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绝、痴绝、才绝的顾恺之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ong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他的名字,很久以前便如他的人一样,横冲直撞的走进我们的世界。只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他在一些人心中更重了,而在另一些人的心中早已消化的不剩半点痕迹。
  ◎画
  最先让人记住顾恺之的,是他的“画”,其次,是他的“痴”,接下来就便是他的“才”。现在我们就先来说说顾恺之的“画”。
  东晋兴宁二年,因慧力的奏请,诏令布施河内陶官旧地以建寺,这就是瓦官寺。在瓦官寺完成之前,曾经广纳香火钱以完成寺的最后建设。而就在寺里的众僧为钱还不够而发愁时,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挥笔写下愿捐百万钱款。这个少年的举动多少引起了周围人们的怀疑,他们实在不相信他能拿得出这么多的钱。可就在一个月后,就不再有人怀疑了,因为这个少年用一个月的时间在这瓦官寺中画了一幅壁画,而就在这幅壁画完工之时,它所带来的收益竟远远在少年所写的钱款之上。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就是顾恺之,而那幅壁画,就是在瓦官寺被烧毁以后依然保存完整的《维摩诘图》。正是这幅名动天下的壁画让顾恺之一夜成名,而也正是这幅壁画,开启了顾恺之精彩的人生。
  《维摩诘图》把顾恺之推向世人的视野,也成就了他注定就不会平凡的一生。他是一个天生的画材,用自己的画笔高高兴兴地记载着自己想要记载的一切。无论是在家,在桓温手下做参军,还是后来解职赋闲,他都从来没有放弃过画画,把绘画的才能发挥到极致。所以,当《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这样的千古名画从那样久远的历史中沉淀下来时,只会让人震惊,震惊他的高超画艺,同时也震惊他对绘画的深情。作为有名的大画家卫协的得意弟子,顾恺之的风头出到让他的老师做梦都能会心的笑出声来。
  ◎痴
  接下来就是他的“痴”。
  顾恺之是一个痴儿,这绝对不是在否认他的智商,从他的行迹中就可以知道,这绝对是一个“痴”公子。
  由于受桓温的赏识,顾恺之曾经在他的帐下做过参军。桓温死后,他伤心竟然不下于桓温的亲子,他痛哭流涕,感动了所有去凭吊桓温的人。而就是因为他对桓温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所以和桓温的儿子桓玄也有一些交往。
  顾恺之曾经交托给桓玄一箱子的画,让桓玄代为保管。看见这么多名贵的画,桓玄抵制不住诱惑而动了不轨之心。于是从箱子的后面把画取出,而箱子又恢复原样。当顾恺之取回箱子发现画都不见了的时候,却并没有伤心,而是拍手直称:“妙画有灵,变化而去,犹如人之羽化登仙,太妙了!太妙了!”由此可见,顾恺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痴儿。他钟情于自己的画,所以即便是编出来的故事,他也甘之如饴。
  关于顾恺之的痴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看着他有时宛如顽童一般的举措,很多时候会让人哭笑不得。也由此,他的痴名流传了千古。
  ◎才
  后人称顾恺之有三绝:画绝,痴绝和才绝。说过了顾恺之的画才和痴事,最后,就来谈谈顾恺之的“才”。
  顾恺之的才名似乎远远不及他的画名,但是他的才华却又是不可否认的。在钟嵘的《诗品》中,顾恺之的诗名列中品,而且他的文章在当时也堪称一绝。尤其是他关于绘画研究的文章,其文采和内涵都对后世影响极深。
  顾恺之不仅才华很高,而且思维极其敏捷。例如:一次顾恺之去会稽游玩,有人便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随口答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顾恺之经常吃甘蔗,但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是:总是从顶部吃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这么吃,他想也没想就回答说:“渐入佳境。”
  纵观顾恺之的一生,用传奇来演绎自己的命运,聪明而且淡然的理解生活,体现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魏晋风度。也许他不敌嵇叔夜卓然高傲的慷慨,不敌谢安石指兵点将的从容……但是,他却可以任凭自己的兴致寄托自己的灵魂。他身在乱世能超然世外,他位居官宦可彩笔犹存,他用自己的画让全天下的人认识了他,用他的痴在那个充满明争暗斗的世界里全身而退。就是因为他聪明,所以他可以看破而不言,痴痴傻傻。因为他的聪明,所以他懂得什么时候该审时度势,什么时候可以纵情恣肆。
  顾恺之且歌且行,在那个时代,在我们现在的时代,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编辑/刘敏
其他文献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每天都有曾经被我们熟悉的东西在悄然消失当然每天也都有新的事物在不断生长古老与年轻消失与新生本就不可分割相互消长我们走进古瓷都记忆里最有温度的生活共同寻找那些丢失的记忆书写那些活色生香的故事这些东西可以是一门技艺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是一类人
