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四月,油菜花开,就到了龙水村这家老油坊榨油的日子。可是今年的老油坊,却只有前来拍照的驴友和摄影师。“咚——咚”的撞油声已经沉寂。
响了几百年的撞油声今年停歇了
当周围的老榨油坊随着我们的记忆渐渐远去时,雅安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至今仍经营着祖上传下来的老油坊。
老油坊在离雅安市区40公里的龙水村。我们来到时,春雨潇潇,油坊主人张育贤看着地里的油菜苗,幽幽地叹了口气:“也许再也听不到撞油声了!”
引水渠、晒场、水磨房、榨油房,几百年的张家老油坊赤裸裸呈现眼前。引水渠从张家院子的地下穿过来,高五六米、宽两三米,全用条石圈拱而成,大约200多米长,有好几米的落差。出水口处是数丈高的断崖,再下面,就是河了。看得出,张家祖上修老磨房经过了精心的选址和施工。
在没有电力的时代,凭着“一股银子水”,张家的老磨房远近闻名,日子也过得滋润。“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媳妇,订的是‘娃娃亲’。”不过万光薇嫁得可不是时候,结婚不久张家就被划成了“地主”,张家院子一分为二,老磨房无偿地划给了生产队,住房留给了张育贤。
分田到户时,张育贤一咬牙,把充公的老磨房“赎买”了回来,老磨房又姓张了。当年40多岁的他继续操起祖上的营生,虽说自己是老板,但他依然光着膀子和请来的伙计一起榨油。
从老祖宗起就是这样榨油的
张育贤16岁就开始在油坊帮工。“进‘口’的东西,开不得玩笑。”张育贤说,“旧时候徒弟要50年才能出师,在72行中,学徒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一行了。”听他说,油菜籽从晒、滤、磨、蒸、包到榨出菜油,大约有20多道工序,丝毫都不能马虎。筛选好的菜籽要晒干磨成粉,再放到直径两米多宽的蒸锅中蒸上几个小时。蒸甑用杉木板做成,是一个底口直径30公分、上口直径24公分、高40公分的下大上小的圆桶,一甑油料不多不少,刚好做一个油饼。油籽必须蒸熟透,出油率才高,榨出的油也格外香,留的时间也长。给蒸甑上料前要将碾碎的油籽耙松,饼料要一层一层地上,才好均匀受汽;蒸没蒸熟主要是看蒸汽和闻香味,未熟时冒出的蒸汽显得轻飘慢袅绵绵无力,蒸好了冒出的蒸汽不仅大,而且呈一种直喷状态,散发的香气也特别浓烈,“出村四五里,还闻榨油香”,说的就是榨油坊飘出的这种香气。
油饼蒸熟后,便着手“包枯”:从热气腾腾的木甑里把熟油面倒入铺满干稻草的铁圈里,趁热包好,并压成一块块油茶饼,这时就可以上榨了。
在老油坊我们看到了上榨的那些个设备,很古老,全是木器家伙。重头设备是榨鼓——用合抱的大樟木挖空而成,分上下两鼓,上阳下阴。全长3米有余,圆形饼槽1.5米,油饼就上在这槽里,四周用木桩牢固。与榨鼓相对应的是配套设施梢,一丈多长的大圆木像支大木棒,前头粗大,镶有钢撞头,末端细小,中间作为支点悬吊在半空。
每年4月开榨,张育贤总要请三五个伙计帮忙,村里的张忠福、张建清、张建成是他这几年得力的助手。张育贤先要叩头、烧香,然而鼓足劲撞响第一榨,说是撞得越响油就越多。壮汉们分别把住两边梢,一个掌梢尾,保证梢不摇摆,张育贤和另外一人并立牵住梢首,确定撞击方位。开撞时,先在要撞击的木条上轻轻击一下,试试准头,大家一齐往后仰,将梢高高扬起,然后像撞钟一样奋力往木条上猛撞。“咚——咚”的轰响中,每撞击一下,竹圈边上便沁出细细的油珠,再迅速从四面八方汇成油水,顺着油槽汩汩地往油桶里流淌。汉子们光着膀子淌着汗,只穿个裤衩,浑身油亮亮的,齐声欢呼:“出油啦!”
