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茶会中的茶席设计(上)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76181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办一个以茶会友,并能呈现茶艺形式的聚会,就是“茶会”,在茶会中要有一个喝茶泡茶的地方,这地方现在很多人称它为“茶席”。茶席不是无端出现的,首先要先有茶会的立意,然后依照此立意而设计出一个与这次茶会时间、空间贴近的喝茶泡茶的地方,这个过程就叫“茶席设计”。
  茶席并不纯然只是一种装置艺术,最终它一定要被使用,所以使用者的穿着打扮、气质韵味要和茶席的风格彼此是相和谐的才好,如果显得格格不入,就不能算是成功的茶席设计了。
  中国各种历史悠久的节日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寄托了广大民众丰富的情感,是几千年来全体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想象,这样的日子是适合家人团聚,朋友相聚,举行茶会的。结合每个不同的节庆文化,从广大深厚积淀的不同深浅层面及多方向角度切入,茶席设计的创意灵感来源,将是丰富而多元的,茶会的活动内容也会是有趣而多样的、
  就以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为倒,以下三个作品则巧妙的运用了不同的茶具和饰品,通过色调、细节演绎端午的各种民俗和传说,展现了设计者的巧思。
  白蛇传奇
  茶会设计理念
  茶会目的:营造一个友朋相互切磋、自我提升的场域,进行有文化深度的探讨、论辩。设计宗旨:借“游湖借伞”的意象,捻出端午节流传的白蛇传神话,茶会的话题可依参与者的兴趣,进行人类学、宗教学或爱情观的探讨。茶席摆设说明
  1 桌巾:草绿色配浅粉红,有雨中西湖初邂逅的浪漫想象。
  2 茶叶:台湾不易买到西湖龙井,所以冲泡当令的东方美人茶(东方美人茶的最好产期在端午节前后)。
  3 茶器:瓷盖碗。
  4 茶花:自制绿、褐两色铁丝缠绕成的中空球型插座,选用黄色文心兰和白色满天星,希望营造出一种轻盈通透的感觉。
  5 香品:从佛光山道场请回的文殊香。
  6 装饰:题字的折扇、一把西湖绸伞、五彩丝线香囊、是端午节的应景摆饰。
  缅怀屈原
  茶会设计理念:
  茶会目的:追思屈原。端午节的由来是为纪念屈原,屈原的高风亮节,坚贞不移,让后世-之人永远感动、怀念。设计宗旨:表现缅怀先贤的心情——庄严、宁静。以沉静的咖啡色系为主色调。茶席摆设说明:
  1 桌巾:未铺桌巾,就以茶桌原本的暗咖啡色桌面为茶席的底色。
  2 茶叶:高山茶。高山茶的产区,空气洁净、土壤元污染,可表现出屈原洁身自爱,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贵节操。
  3 茶器:利用茶艺教室原有的小壶茶器。
  4 茶花:野姜花。黄白色的野姜花,既不致抢占茶席的焦点,又可调和单调的一片咖啡色,使之不致太沉闷。
  5 点心:用野姜花叶片包的小巧豆沙粽,既应景,其甜甜的口味又配合高山茶的回甘。野姜花粽是新竹地区的特色粽子。
  6 香:简单的绿色三角柱香。
  7 服装:黑色正式衬衫。因为这次茶会的主旨是“追思”。茶会流程:
  静默泡茶、品茶。
  客家端午
  茶会设计理念:
  茶会目的:过一个热闹的客家庄的端午节。设计宗旨:表现端午节的民俗,表现客家人的纯朴。茶席摆设说明:
  1 桌巾:桃红玫瑰花图案的塑料桌布。这是典型的台湾乡村家庭的餐桌铺设。
  2 茶叶:大吉岭红茶夏茶。
  3 茶器:从家中带来的家用瓷壶及无把手的中型瓷杯。这式样也是台湾家庭常用的。
  4 茶花:无。
  5 点心:客家粽子(叛粽及米粽)、客家甜板(红色的是红豆板,黄色的是蕃薯板,紫色的是芋头叛)
  6 从家中带来供佛用的熏香炉,点平常拜佛时使用的香。
  7 10粒带壳鸡蛋。
  茶会流程:
  1 玩竖鸡蛋游戏,应景端午节民俗,在台湾有端午节“立蛋”的民俗趣味活动。如果在端午节的正午,成功地把一个蛋竖立起来,征兆着来年会有好运气。
  2 边泡茶边聊天、吃粽子。
其他文献
炭火明灭,茶在焙笼里透发出迷人的幽香。是火的曼舞,重新定义了茶的生命。无数焙笼慢炖出的茶香,在武夷山村舍的上空盘旋萦绕,古老的茶和万古不变的碧水丹山交织成了永恒。  岩茶不老的生命力来自它独特的魅力。一颗普普通通的茶籽,也许是不经意间落在了烂石沃壤中,很可能就此埋没腐烂乃至化作尘泥。但是,造化并没有选择这种毫无意义的方式来终结一个稚嫩的生命,而是让它在山涧幽谷里萌发生长,直到被人发现,变成优雅的嗜
期刊
有一些茶文化学者、茶人因中国茶道的式微而感到忧虑,怀疑中国茶道是不是真的迷失了?但是,中国茶道的辉煌毕竟早已属于过去,当代的中国茶道是模糊不清的,没有一种标志性的表现形式。因此,茶界中此起彼伏地存在着“复兴中国茶道”的声音,而且许多茶人、学者也纷纷尝试着以不同的方式与渠道去找寻中国茶道“回家的路”。  中国茶道自唐代开始形成,以煮饮法为主,自晚唐入宋发展成以点茶法为主的品饮方式,元亡明兴,明太祖朱
