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寒则凝 血温则行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7606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血就像人体内的河流,它对温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温度过低,河流会冰封;温度过高,水分也会蒸发。只有不寒不热时,它才能正常运行。所以中医才说“血得温则行”,而不是“得热”则行。
  血的运行除了依靠气的推动、津液的濡润以外,还与温度有关。《素问·调经论》认为:“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所以,想要气血通畅,温度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
  寒热在中医里是比较基本的概念。人是哺乳动物,体温是恒定的,在这个特定的范围内,人体的各项机能得以正常运转。当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人体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人体正常的体温是多少呢?一般是在36℃~37.4℃,超过37.5℃就属于发热。如果体温在37.5℃~38℃,是低度发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就是高热。超过41℃就是超高热,这时人就有生命危险了。而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就容易有生命危险。
  ◎温度与健康密切相关
  血的运行是要靠气来推动的,此外,气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温煦。《难经》提出:“气主煦之。”所以,它是人体热量的来源。摸一摸皮肤,会感觉到它是温热的,这个温度就是靠气来维持的。正如《质疑录》所言:“人体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人体的气血津液等液态物质也需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才能维持正常的循环运行。如果气的温煦作用下降,那么气血津液就会凝滞。因为寒主收引,举个形象的例子,比如生活中受了寒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浑身起“鸡皮疙瘩”。“鸡皮疙瘩”就是体表肌肤收缩的结果。如果寒邪进一步侵入人体内部,经脉筋络也会随着收缩。人在大冷天手脚会冻得麻木,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寒邪入了血脉,血液就会凝滞,经脉就会不通。“不通则痛”,肌体某部位就会出现疼痛感。比如膝盖痛,人们往往会在这个部位做热敷,这时痛感会减轻或消失,就是因为高温使凝滞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
  物极必反,寒了不好,热了也不好。热为阳邪,会消耗人体的阴津。阴津就好比盛在锅里的水,它蒸发得很慢。如果不停地给它加热,那么它就会很快蒸发掉。像那些感冒发热的人,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症状,原因就在这里。而气又是附于津液上的,津液一少,就相当于运载气的车辆少了,人就会出现一些气虚症状,比如懒言、浑身乏力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壮火食气”。气能摄血,因为气的固摄作用,血才老老实实地沿着脉道行进。气虚,对血的控制力就会下降,再加上温度高,血液流动加速,它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冲直撞。中医称之为“血热妄行”,人体就会出现一些出血症状,比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月经过多等。
  那么怎样才是最合适的呢?就是“温”。温是热的浅层次。《黄帝内经》说“血得温则行”,而不是“得热”则行,过热也不利于气血的运行。如何才能保持温而不热,温而不寒呢?其实人体是具有调节功能的,它自己会控制好温度,而起这个作用的就是阳气。
  阳气好比人体的太阳,有了它,脏腑、肌肉才得以温煦,身体机能才得以正常。金元名医朱震亨对此曾有深入研究,他认为,自然界的太阳总比月亮大一些,人体也应该保持这种“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正常状态下,“阳”也是多于“阴”的,因为人活着就需要火力。阳气与肾脏的关系又最为紧密。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生活中许多人手脚冰凉,膝盖也凉,我们称之为肾阳不足。肾阳不足,“河流”就会冰封,气血鼓动不起来,就到达不了四肢末梢。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可以用开水烫脚,烫到浑身微微冒汗为止,这样就可以加速气血循环。
  人是恒温动物,如果我们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话,气血早就凝固了,生命也早就终结了。可见,人体的构造是很微妙的,它自己就有调节功能。
  ◎肾阳亏虚怎么办?