最后的坚守已经力不从心
张家老油坊生意红火时,有两个榨鼓同时榨油。然而,自2005年张育贤榨完最后一次油后,他固守的老油坊就再没有传出过“咚——咚——”的撞油声了。“村上修堰,弄坏了引水渠,我再也榨不成油了。”张育贤说。其实他也知道,就算没有弄坏引水渠,老油坊迟早也会停下来。
张育贤参观过现代化榨油机,从原料进入机器到灌装只需两三个小时。但他固执地一直拒绝食用机榨油。他说:“土榨油成色好,香,好吃。”问题是别人不这么看。他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在甘孜巴塘安家,开了一家馆子,结果另外两个儿子也跟着到了巴塘。后来孙子长大了,也外出打工了,自始至终就是没有人跟着张育贤榨油。
随着榨油机的出现,加上色拉油等油制品进入农村市场,老张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每年开工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能维持榨油的开支就不错了,我没有考虑要赚钱!”张育贤说。
“就算不是修堰损坏了引水渠,张育贤也坚持不了多久。”龙水村党支部书记高朝友替张育贤算了一笔账,请榨油师傅一天的工资是50元,还要管吃,烟酒两开,而开榨一次至少要800斤油菜籽,现在村民的时间观念强了,到机榨油房,油菜籽背去,就可以马上换成菜油背回家。张育贤只得“与时俱进”,800斤的油菜籽要提前买回家,才能保证村民随时来换油。村民换油以油枯抵工钱。而张育贤只能卖了油枯才能得到钱。这样榨一次的投入就得上千元,一开工连榨半个月,至少要垫付一两万元。老两口都是70多岁的人了,早已力不从心。
面对远道前来拍照片的驴友和摄影家,张育贤欢迎他们下年再来:“反正在我有生之年,我是不会让油坊关门的。”张育贤叹了一口气,在他身后,一只蜘蛛正忙着在榨架上结网。
响了几百年的撞油声今年停歇了
当周围的老榨油坊随着我们的记忆渐渐远去时,雅安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至今仍经营着祖上传下来的老油坊。
老油坊在离雅安市区40公里的龙水村。我们来到时,春雨潇潇,油坊主人张育贤看着地里的油菜苗,幽幽地叹了口气:“也许再也听不到撞油声了!”
引水渠、晒场、水磨房、榨油房,几百年的张家老油坊赤裸裸呈现眼前。引水渠从张家院子的地下穿过来,高五六米、宽两三米,全用条石圈拱而成,大约200多米长,有好几米的落差。出水口处是数丈高的断崖,再下面,就是河了。看得出,张家祖上修老磨房经过了精心的选址和施工。
在没有电力的时代,凭着“一股银子水”,张家的老磨房远近闻名,日子也过得滋润。“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媳妇,订的是‘娃娃亲’。”不过万光薇嫁得可不是时候,结婚不久张家就被划成了“地主”,张家院子一分为二,老磨房无偿地划给了生产队,住房留给了张育贤。
分田到户时,张育贤一咬牙,把充公的老磨房“赎买”了回来,老磨房又姓张了。当年40多岁的他继续操起祖上的营生,虽说自己是老板,但他依然光着膀子和请来的伙计一起榨油。
从老祖宗起就是这样榨油的