期刊
今年42岁的夏云峰“高调”地自称为“茶书大作家”。其实,与其说是作家,不如说是“坐家”,他的工作室就是他家。除了晚上要到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去教书营生之外,每个白天都在重复着这些事情:看书、喝茶、研究、写作。  他家真不好找。虽处闹市区,小区却是依山而建,要走过一段挺长的斜坡才算真正到了他家楼下。这位美籍印第安人还挺细心,怕我们找不到路,还特意下楼给我们引路,一张嘴就是满口流利的中文。  他梳着大
期刊
1978年开始投入壶艺创作,与从事陶塑艺术的爱妻连宝猜在台北首创“陶源精舍”。陈秋吉如今已年近7旬,依然创作不懈,连宝猜更已成为享誉国际的陶艺名家。两人成立陶艺教室积极培育壶艺新秀,令人敬佩。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市场是宜兴壶的天下,陈秋吉却以创作台湾现代茶器为矢志,除了造型明显区别于紫砂或潮汕风格,早期作品也大多上釉,比宜兴标准壶略大,喜欢以竹藤做提梁。1983年台北陆羽茶艺中心举办第一届中华
期刊
手工炒花  以四川雅安高山名优绿茶为茶胚。伏天新鲜茉莉花蕾为原料,采用手工炒花的加工工艺而成,既有绿茶的干香又有茉莉花的芳香,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  品鉴报告  干茶:条索细长,卷曲翠绿,茶中现花,茶花相映。  茶汤:冲泡后茶汤黄亮清澈,花朵洁白,朵朵白花漂浮其上,犹如天降瑞雪,极具观赏性和美感。  滋味:香气清幽,既有茉莉的清香,又有绿茶的炒香,而不像传统花茶的花
期刊
12月11日,在“闽茶中国行”北京站主题目活动现场,林健展示了一款珍藏了20年的老白茶,并把它进行了现场竞买,从2万元开始起拍,经4轮的竞价,最终以4.8万元的价格成交,竞买所得将全额捐赠给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当林健亲手把茶递给获得者时,不无感慨地说:“它是我在1992年刚刚创业时亲手做的,一直珍存到今天,它见证了品品香20年来的风风雨雨!”  常有人这样说:做品牌就像养孩子。回首20载,品品
期刊
它有五彩斑斓的色彩,又有泥土的沉静与稳重;有陶器的质地,又有瓷器般的响声;有琉璃般的质地润泽,又显现出古朴斑驳的陶变机理——这就是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是对云南省建水县生产的细质陶器约定俗语成的称谓。这种鲜见于文献记载,在中国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器具,时到今日,真正能够熟知这种陶器制作的工匠亦不足百人,使这一古老的传统制陶工艺仍然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或许是和这建水陶有缘,原本对此一无所知的我,却有幸
期刊
青花中国风  一提起青花瓷。人们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和中国联系起来了,它是最中国的元素之一。  这一微型青花杯壶组,由一壶四杯组成。明人陈继儒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陈继儒只说到“三人”就打住了。而“四人”刚刚好,是一个极限了,到“七八人”就是“施茶”了。  壶是颇为常见的器型,为鼓腹,而在壶肩的部位有双耳,它们除了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之外,还很有实用性和开放性:既可在执壶冲瀹时起到
期刊
银色,月圆,嫦娥白兔临飞天。  茶暖,感怀,中秋望月忆流年。  时光,若散落水面的素笺,承载着零落的花瓣,幽幽飘过。又一年中秋,在日子的扉页上,又多了陶醉月光的一个幸福。秋之洁爽,月之铅华,夜之思意,心之安宁。秋的月下,有小鸟在深情的啁啾,有潺潺滑动的人流,有一盏昏黄却温暖的灯,数位把茶言欢的好友……这样的夜晚,爱茶的你是怎样度过这个美得让人心醉的中秋呢?  我们邀您一起晒晒自己有茶相伴的中秋,几
期刊
不论是“廉、美、和、敬”还是“理、敬、清、融”,等等诸如此类对于茶道精神的诠释,其实都是一种从个人角度出发的观茶、喝茶感受,没有对错之分。可是从大而广之的中国大地、绵延长远的中国历史来说,归纳和总结茶道精神的要义,其实是很有必要的,是传承茶文化的最核心之处。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看待和理解茶道精神呢?  从一方水土说起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