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错

来源 :收藏界·古文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汉族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考古发现战国汉代的金银错青铜器以干百计。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中国的青铜时代来说,它只不过是一抹绚丽的晚霞。
  无论古代说的“金银错”,还是今天说的“错金银”,金银二字容易明白,但“错”字对一般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
  汉字是世界上含义最丰富的文字,而“错”字又比一般汉字的含义,还要丰富得多。据《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书的解释,它至少有十多种不同的含义。
  但是,我们这里说的是金银错,这个“错”字,就必须和金银联系起来才能说清楚;同时,还要以金银错流行的那个时代的人对错字解释为准,否则,上下数千年,海阔天空地谈论,那就会“月迷津渡,雾失楼台”,什么都不用说了。
  汉代是我国金银错工艺最盛行的年代,那个时期人们是怎样说的呢?汉代有一位见多识廣的大学问家许慎,他编了一部叫《说文解字》的大字典,该书对“错”字,只有一种解释:“错,金涂也,从金,声”。
  金银错最流行的汉代,对“错”字的全部解释,就只有上述八个字,说明那时所说的金银错,就是把金银涂画于青铜器上的意思。清代杰出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
  所以,广义一点说,就是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就可以叫金银错。如用金钱绣成图案花纹的背心,汉代就叫“金错绣裆”(《西京杂记》卷一)。
  在漆器上做金银图形的,叫“金漆错”。(《后汉书·舆服志》)中华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辑的,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的《辞海》,对“错”字的第一解便是:“错,用金涂饰”。
  饰,就是纹饰。《康熙字典》对“错”字的解释,是引《集韵》:“金涂谓之错”。
  所以,在二千年后的今天,无论我们怎样去解释金银错,都应以二千年前,也就是金银错最流行的那个年代对它的解释为依据,何况,古今字典的解释也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古代在青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纹饰的方法,已发现的,主要有二种。
  ◇镶嵌法
  已发现的我国古代金银错青铜器,有的是采用镶嵌的装饰方法,又叫镂金装饰法。一九七三年,我国著名学者史树青,在《文物》上发表了一篇《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主要就是谈这种方法。其制作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
  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
  第三步是镶嵌。
  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涂画法
  这是汉代金银错的主要装饰手法,这从汉人对“错”字的解释:“错,金涂也”,就可以看出来。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金涂”法主要工序如下:
  1、制造“金汞剂”
  “金汞剂”的制造是一个化学过程,即是把黄金碎片放在坩锅内,加温至摄氏四百度以上,然后再加入为黄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体,制成所谓的“泥金”。
  2、金涂
  用泥金在青铜器上涂饰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纹饰,或者涂在预铸的凹槽之内。
  3、金烤
  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青铜器表面。
  这种方法,今天有人称为“鎏金”,但古代叫“金错”。因为古代图画纹饰也叫“错”。《史记·赵世家》:“翦发纹身,错臂左衽”。原注:“谓以丹青错画其臂也”。
  古代画彩也叫“错彩”,钟嵘《诗品》卷中:“汤惠休日:谢(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如错彩镂金”。
  错彩和镂金是两码事:如前面所说第一种镶嵌法,也就是史树青所谓的”镂金”法;而这里所说的第二种方法,即“金涂”法,就是“错彩”。
  如果把全器都涂上金,而没有“错彩”,没有任何花纹图案,是素面,就不能叫“金错”。
  战国韩国错金铜舟
  在汉代青铜器工艺的流程中,有一道专门的金银错工序,负责这道工序的工人,叫“金银涂章文工”,“章文”是文章、纹饰的意思,所谓“金银涂章文”,就是在青铜器上,用金银涂饰花纹图案。
  由于汉代有“物勒工名”的制度,所以,在一些汉代金银错青铜器铭文中,常常见到有“金银涂章文工”,“黄涂工”,或简称“涂工”的工种名字。
  战国晚期·魏错金银云纹车饰
  金银错这一古老的技艺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2014年,金银错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美术。
其他文献
