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本文提出发掘学生创新素质必须优化物理实践功能的教学思路,并阐述发掘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做法。
【关键词】新课改 物理教学 创新素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处处皆在,时时皆有。因此,物理教学必须致力于优化物理实践功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充分实践,学以致用,逐渐提升学生物理素养,发掘学生创新素质。
一、引导自主,归还自主素质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条件,自由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物理教学应顺应学生的天性,让他们自主的听、说、读、做,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和生活。为此,需要重新审视、定位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
1.主导、辅导与“配角”——教师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既是主要的辅导者,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拿来与自个相比较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物理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中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融合、互动,产生心灵感应。
如:在《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节内容的教学中,可考虑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⑴读一读,你打算怎样阅读课本内容;⑵查一查,弄懂你不明白的地方;⑶想一想,课本内容讲明了什么;⑷做一做,我们如何才能听到声音。紧接着就是放手让学生完成上述教学流程。当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时,答案丰富多彩,课堂井然有序。教师仅是学生成功的欣赏者,教学秩序的维持者。
2.主体、主人与“主角”——学生定位
学生唯有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真正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用心学习物理、感悟物理,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呵护。
如:在执教《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时,教师在讲清楚相关的注意细节问题后,把探究电压规律的任务就顺水推舟地交给学生完成,然后组织学生归纳规律且指出不足,使学生明白探究结论必须具备普遍性,排除偶然性,提高可靠性。如此,认知、理解、应用等教学目标落到了学生的自主操作之中,使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兴趣盎然、体验成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二、倡导合作,挖掘合作素质
物理学习的合作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狭义合作和物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广义合作。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狭义合作,是物理学习活动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筑“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配合平台,于举手投足间共享学习信息,在心领神会处完成学习目标,从而挖掘物理学习的合作资源。如:在传授《大气压强》时,教师处处设难铺疑,时时点拨指引。例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通过课堂上简单的演示和学生自己的简单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确实存在的事实,向学生说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和测量方法,利用实例计算使学生感悟大气压强的大小,并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师生在互动中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物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广义合作,是物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过程。深化物理学习的广义合作,有利于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学生物理素养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如:在教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笔者将其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设计出如:⑴调查。我们身边的能源环境状况如何?⑵走访。群众对能源、环境的意见;⑶总结。评价能源、环境状况,提出整改建议;⑷交流。个人心得体会,集体研究成果……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致使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增强节能意识、环保意识的同时,物理素养也因参与了社会实践而得到历练和提升。
三、指导探究,整合合作素养
探究性学习是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过程,物理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透过物理演示实验等的“表象”,深入研究,把握本质,领会“表象”内外的无穷之意,进而加工整合形成自己的物理素养。
要做好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整合探究资源,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探究要具备导向性、多样性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方向性极强的活动,探究应具备鲜明的方向性、多样化,让学生紧跟既定的方向、选择合适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这样,有利于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资源要符合科学性、适用性
初中生年龄小、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在头脑中占据主要位置。搜集探究资源时要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熟悉程度和探究的便利出发,设计出科学性、适用性强的探究活动。如此,才能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实践要体现功利性、实效性
探究属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范畴,必须在实践中评价学生的探究行为。新的评价观念要求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尤为强烈。因此,肯定评价学生的探究行为,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讲究功利、实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学生探究学习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推动学生持久地进行探究学习。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要教师努力学习,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把握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尹黎萍:《中学物理创新教育途径初析》,《物理教学探讨》,2002.8
[2]乔际平、刘甲岷:《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陶汉斌:《物理“潜在课程”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物理教学探讨》,2003.4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民族学校)
【关键词】新课改 物理教学 创新素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处处皆在,时时皆有。因此,物理教学必须致力于优化物理实践功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充分实践,学以致用,逐渐提升学生物理素养,发掘学生创新素质。
一、引导自主,归还自主素质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条件,自由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物理教学应顺应学生的天性,让他们自主的听、说、读、做,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和生活。为此,需要重新审视、定位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
1.主导、辅导与“配角”——教师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既是主要的辅导者,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拿来与自个相比较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物理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中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融合、互动,产生心灵感应。
如:在《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节内容的教学中,可考虑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⑴读一读,你打算怎样阅读课本内容;⑵查一查,弄懂你不明白的地方;⑶想一想,课本内容讲明了什么;⑷做一做,我们如何才能听到声音。紧接着就是放手让学生完成上述教学流程。当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时,答案丰富多彩,课堂井然有序。教师仅是学生成功的欣赏者,教学秩序的维持者。
2.主体、主人与“主角”——学生定位
学生唯有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真正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用心学习物理、感悟物理,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呵护。
如:在执教《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时,教师在讲清楚相关的注意细节问题后,把探究电压规律的任务就顺水推舟地交给学生完成,然后组织学生归纳规律且指出不足,使学生明白探究结论必须具备普遍性,排除偶然性,提高可靠性。如此,认知、理解、应用等教学目标落到了学生的自主操作之中,使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兴趣盎然、体验成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二、倡导合作,挖掘合作素质
物理学习的合作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狭义合作和物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广义合作。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狭义合作,是物理学习活动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筑“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配合平台,于举手投足间共享学习信息,在心领神会处完成学习目标,从而挖掘物理学习的合作资源。如:在传授《大气压强》时,教师处处设难铺疑,时时点拨指引。例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通过课堂上简单的演示和学生自己的简单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确实存在的事实,向学生说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和测量方法,利用实例计算使学生感悟大气压强的大小,并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师生在互动中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物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广义合作,是物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过程。深化物理学习的广义合作,有利于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学生物理素养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如:在教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笔者将其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设计出如:⑴调查。我们身边的能源环境状况如何?⑵走访。群众对能源、环境的意见;⑶总结。评价能源、环境状况,提出整改建议;⑷交流。个人心得体会,集体研究成果……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致使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增强节能意识、环保意识的同时,物理素养也因参与了社会实践而得到历练和提升。
三、指导探究,整合合作素养
探究性学习是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过程,物理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透过物理演示实验等的“表象”,深入研究,把握本质,领会“表象”内外的无穷之意,进而加工整合形成自己的物理素养。
要做好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整合探究资源,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探究要具备导向性、多样性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方向性极强的活动,探究应具备鲜明的方向性、多样化,让学生紧跟既定的方向、选择合适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这样,有利于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资源要符合科学性、适用性
初中生年龄小、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在头脑中占据主要位置。搜集探究资源时要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熟悉程度和探究的便利出发,设计出科学性、适用性强的探究活动。如此,才能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实践要体现功利性、实效性
探究属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范畴,必须在实践中评价学生的探究行为。新的评价观念要求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尤为强烈。因此,肯定评价学生的探究行为,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讲究功利、实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学生探究学习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推动学生持久地进行探究学习。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要教师努力学习,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把握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尹黎萍:《中学物理创新教育途径初析》,《物理教学探讨》,2002.8
[2]乔际平、刘甲岷:《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陶汉斌:《物理“潜在课程”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物理教学探讨》,2003.4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民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