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见识少,家长意识薄弱。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较差,家长和学生对习惯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学生基础薄弱,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我调查了我们周围几个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师,发现小学阶段学生的各种习惯培养主要靠教师的监督,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为习惯好了,成绩不好等于零,忽视了习惯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刚开始还勉强跟得上节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初一学生刚刚进入新的学校,什么事都感到很新鲜,认为自己进入中学的校门就是初中生了,其实不然。根据人的心理和发展规律,初中生正是处在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初一学生,他们在小学的行为和习惯大多数都贪耍,有时是靠聪明来完成自己的学业。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激发思维、开发能力、发展个性的重要心理要素。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项急待探索的重要教改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培养和塑造:
一、看书习惯
看书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0%—25%的知识是来自于学校的,而75%—80%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来获得的。根据心理规律,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直观模仿习惯的干扰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因此,从学生一进校,就应重视纠正学生的错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并教会他们把数学教材当成语文教材来阅读,同时要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每一节课前,教师都必须制订预习提纲内容,由教师示范阅读教材内容,从中培养学生把握如何分析定义、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当学生认识到阅读教材的重要性后,即可实施第二阶段,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外完成预习提纲,每一节课上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时,可以通过抽取学生询问,检查他们是否预习,如果学生没有预习,就马上用课堂时间预习,当然时间不能太长。
2.经常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
开始时,可由老师去总结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内容。一个阶段后,教师只提出复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钻研教材,最后过度到由学生自己归纳,促使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当然,教师也可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一周问题的练习,看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切记,每一次练习量不要太大,先从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不要一开始就加大难度,以免打击学生,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记笔记习惯
有位哲学家曾经指出: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中学数学概念繁多并且很抽象,课堂容量较大。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初中学生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教材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头脑中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听课笔记只需记在书本的空白处即可。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约束学生精力的分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刚开始时,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明确指出哪些需要记,哪些可以不记,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抄写,防止学生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笔记交流,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的提高,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记笔记的方法,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不要过快或过慢。
三、作业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数学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许多学生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是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字迹潦草、马虎粗心、解法单一、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这样,不但违背了学习规律,而且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实际,分层次作业,不要布置同一种类型的习题,不要用“题海”战术,要精练,举一反三。良好的作业习惯应包括如下几点:
1.养成做作业前看书或看笔记的习惯
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教材,复习笔记,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以及老师教授的方法,要明确“磨刀不误砍柴工”。
2.养成审题的习惯
教师在强调学生作业要认真审题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型,题目有什么条件,有什么特点等。作为审题的示范,老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审题,养成认真正确的审题的习惯。
3.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
教师应经常对学生阐明做作业的意义,教育学生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或遇到自己不会的习题时,宁可以后抽时间补做,也决不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当前,许多学校都强调信息技术的教学,许多教师都用课件,大多数课件是网上下载后修改的,甚至有的教师还没修改就用,没有考虑当地学生的情况,盲目使用,结果学生跟不上节奏。学生独立学习和作业就显得有些困难,许多学生作业时,害怕困难,一有问题马上问老师,根本不去思考,更不用说独立思考和独立作业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要一味地强调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毕竟学生考试还是要独立完成的。当然,我不是说不要小组讨论、探索和互助学习,只是不要用得太过频繁,毕竟各有长处。
4.养成自我纠错作业的习惯
不少学生不重视作业情况的反馈,错了也不管,只管交差,致使错误做法在头脑中形成定势。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中出现更大的错误,这样不但学不好,而且自信心逐步丧失,久而久之,自然就退化成后进生了。因此,作业的自我纠错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应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如重点题型、重点概念、重点定理的错题归纳,总结错误产生的原因,找到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例如,我所教的2005级的一个学生把自己从初一到初三的错题归类后交给我,我感到很吃惊,他把自己最易出错的地方加上自己独有的提醒方式。虽他没有解决好自己的错题集,但他给了我启示。
四、思维习惯
有人说:“数学是人类思维的发动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钥匙。心理学告诉我们,七年级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此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根据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周密性、逻辑性、逆向性、发散性和收敛性等。只要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就养成动脑筋的习惯,遇題多问几个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己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信心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好数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五、自测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追求自己特点的目标,是自我奋斗出现的阶段。心理学表明,当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居于首位,他人评价居于第二位时,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就会极大地增长。因此,从七年级开始,就应重视学生自测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有了主动考试的欲望,自然也就端正了考风考纪,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学生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六、团结协作的习惯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七年级,从一开始就要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共同探讨的习惯,慢慢让他们在竞争的气氛中互相取长补短,形成友好竞争的局面。这样,就逐步让他们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整体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更近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疏导尤其重要,必须要让他们明白竞争的真正含义。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能良性竞争,才能真正共同进步。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要有决心、有恒心、有耐心,并要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暴十寒。有人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我要说“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迈向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了,相信一定会有回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等于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数学知识宝库的钥匙,会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作者单位:623100四川省理县薛城中学)
