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底下好乘凉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chol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榕树爷爷,您那耀眼的翠绿,让校园更加璀璨。我永远爱您啊,苍翠挺拔的榕树爷爷!”
  在赣州市嵯峨寺小学五(1)班赵书淳笔下,学校里的那棵被他昵称为“榕树爷爷”的古榕树已在他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棵古榕树有500多年了,是赣州市的一号古树。近年来,赣州市嵯峨寺小学围绕这棵大榕树积极建设榕树文化,取得良好反响。
  走进校园,环顾四周,一棵榕树覆盖了大半个校园,茂盛的树叶中,又有许多嫩绿的新叶长出。校园文化墙上写有“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相互依持、有容乃大”一行镀金大字,十分醒目。操场上,郁郁葱葱的榕树“伸开”绿色的臂膀,硕大的树冠犹如宽阔的胸怀,为学生遮风挡雨。 树下一片绿阴,学生们正在树下尽情地奔跑、玩游戏、打羽毛球……整个校园四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可就在早些年,随着城市中心的南移,学区学龄儿童数量明显下降,加上赣州市嵯峨寺小学周边环境差,校门口的小巷路面高低不平,巷内麻将馆、三无食品摊比比皆是,校园周围常有人随地乱扔垃圾。环境条件使得该校一度“冷清”。
  “环境育人,品位立校。只有不断提升学校品位,打造特色校园,才能使我校真正成为一所‘花园型’‘学园型’‘乐园型’的精品学校。”赣州市嵯峨寺小学校长刘于江想起当年学校的困境时坚定地说。
  说起学校那棵榕树,刘于江校长一脸自豪:“古榕树那强壮的躯干、粗实的根茎,深深扎根于大地,体现着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它那高大的树冠和繁茂的枝叶,以及独木成林的风格,体现着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榕树枝节间的相互交织、盘根错节、集绿成荫,体现着相互依持、包容豁达的协作精神。这些精神感动着我们,也引领着我们不断成长进步。”学校以“榕”立校,以生为本,巧妙地将人与树结合,确立了“传承榕树精神、打造绿色校园”的校训,挖掘出“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相互依持、有容乃大”的榕树精神,并以此作为学风和教风,为师生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为学校发展找准了方向。
  “今天我太高兴了,又见到了亲爱的伙伴们,没想到同学们还给我送上了这么多学习用品。”今年春季开学第一天,随父母进城务工而就读于嵯峨寺小学的池方菲又收到同学们的新学期礼物。
  嵯峨寺小学是赣州市首批农民工子女接收学校,留守儿童多。为此,学校提出了“在同一片蓝天下展翅飞翔”的口号,发扬榕树精神,关注学生成长。学校通过建立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定期召开座谈会,成立“特困学生之家”,实行老师对点辅导等措施,让学生真正在公平、公正、和谐的绿色环境中长大。学校教导主任傅军说:“在这里,每片绿叶都是树妈妈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笑脸都是校园里最灿烂的阳光。学校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树立成长的自信,找到成长的乐趣。”
  幽幽古榕,也孕育了无数的“小诗人”,成为嵯峨寺小学打造诗意校园的生生不息的灵感源泉。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素养,成立了“榕韵”诗词小组,每班设立一本“灵感创作簿”,记录学生们奇思妙想的诗句,每学期结集出版校内诗刊——《榕苑诗韵》,给学生们提供放飞心灵、展示自我的舞台。(张修斌)
其他文献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一次学术报告后,按照惯例回答学生提问,学生提了3个问题,丁肇中都回答“不知道”,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任何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在场的所有同学都大感意外,短暂的沉默后开始有人窃窃私语起来。丁教授微笑着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能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简短而平实的几句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很好地诠释了“在探索中—— 一个物理
期刊
试卷讲评,是对一段时间教学成效的总结。成功的试卷讲评将对下一阶段的知识学习和复习产生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下一阶段有效教学的开始,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试卷讲评课,应以“讲”“评”二字为纲,将试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而我们大多数教师,由于习惯于逐题讲解,虽不乏讲解精彩之处,却因无法整合,而有将知识系统割裂之虞。究其原因,在于重“讲”而轻“评”。  何谓“讲”?何谓“评”?愚以为“讲”,即为大多数教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练习课。它主要以综合性知识传授为主,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说说写写、做做读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板块组成。对于这样的练习课,教师可以对“练习”的资源重新进行组合, 以此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最大限度地获取练习的效益。现举两个例子:  片段一:多样的形式“点”  练习课如果依据遵循一板一眼逐题练习形式,学生难免会产生学习的疲劳感。如苏教
期刊
近年来,上高县特殊教育学校在做好康复训练、知识教育、技能培训等教育内容的同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创办了十字绣、美容按摩养生、服装裁剪、家政等职教班,提高残疾学生就业技能水平。  赣绣融合苏绣、湘绣针法、技法精华,逐步显现出独有风格和特色,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此,上高县特殊教育学校加盟一家传统手工刺绣艺术品公司,成立“江南绣业上高特校刺绣艺术培训中心”。中心分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期刊
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节是青年教师马老师上的,一节是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上的。孙老师的课好评如潮:大道至简,行云流水,机智幽默,真实有味,扎实高效……创设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方面缘于他那练达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语文的“园子”里应该“种”些什么,让我们走进两人不同的课堂,去比较、品位。  【片段一】“有趣
期刊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我国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就是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认为学校教育既要为学生的当前成长负责,更应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这既是教育的本质使命,又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如何才能既对当前负责,又为长远着想呢?我认为尊重规律办学,是解决一切矛盾的着力点。  一是尊重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创造学生全面成长的
期刊
文字承载着作者认识社会生活的意义,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饱满深沉的思想感情。透过这些文字,读者与作者对话,走进作者描绘的多彩世界,体验传递于自己的真挚情感。教师如何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抵达文字描绘的美好殿堂呢?名师指导学生依文想象,沉潜在文字中涵泳体悟、还原具化的策略给了我们启示。    【片段一】想象,挺起一个不屈的脊梁(《青海高原一株柳》盛新凤)  师:你从这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
期刊
萍乡是江西的西大门,市郊有座鳌头山,风光秀丽,声名远播,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在鳌头山一水之隔的沙洲上建立起了鳌洲书院,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到了清朝末年,在助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文廷式兴办新学的倡导下,鳌洲书院改制为萍乡学堂,从此方兴未艾。民国初年,吉安诗人于京友《谒乡城》中便有“素闻萍城鳌头山,山有学堂不等闲”之佳句。  萍乡学堂于1906年正式命名为萍乡中学堂。如今,100年前的校址关帝庙已难觅踪影,
期刊
【片段一】感性的语文味(《鱼游到了纸上》王崧舟)  (在学生找出了课文中七个含有“游”字的句子之后)  师:我读旁白,你们接着我的旁白读出每个“游”字句的味道来。现在开始。(朗读)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生接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真是赏心悦目)  师:味道出来了,就这么读。(朗读)就在茶室的后院,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
期刊
如何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让学生学得更好,是很多教师踌躇犯难的操作性问题。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发现,在初中科学学科,尝试使用“学习单”导学,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是课堂嬗变之路。它是以“学习单”为媒介,一堂课由3 ~4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学习模块组成。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感悟思想方法,展示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等方式帮助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