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这一阶段培养好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习惯;反复训练;规范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要有价值,有方向地去学,不仅要敢于提问,还要善于思考,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将数学学习习惯融于兴趣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习惯的养成与兴趣息息相关,兴趣在学生习惯养成的道路上也起着一定推动作用,所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教师在上课时要多采用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加课堂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踊跃发言、勤学好问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下,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看法,通过评价和外部奖励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与及时积极的反馈。此外,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精神依赖,尤其体现在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习惯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再加以一定的猜想、观察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能力,从而爱上数学。教师的讲课方式很大一部分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提前弄清楚学生的爱好,尽可能将枯燥的数学和有趣的生活等其他方面结合起来,尽量按照学生普遍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学,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兴趣融合在一块。
二、在长期反复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离不开长期、反复的训练过程,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层次,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长期反复教学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知识点都是循序漸进的,分清重难点,教学前后联系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规范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习,上课前五分钟可以提问学生的预习状况。在课堂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对于不懂的要记下来,课下整理好错题本,不懂就问。小学生的意志力还没有那么坚定,上课容易走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提问,同时注意纠正学生听课时的不良习惯,如上课坐姿不端正、交头接耳说话等。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都是通过思考得来,而这些知识正是自己可以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假设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细心计算的习惯,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高不是因为不会,而是粗心的计算导致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提醒学生认真,还要不断加强学生练习、训练,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启发学生,用规范成就习惯
一个良好习惯的开始往往都是受到某个启发所形成的,而习惯能否成为一生的习惯往往是由规范自己形成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数学习惯的启迪者,也要做学生数学习惯养成的规范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习惯引导者。人的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动机就是一种推动力量,动机越强大,想要实现的愿望也就越强,因此,在帮助学生养成某种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之前,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更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教师通过一定的活动暗示让学生明白怎样才算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产生正确学习动机,进而形成良好习惯要养成的雏形,再加以循循善诱,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是学生学习习惯的规范者,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依赖,对于教师的话很愿意听,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培养学生做题时认真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一审、二定、三算、四验的做题习惯,即审清题目,确定做题步骤,仔细计算,认真检查四步。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的规范,上课时的良好坐姿,学习时专心致志等都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醒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将良好习惯的育苗培育成参天大树。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启迪和规范,更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和长期的反复练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解题时的思考过程,让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伴随学生一生。总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早一夕,一蹴而就。教师要有信心,耐心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J]. 朱月娥. 考试周刊. 2018(18)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探讨[J]. 蔡桂玲. 好家长. 2017(58)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 陈能武.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0)
关键词:数学习惯;反复训练;规范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要有价值,有方向地去学,不仅要敢于提问,还要善于思考,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将数学学习习惯融于兴趣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习惯的养成与兴趣息息相关,兴趣在学生习惯养成的道路上也起着一定推动作用,所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教师在上课时要多采用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加课堂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踊跃发言、勤学好问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下,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看法,通过评价和外部奖励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与及时积极的反馈。此外,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精神依赖,尤其体现在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习惯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再加以一定的猜想、观察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能力,从而爱上数学。教师的讲课方式很大一部分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提前弄清楚学生的爱好,尽可能将枯燥的数学和有趣的生活等其他方面结合起来,尽量按照学生普遍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学,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兴趣融合在一块。
二、在长期反复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离不开长期、反复的训练过程,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层次,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长期反复教学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知识点都是循序漸进的,分清重难点,教学前后联系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规范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习,上课前五分钟可以提问学生的预习状况。在课堂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对于不懂的要记下来,课下整理好错题本,不懂就问。小学生的意志力还没有那么坚定,上课容易走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提问,同时注意纠正学生听课时的不良习惯,如上课坐姿不端正、交头接耳说话等。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都是通过思考得来,而这些知识正是自己可以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假设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细心计算的习惯,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高不是因为不会,而是粗心的计算导致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提醒学生认真,还要不断加强学生练习、训练,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启发学生,用规范成就习惯
一个良好习惯的开始往往都是受到某个启发所形成的,而习惯能否成为一生的习惯往往是由规范自己形成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数学习惯的启迪者,也要做学生数学习惯养成的规范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习惯引导者。人的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动机就是一种推动力量,动机越强大,想要实现的愿望也就越强,因此,在帮助学生养成某种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之前,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更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教师通过一定的活动暗示让学生明白怎样才算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产生正确学习动机,进而形成良好习惯要养成的雏形,再加以循循善诱,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是学生学习习惯的规范者,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依赖,对于教师的话很愿意听,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培养学生做题时认真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一审、二定、三算、四验的做题习惯,即审清题目,确定做题步骤,仔细计算,认真检查四步。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的规范,上课时的良好坐姿,学习时专心致志等都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醒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将良好习惯的育苗培育成参天大树。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启迪和规范,更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和长期的反复练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解题时的思考过程,让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伴随学生一生。总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早一夕,一蹴而就。教师要有信心,耐心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J]. 朱月娥. 考试周刊. 2018(18)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探讨[J]. 蔡桂玲. 好家长. 2017(58)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 陈能武.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