张育贤16岁就开始在油坊帮工。“进‘口’的东西,开不得玩笑。”张育贤说,“旧时候徒弟要50年才能出师,在72行中,学徒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一行了。”听他说,油菜籽从晒、滤、磨、蒸、包到榨出菜油,大约有20多道工序,丝毫都不能马虎。筛选好的菜籽要晒干磨成粉,再放到直径两米多宽的蒸锅中蒸上几个小时。蒸甑用杉木板做成,是一个底口直径30公分、上口直径24公分、高40公分的下大上小的圆桶,一甑油料不多不少,刚好做一个油饼。油籽必须蒸熟透,出油率才高,榨出的油也格外香,留的时间也长。给蒸甑上料前要将碾碎的油籽耙松,饼料要一层一层地上,才好均匀受汽;蒸没蒸熟主要是看蒸汽和闻香味,未熟时冒出的蒸汽显得轻飘慢袅绵绵无力,蒸好了冒出的蒸汽不仅大,而且呈一种直喷状态,散发的香气也特别浓烈,“出村四五里,还闻榨油香”,说的就是榨油坊飘出的这种香气。
油饼蒸熟后,便着手“包枯”:从热气腾腾的木甑里把熟油面倒入铺满干稻草的铁圈里,趁热包好,并压成一块块油茶饼,这时就可以上榨了。
在老油坊我们看到了上榨的那些个设备,很古老,全是木器家伙。重头设备是榨鼓——用合抱的大樟木挖空而成,分上下两鼓,上阳下阴。全长3米有余,圆形饼槽1.5米,油饼就上在这槽里,四周用木桩牢固。与榨鼓相对应的是配套设施梢,一丈多长的大圆木像支大木棒,前头粗大,镶有钢撞头,末端细小,中间作为支点悬吊在半空。
每年4月开榨,张育贤总要请三五个伙计帮忙,村里的张忠福、张建清、张建成是他这几年得力的助手。张育贤先要叩头、烧香,然而鼓足劲撞响第一榨,说是撞得越响油就越多。壮汉们分别把住两边梢,一个掌梢尾,保证梢不摇摆,张育贤和另外一人并立牵住梢首,确定撞击方位。开撞时,先在要撞击的木条上轻轻击一下,试试准头,大家一齐往后仰,将梢高高扬起,然后像撞钟一样奋力往木条上猛撞。“咚——咚”的轰响中,每撞击一下,竹圈边上便沁出细细的油珠,再迅速从四面八方汇成油水,顺着油槽汩汩地往油桶里流淌。汉子们光着膀子淌着汗,只穿个裤衩,浑身油亮亮的,齐声欢呼:“出油啦!”
最后的坚守已经力不从心
张家老油坊生意红火时,有两个榨鼓同时榨油。然而,自2005年张育贤榨完最后一次油后,他固守的老油坊就再没有传出过“咚——咚——”的撞油声了。“村上修堰,弄坏了引水渠,我再也榨不成油了。”张育贤说。其实他也知道,就算没有弄坏引水渠,老油坊迟早也会停下来。
张育贤参观过现代化榨油机,从原料进入机器到灌装只需两三个小时。但他固执地一直拒绝食用机榨油。他说:“土榨油成色好,香,好吃。”问题是别人不这么看。他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在甘孜巴塘安家,开了一家馆子,结果另外两个儿子也跟着到了巴塘。后来孙子长大了,也外出打工了,自始至终就是没有人跟着张育贤榨油。
随着榨油机的出现,加上色拉油等油制品进入农村市场,老张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每年开工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能维持榨油的开支就不错了,我没有考虑要赚钱!”张育贤说。
“就算不是修堰损坏了引水渠,张育贤也坚持不了多久。”龙水村党支部书记高朝友替张育贤算了一笔账,请榨油师傅一天的工资是50元,还要管吃,烟酒两开,而开榨一次至少要800斤油菜籽,现在村民的时间观念强了,到机榨油房,油菜籽背去,就可以马上换成菜油背回家。张育贤只得“与时俱进”,800斤的油菜籽要提前买回家,才能保证村民随时来换油。村民换油以油枯抵工钱。而张育贤只能卖了油枯才能得到钱。这样榨一次的投入就得上千元,一开工连榨半个月,至少要垫付一两万元。老两口都是70多岁的人了,早已力不从心。
面对远道前来拍照片的驴友和摄影家,张育贤欢迎他们下年再来:“反正在我有生之年,我是不会让油坊关门的。”张育贤叹了一口气,在他身后,一只蜘蛛正忙着在榨架上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