  可以喝些附子或桂枝熬的汤。附子这味药非常有名,是“药中四维”之一。所谓的“药中四维”,其实指的就是四味中药材,即人参、石膏、大黄和附子。附子之所以能列于其中,就是因为它可以温五脏之阳。《药性赋》载附子有三种功效,一是去脏腑沉寒,二是补下焦阳虚,三是补命门真火。但是附子有毒,所以不能像其他药物一样泡茶喝。就算是煎汤,也要煎很长时间。如果中医开的药方中有附子的话,也要单煎。先把附子煎1~2小时,到什么火候呢?拿一片煎过的附子,放在嘴里嚼,如果没有麻的感觉,说明火候到了,这时再把其他的药放进去。另外,在煎附子的时候不要中途往里边加冷水,否则会增加附子的毒性,这是煎药的大忌。所以在开始煎的时候就要放大量的水。
  再就是艾灸。艾是纯阳植物,火也是属阳的,所以艾灸能起到补充阳气的效果。灸的时候可取气海穴、内关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关元穴就不要灸了,因为这个穴位离石门很近,有可能导致不孕。
  编辑/洪丽
其他文献
◎老茆其人  老茆,其实并不老,但说起景德镇的瓷器,无论从烧制历史、工艺流程、审美价值、传承发扬,他都算上得一位十足的“老江湖”了,是景德镇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他戏谑地自称“老茆”,让人深感他对景德镇和陶瓷的那份热爱,但凡能为景德镇和陶瓷文化出上一份力,他都义不容辞,本刊寻访千年古瓷都之行,亦是老茆“拔刀相助”,在此特别谢过这位仗义热情的前辈、师者。  老茆,原名茆胜祥,江西景德镇人,1966年出生
期刊
黄卖九,江西都昌县人,1938年9月出生于景德镇,第5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被称为“当代青花大王”,其青花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3件,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件,“半刀泥”雕刻壁灯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而青花,又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  ◎古窑后山:恍如清幽桃花源  在景德镇被称为“古窑”的历史博物馆后山,沿着一条小路一直向里走去,两旁树木参差错落,偶有一两座徽式老民居掩映其中,墙壁斑驳,树影摇曳,
期刊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子说:“师父,今天我们肯定能化到不少东西。”师父不语。弟子刚说完,有人狠狠地从店内扔出一个玻璃酒瓶,碎了一地。  师父驻足,弯腰捡拾玻璃碎片。弟子不解问道:“多管闲事干什么?反正我们不经常到城里来,玻璃又扎不到我们,还是赶紧去化缘吧。”  师父指着不远处向他们走来的一个人说:“看见了吧,他拄着拐杖,走在盲道上,肯定眼睛不好,万一被玻璃扎到怎么办?
期刊
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古陶瓷的世界是多么美妙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它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段在这里没有丝毫的占有欲有的只是对历史趣闻的回顾对精美古瓷的欣赏对古人创造力的赞叹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恰如面对灯下故人
期刊
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跟着电视、书籍热情地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
期刊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他的名字,很久以前便如他的人一样,横冲直撞的走进我们的世界。只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他在一些人心中更重了,而在另一些人的心中早已消化的不剩半点痕迹。  ◎画  最先让人记住顾恺之的,是他的“画”,其次,是他的“痴”,接下来就便是他的“才”。现在我们就先来说说顾恺之的“画”。  东晋兴宁二年,因慧力的奏请,诏令布施河内陶官旧地以建寺,这就是瓦官寺。在瓦官寺完成之前,
期刊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西域的阿史那都支勾结吐蕃,策动外族部落叛乱, 唐高宗准备调集大军,前往征讨。吏部侍郎裴行俭建议说:“敌势强盛,如果劳师远征,巨大开支恐怕不是朝廷所能负担。不如利用当地依附朝廷的部族力量,伺机而动,不用兴师动众就可平定叛乱。”少花钱,多办事,历来是皇帝的最爱,唐高宗自然大喜过望,立刻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臣。  ◎积累情谊,凝聚力量  裴行俭带着一支小小的卫队出发了,朝中的
期刊
自炎黄征战至今,华夏历史上涌现过无数支名震九州的军队。譬如羽林卫、悍名军、岳家军等等,戚家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戚家军的诞生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当戚继光手执狼豪,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作的时候,他不过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而这首诗,也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明嘉靖二十八年,本可以继承父亲职位的戚继光参加了科举(武举)。而就在会试中途,爆发了“庚戌之变”。戚继光凭借自己的一篇《备俺答策》受
期刊
白圭, 名丹,战国时人,出生在东周的都城洛阳,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期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腐败,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弃政从商。白圭从商选择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大宗贸易为主要经营方向,展现了其高远的眼光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并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他是先秦时以经商灵魂大师著称的思想家,同时他
期刊
李听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李晟是唐朝名将,官至太尉。虽然生于富贵之家,李听却没有丝毫纨绔习气。  李听长大后,担任了皇家卫戍部队羽林军的将军,负责管理皇家马匹。有一次,西域进贡了一匹名马,号称千里马,极其神骏,交到李听手上饲养和训练。太子李恒喜欢狩猎,对马非常痴迷,听说李听那儿弄了匹好马,立刻坐不住了,便打发身边一个亲信,劝李听把马献给自己。  没等那人把来意说完,李听就很干脆地回答了两个字:“不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