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予基础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予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性指标、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LVEF、CTEC及cTnT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ST段回落>70%与心脏功能异常情况也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系数较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基础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活化,从而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1]。本研究将对4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参考,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3:21,年龄63-77岁,平均(69.98±2.25)岁,发病时间1-13h,平均(5.74±1.25)h;研究组男女比例22:22,年龄65-82岁,平均(72.58±3.47)岁,发病时间1-12h,平均(4.98±1.12)h;梗死部位:前壁20例,后壁42例,下壁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患者均予300mg阿司匹林+600mg氯吡格雷顿服,术后300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口服1次/d,皮下注射4000-6000IU低分子肝素,12h/次,5-7d,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适量他汀类、β受体阻断剂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h内予静推负荷量10μg/kg•3min替罗非班,以0.15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推注36h。
1.3观察指标
疗效性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计数、血流速度(CTEC)、肌钙蛋白T(cTnT);ST段回落和安全性情况[2]。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性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LVEF及CTEC比对照组高,cTnT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性指标情况(x±s)
组别 例数(n) LVEF(%) 血小板计数(109/L) CTEC(帧) cTnT(ng/mL)
对照组 44 50.11±3.81 160.25±63.89 20.41±3.10 0.65±0.02
研究组 44 56.35±4.03 156.47±63.12 29.58±6.10 0.40±0.06
2.2两组患者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
研究组患者ST段回落>70%高于对照组,心脏功能异常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n(%)]
组别 例数(n) ST段回落>70% 心脏功能异常 出血
对照组 44 23(52.27) 9(20.45) 5(11.36)
研究组 44 31(70.45) 2(4.55) 4(9.09)
3.讨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重建冠脉灌注的常用有效方案,而早期采用恰当的抗凝、抗血小板辅助治疗是改善患者微循环状态,减轻心肌细胞缺血性的损伤程度,以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左室心脏功能和预后[3]。本研究针对患者的疗效性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LVEF、CTEC及cTnT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由于替罗非班能够有效阻止糖蛋白IIb/IIIa与纤维蛋白结合,抑制激活血小板过程中所释放的过量炎性因子与缩血管物质,以减少相关梗死血管的收缩和炎性反应,从而改善相关梗死血管的血流情况,临床应用可快速有效的恢复心肌细胞组织灌注,降低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水平,达到改善血液供应不足的效果。关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未显示明显差别,是由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常用抗血小板制剂,应用在血小板聚集初始环节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使用不易普及[4-5]。
本研究中针对患者的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ST段回落>70%较对照组高,且心脏功能异常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组的20.45%,说明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不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系数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替罗非班具有强效、彻底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破裂血管粥样斑块表面阻滞血小板的活化、粘附和聚集,以防控梗死血管产生血栓,从而能够有效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预后[6]。关于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比较,未表现明显差别,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实验样本量有限有关,因此关于联合方案对患者出血情况的影响及患者的远期疗效,均有待进一步的实验探索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安全系数较高,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海侠,陶斯阳,刘金尧,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56-4057.
[2]周浩,黄伟剑,吴高俊,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 ST段回落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4-6.
[3]吴世畅,胡海东,杨大英,等.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2,11(10):778-780.
[4]晋辉.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1,10(1):7.
[5]王珠.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23(52):38-39.
[6]徐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0(18):96-97.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基础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活化,从而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1]。本研究将对4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参考,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3:21,年龄63-77岁,平均(69.98±2.25)岁,发病时间1-13h,平均(5.74±1.25)h;研究组男女比例22:22,年龄65-82岁,平均(72.58±3.47)岁,发病时间1-12h,平均(4.98±1.12)h;梗死部位:前壁20例,后壁42例,下壁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患者均予300mg阿司匹林+600mg氯吡格雷顿服,术后300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口服1次/d,皮下注射4000-6000IU低分子肝素,12h/次,5-7d,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适量他汀类、β受体阻断剂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h内予静推负荷量10μg/kg•3min替罗非班,以0.15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推注36h。
1.3观察指标
疗效性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计数、血流速度(CTEC)、肌钙蛋白T(cTnT);ST段回落和安全性情况[2]。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性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LVEF及CTEC比对照组高,cTnT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性指标情况(x±s)
组别 例数(n) LVEF(%) 血小板计数(109/L) CTEC(帧) cTnT(ng/mL)
对照组 44 50.11±3.81 160.25±63.89 20.41±3.10 0.65±0.02
研究组 44 56.35±4.03 156.47±63.12 29.58±6.10 0.40±0.06
2.2两组患者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
研究组患者ST段回落>70%高于对照组,心脏功能异常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n(%)]
组别 例数(n) ST段回落>70% 心脏功能异常 出血
对照组 44 23(52.27) 9(20.45) 5(11.36)
研究组 44 31(70.45) 2(4.55) 4(9.09)
3.讨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重建冠脉灌注的常用有效方案,而早期采用恰当的抗凝、抗血小板辅助治疗是改善患者微循环状态,减轻心肌细胞缺血性的损伤程度,以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左室心脏功能和预后[3]。本研究针对患者的疗效性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LVEF、CTEC及cTnT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由于替罗非班能够有效阻止糖蛋白IIb/IIIa与纤维蛋白结合,抑制激活血小板过程中所释放的过量炎性因子与缩血管物质,以减少相关梗死血管的收缩和炎性反应,从而改善相关梗死血管的血流情况,临床应用可快速有效的恢复心肌细胞组织灌注,降低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水平,达到改善血液供应不足的效果。关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未显示明显差别,是由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常用抗血小板制剂,应用在血小板聚集初始环节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使用不易普及[4-5]。
本研究中针对患者的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ST段回落>70%较对照组高,且心脏功能异常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组的20.45%,说明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不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系数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替罗非班具有强效、彻底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破裂血管粥样斑块表面阻滞血小板的活化、粘附和聚集,以防控梗死血管产生血栓,从而能够有效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预后[6]。关于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比较,未表现明显差别,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实验样本量有限有关,因此关于联合方案对患者出血情况的影响及患者的远期疗效,均有待进一步的实验探索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安全系数较高,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海侠,陶斯阳,刘金尧,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56-4057.
[2]周浩,黄伟剑,吴高俊,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 ST段回落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4-6.
[3]吴世畅,胡海东,杨大英,等.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2,11(10):778-780.
[4]晋辉.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1,10(1):7.
[5]王珠.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23(52):38-39.
[6]徐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0(1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