一、看书习惯
看书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0%—25%的知识是来自于学校的,而75%—80%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来获得的。根据心理规律,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直观模仿习惯的干扰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因此,从学生一进校,就应重视纠正学生的错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并教会他们把数学教材当成语文教材来阅读,同时要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每一节课前,教师都必须制订预习提纲内容,由教师示范阅读教材内容,从中培养学生把握如何分析定义、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当学生认识到阅读教材的重要性后,即可实施第二阶段,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外完成预习提纲,每一节课上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时,可以通过抽取学生询问,检查他们是否预习,如果学生没有预习,就马上用课堂时间预习,当然时间不能太长。
2.经常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
开始时,可由老师去总结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内容。一个阶段后,教师只提出复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钻研教材,最后过度到由学生自己归纳,促使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当然,教师也可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一周问题的练习,看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切记,每一次练习量不要太大,先从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不要一开始就加大难度,以免打击学生,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记笔记习惯
有位哲学家曾经指出: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中学数学概念繁多并且很抽象,课堂容量较大。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初中学生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教材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头脑中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听课笔记只需记在书本的空白处即可。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约束学生精力的分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刚开始时,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明确指出哪些需要记,哪些可以不记,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抄写,防止学生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笔记交流,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的提高,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记笔记的方法,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不要过快或过慢。
三、作业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数学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许多学生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是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字迹潦草、马虎粗心、解法单一、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这样,不但违背了学习规律,而且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实际,分层次作业,不要布置同一种类型的习题,不要用“题海”战术,要精练,举一反三。良好的作业习惯应包括如下几点:
1.养成做作业前看书或看笔记的习惯
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教材,复习笔记,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以及老师教授的方法,要明确“磨刀不误砍柴工”。
2.养成审题的习惯
教师在强调学生作业要认真审题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型,题目有什么条件,有什么特点等。作为审题的示范,老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审题,养成认真正确的审题的习惯。
3.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
教师应经常对学生阐明做作业的意义,教育学生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或遇到自己不会的习题时,宁可以后抽时间补做,也决不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当前,许多学校都强调信息技术的教学,许多教师都用课件,大多数课件是网上下载后修改的,甚至有的教师还没修改就用,没有考虑当地学生的情况,盲目使用,结果学生跟不上节奏。学生独立学习和作业就显得有些困难,许多学生作业时,害怕困难,一有问题马上问老师,根本不去思考,更不用说独立思考和独立作业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要一味地强调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毕竟学生考试还是要独立完成的。当然,我不是说不要小组讨论、探索和互助学习,只是不要用得太过频繁,毕竟各有长处。
4.养成自我纠错作业的习惯
不少学生不重视作业情况的反馈,错了也不管,只管交差,致使错误做法在头脑中形成定势。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中出现更大的错误,这样不但学不好,而且自信心逐步丧失,久而久之,自然就退化成后进生了。因此,作业的自我纠错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应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如重点题型、重点概念、重点定理的错题归纳,总结错误产生的原因,找到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例如,我所教的2005级的一个学生把自己从初一到初三的错题归类后交给我,我感到很吃惊,他把自己最易出错的地方加上自己独有的提醒方式。虽他没有解决好自己的错题集,但他给了我启示。
四、思维习惯
有人说:“数学是人类思维的发动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钥匙。心理学告诉我们,七年级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此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根据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周密性、逻辑性、逆向性、发散性和收敛性等。只要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就养成动脑筋的习惯,遇題多问几个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己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信心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好数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五、自测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追求自己特点的目标,是自我奋斗出现的阶段。心理学表明,当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居于首位,他人评价居于第二位时,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就会极大地增长。因此,从七年级开始,就应重视学生自测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有了主动考试的欲望,自然也就端正了考风考纪,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学生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六、团结协作的习惯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七年级,从一开始就要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共同探讨的习惯,慢慢让他们在竞争的气氛中互相取长补短,形成友好竞争的局面。这样,就逐步让他们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整体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更近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疏导尤其重要,必须要让他们明白竞争的真正含义。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能良性竞争,才能真正共同进步。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要有决心、有恒心、有耐心,并要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暴十寒。有人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我要说“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迈向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了,相信一定会有回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等于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数学知识宝库的钥匙,会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作者单位:623100四川省理县薛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