期刊
◎祥集弄的老时光  第一眼看到景德镇老民居时,就被深深吸引了,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在记忆中渐渐复苏。  对景德镇的祥集弄早有耳闻,一番周折后,终于亲见,祥集弄民宅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心,是一条保存较完整的明代街巷,内有明代住宅多处。在这有着500年历史的木质
期刊
他出身平凡却学识渊博,门生故吏遍天下;他颇具军事韬略,其才被世人称颂;他倡导洋务运动,成为近代中国主张改革的先驱;他严于律己,言传身教,获得上下一致的敬重爱戴,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重视文化建设,整肃政风,使颓唐的晚清出现了极为难得的“同治中兴”;他熟知历史,参透官场之道,一直立于官场斗争的不败之地,被政界尊为“官场楷模”……  他,就是曾国藩,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被称为“中华千古
期刊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轼为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图》作了这首题画诗。惠崇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僧人,建阳(今福建建阳)人,一说淮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北宋初。惠崇工诗,宗贾岛、姚合,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与生活琐事,其诗收入《九僧诗集》。也是一位出名的画家。据《图画见闻志》记载,他擅长鹅、雁、鹭鸶等花鸟小景的绘画,所作“寒汀烟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道”。 王安石也有诗赞赏惠崇的风景画是神来之笔
期刊
陶瓷,是土与火交流产生的作品,一窑烧就,名动天下。而瓷器对火的依赖更甚于陶器,陶器一般都在1000℃以下烧结,瓷器却要经过1200℃以上浴火,而后涅槃成器。这些“浴火凤凰”静坐千年依旧亮泽如新,使用如常,真正是长生不老的神话。而瓷器出炉的窑口,最重要的一座叫做饶州窑,也叫景德镇窑。了解景德镇,先从了解整体瓷器开始。  ◎汉唐风流  商代即有原始瓷,而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从汉代到唐代,这个阶
期刊
◎老茆其人  老茆,其实并不老,但说起景德镇的瓷器,无论从烧制历史、工艺流程、审美价值、传承发扬,他都算上得一位十足的“老江湖”了,是景德镇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他戏谑地自称“老茆”,让人深感他对景德镇和陶瓷的那份热爱,但凡能为景德镇和陶瓷文化出上一份力,他都义不容辞,本刊寻访千年古瓷都之行,亦是老茆“拔刀相助”,在此特别谢过这位仗义热情的前辈、师者。  老茆,原名茆胜祥,江西景德镇人,1966年出生
期刊
黄卖九,江西都昌县人,1938年9月出生于景德镇,第5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被称为“当代青花大王”,其青花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3件,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件,“半刀泥”雕刻壁灯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而青花,又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  ◎古窑后山:恍如清幽桃花源  在景德镇被称为“古窑”的历史博物馆后山,沿着一条小路一直向里走去,两旁树木参差错落,偶有一两座徽式老民居掩映其中,墙壁斑驳,树影摇曳,
期刊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子说:“师父,今天我们肯定能化到不少东西。”师父不语。弟子刚说完,有人狠狠地从店内扔出一个玻璃酒瓶,碎了一地。  师父驻足,弯腰捡拾玻璃碎片。弟子不解问道:“多管闲事干什么?反正我们不经常到城里来,玻璃又扎不到我们,还是赶紧去化缘吧。”  师父指着不远处向他们走来的一个人说:“看见了吧,他拄着拐杖,走在盲道上,肯定眼睛不好,万一被玻璃扎到怎么办?
期刊
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古陶瓷的世界是多么美妙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它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段在这里没有丝毫的占有欲有的只是对历史趣闻的回顾对精美古瓷的欣赏对古人创造力的赞叹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恰如面对灯下故人
期刊
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跟着电视、书籍热情地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