕艺术,独步天下。优秀的天然玉石乃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珍贵结晶,当它与艺术家的巧思与巧夺天工的技艺结合,就产生了天人合一的结果——雕刻艺
期刊
战国晚期至汉代,镂空雕刻的龙纹玉环、玉璧、玉瑗(以下简称玉环)数量算不上多,但雕刻十分精美、传神,件件都是精品。从造型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不分区镂雕玉环、玉瑗  这种不分区的镂雕玉环,有的雕刻龙纹和螭龙纹,有的雕刻龙凤纹,有的雕刻龙凤兽纹。山东临淄商王村齐国墓、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徐州汉墓等都有出土,多用组玉佩的组件。从馆藏玉器看,这种玉环青玉的较多,白玉相对较少。  玉环  本为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