编者按: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是一个收藏展示古陶瓷的专业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千余件以上。其中有仰韶文化的彩陶,秦汉时代的原始瓷,唐代的三彩,南北朝的瓷塑,还有唐、宋、元时代精美的贡瓷和官窑瓷器,也有同时期缤纷多彩的著名窑口的民窑瓷器,以及部分明、清时代的精美陶瓷器。从去年以来,博物馆陆续举办古代陶瓷专题展,首场展览是国庆节前夕举办的唐宋陶瓷茶酒具特展,《收藏界》2016年第5期已
期刊
西藏博物馆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一座民族文化和艺术殿堂。西藏博物馆文物丰富,其中的明清瓷器有鲜明的特色,笔者曾到博物馆参观,对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所收藏瓷器有两个显著特点。  瓷器珍藏量多质精。  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数干件,品种全、质量高,在国内省级博物馆中很少见,堪称“雪域珍宝”。这些瓷器应是明清时期朝廷赏赐给西藏上层人士的。明清时期,汉藏关系密切,西藏的朝贡和
期刊
识之興达,乃数年前深圳茶博会。一会薨薨,众生杂杂,所谓丁蜀制壶名师匠者,各举旗帜招展。近年宜兴紫砂暴富,得之名利双收,遂鱼目混珠,贩夫走卒蜂拥入行,工艺术之,到处标榜大家。然泥腿替之泥手,粉妆金装,终不脱本性市侩,吃相如猪形象如屠,罕见斯文者也。  兴达青年,一不蓄须,二不戏服,不若他人伪作深沉。只衬衫白净,面庞素净,修长款款伫立一众,真特出俗中。相面近交,与之攀谈,乃知其丁蜀土生,母亲制壶能师,
期刊
“一代草圣”于右任先生,不仅是党国元老、新闻前驱,在中华历史上的贡献及影响有着令人景仰的崇高地位,尤在书法艺术中亦是在当代书画研究里,依然是让人倾心仰慕的重要典范。  今年时逢于右任先生140岁纪念,由淡江大学、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主办,中华书学会、陕西于右任书法研究会、刘延涛文教基金会、中国标准草书学会等单位协办的“取墨来一一于右任先生140岁诞辰纪念书法大展”,邀请张炳煌教授擔任策展
期刊
编者按: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化部2001年第19号令)规定: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文物。书画一级文物的定级标准为:元代以前比较完整的书画;唐以前首尾齐全有年款的写本;宋以前经卷中有作者或纪年且书法水平较高的;宋、元时代有名款或虽无名款而艺术水平较高的;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历代名人手迹;明代到清代早期特别重要
期刊
2019年S月19日(星期日)下午,“于右任生平影像文献展”在西安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开幕式。2019年是于右任先生诞辰140周年,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精心推出此次文献展,旨在纪念这位旷代草圣。作为亲历晚清、民国,并滞留于台湾的爱国诗人,于右任的一生不论是高尚的民族气节,伟岸道德人格,还是登峰造极的书艺,都值得我们继承与弘扬。  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县人,
期刊
在玉器进入世俗化社会之前,佩饰类玉器作为王室控制和垄断下的产物,它兼具着供贵族阶层王孙公子佩挂、装饰、赏玩、馈赠及礼仪等多种功能与作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佩饰玉器代表着某个时代玉器雕琢的最高水准,也是该时期社会文化信仰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商王朝尤其是商代晚期200多年的时间里,那些造型生动、数量众多的佩饰玉器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我们以建国后考古发掘的商代晚期墓葬中的玉器为例:在河
期刊
白釉双龙耳瓶2.7厘米 口径10厘米底径10.9厘米唐代  瓶盘口,细长颈,溜肩,腹部丰满,至颈处渐收,颈上突起5道弦纹。口沿与肩之间有两个对称的龙形柄高耸直立,龙头探进瓶口衔住口沿。胎极白。施半截白釉。  此瓶以造型的空间虚实以及轮廓线的自然和谐见长,对称的龙形柄与口、肩相连所形成的虚实对比,于浑厚质朴中洋溢出俊俏与妩媚,圆滑的曲线与折角处分明的棱角有机结合后,又于刚健挺拔中透出协调柔和的韵律美
期刊
李传新表现江南风光的山水画,拥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形成了带有作者自身识别标签的画风。在山水画摹古之风大肆流行的今天,他的画一改荒寒萧瑟,冷峻清郁的避世哲学,展现出一派就在我们身边,而不轻易为人所发现的朴实美景,有着浓郁的当代田园生活气息,是画家追寻自己内心的世外桃源的心迹流露。他的画总能给人带来一种清新脱俗,雅致隽永,意趣天成的感受。生活在江南的他受地域文脉的影响,以及对一方水土的眷恋,把自己的感
期刊
“市场就如同少女的心,永远猜不清楚。昨天还冷若冰霜,今天就热情如火。”与明清瓷两极分化不同的是,高古瓷的整体升温显然是跑在了政策放开之前。而近期市场中频频爆冷的独秀,非耀州窑莫属。耀州窑因地处陕西铜川市黄堡镇,旧称“铜川窑”或“黄堡窑”,由于宋金时期辖于耀州,故以习惯称之为“耀州窑”。  虽然不是跻身于耳熟能详的五大名窑,但耀州青瓷也因为剔刻精美,刀法犀利素有瓷中“范金琢玉”的美誉而备受藏家青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