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长寿方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跟着电视、书籍热情地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息”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滋补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进行合适的食补。气虚的人最要吃主食,还可喝鸡汤、吃鸡鸭鱼肉。补血可用大枣、猪肝、各种红肉。补阴气,多吃水里生的,如鸭肉、海参、甲鱼等。养阳要吃牛羊肉、鸡肉、驴肉、韭菜等。春天要养肝,多豆芽、豆苗、草莓、菠萝等。但要少吃香椿、香菜,以防过敏。夏天吃点苦能去心火,要多吃夏天成熟的瓜和豆。秋天应多吃应季水果和栗子、松子等坚果,还要吃润肺的百合、藕、杏仁、白果。冬天要养藏,多吃根茎类食物,如山药、土豆、红薯、萝卜、白菜。
  养生不能一味地补,要补泻结合。夏天要利湿,可多吃冬瓜、丝瓜、西瓜、薏仁,火气重的可吃苦瓜、苦菜,吃绿豆排火毒。秋天燥气盛,便秘、口干的人多,应多吃润燥的梨、萝卜等食物。冬天寒气重,可多吃点姜、肉桂,以驱寒气。
  ◎“固”:固精、固气、固神
  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固”,包括固精、固气、固神三个方面。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此外还可吃养肾精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以牛肉最好,还可吃山药、枸杞。
  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另外,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编辑/洪丽
  罗良成 国家高级针灸推拿咨询师,中医师、国研茗粹(北京)国际医药研究院特色康复专家,中国医疗专家团医疗专家,国际民间中医药精华学会四川分会会长,擅长针灸和穴位注射治疗内科各种急症以及头、颈、肩、腰、腿等顽固性疼痛。
其他文献
克拉克瓷是流行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一种外销瓷品种,此类青花瓷器有其特有的开光构图形式,装饰风格特征明显,欧洲瓷学界将这类风格相近的青花瓷统称为“克拉克瓷”。这种瓷器在整个晚明外销瓷中占有特殊位置……  ◎晚明社会与景德镇及克拉克瓷的烧造  明代自中期以后,国力已由盛渐衰,崇祯六年底(1633),由贺双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61名农民军将领率军突破黄河天险,进入中原地区。崇祯八年(163
期刊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每天都有曾经被我们熟悉的东西在悄然消失当然每天也都有新的事物在不断生长古老与年轻消失与新生本就不可分割相互消长我们走进古瓷都记忆里最有温度的生活共同寻找那些丢失的记忆书写那些活色生香的故事这些东西可以是一门技艺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是一类人
期刊
◎祥集弄的老时光  第一眼看到景德镇老民居时,就被深深吸引了,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在记忆中渐渐复苏。  对景德镇的祥集弄早有耳闻,一番周折后,终于亲见,祥集弄民宅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心,是一条保存较完整的明代街巷,内有明代住宅多处。在这有着500年历史的木质
期刊
他出身平凡却学识渊博,门生故吏遍天下;他颇具军事韬略,其才被世人称颂;他倡导洋务运动,成为近代中国主张改革的先驱;他严于律己,言传身教,获得上下一致的敬重爱戴,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重视文化建设,整肃政风,使颓唐的晚清出现了极为难得的“同治中兴”;他熟知历史,参透官场之道,一直立于官场斗争的不败之地,被政界尊为“官场楷模”……  他,就是曾国藩,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被称为“中华千古
期刊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轼为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图》作了这首题画诗。惠崇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僧人,建阳(今福建建阳)人,一说淮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北宋初。惠崇工诗,宗贾岛、姚合,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与生活琐事,其诗收入《九僧诗集》。也是一位出名的画家。据《图画见闻志》记载,他擅长鹅、雁、鹭鸶等花鸟小景的绘画,所作“寒汀烟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道”。 王安石也有诗赞赏惠崇的风景画是神来之笔
期刊
陶瓷,是土与火交流产生的作品,一窑烧就,名动天下。而瓷器对火的依赖更甚于陶器,陶器一般都在1000℃以下烧结,瓷器却要经过1200℃以上浴火,而后涅槃成器。这些“浴火凤凰”静坐千年依旧亮泽如新,使用如常,真正是长生不老的神话。而瓷器出炉的窑口,最重要的一座叫做饶州窑,也叫景德镇窑。了解景德镇,先从了解整体瓷器开始。  ◎汉唐风流  商代即有原始瓷,而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从汉代到唐代,这个阶
期刊
◎老茆其人  老茆,其实并不老,但说起景德镇的瓷器,无论从烧制历史、工艺流程、审美价值、传承发扬,他都算上得一位十足的“老江湖”了,是景德镇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他戏谑地自称“老茆”,让人深感他对景德镇和陶瓷的那份热爱,但凡能为景德镇和陶瓷文化出上一份力,他都义不容辞,本刊寻访千年古瓷都之行,亦是老茆“拔刀相助”,在此特别谢过这位仗义热情的前辈、师者。  老茆,原名茆胜祥,江西景德镇人,1966年出生
期刊
黄卖九,江西都昌县人,1938年9月出生于景德镇,第5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被称为“当代青花大王”,其青花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3件,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件,“半刀泥”雕刻壁灯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而青花,又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  ◎古窑后山:恍如清幽桃花源  在景德镇被称为“古窑”的历史博物馆后山,沿着一条小路一直向里走去,两旁树木参差错落,偶有一两座徽式老民居掩映其中,墙壁斑驳,树影摇曳,
期刊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子说:“师父,今天我们肯定能化到不少东西。”师父不语。弟子刚说完,有人狠狠地从店内扔出一个玻璃酒瓶,碎了一地。  师父驻足,弯腰捡拾玻璃碎片。弟子不解问道:“多管闲事干什么?反正我们不经常到城里来,玻璃又扎不到我们,还是赶紧去化缘吧。”  师父指着不远处向他们走来的一个人说:“看见了吧,他拄着拐杖,走在盲道上,肯定眼睛不好,万一被玻璃扎到怎么办?
期刊
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古陶瓷的世界是多么美妙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它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段在这里没有丝毫的占有欲有的只是对历史趣闻的回顾对精美古瓷的欣赏对古人创造力的赞叹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恰如面对灯下故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