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教学法浅谈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ra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杜甫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
  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
  1、散文描述法。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轮桔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好象春天也来得早,寒冷的旧年还没过去春意就来到了长江边上。唉!江南虽好,却不是我的家乡。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该写一封家信了。家信写好了,该怎么寄呢?古人传说鸿雁能够传递书信,那就托归雁捎信到洛阳去吧!
  2、音乐烘托法。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这样,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
  
  四、理解诗句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
  1、释(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3)儿女共沾巾:分手时的少男少女。(4)潭影空人心:空,使……一扫而空。空人心,使人的追名逐利的世俗杂念一扫而空。
  2、补(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3)与君离别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同是宦游人。
  3、调(1)风烟望五津(望五津风烟):遥望您去蜀州时将经过的五个渡口,那里关山重重,烟雾迷蒙,我实在为你担心。(2)无限河山泪(河山无限泪):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眼泪无穷无尽。(3)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淡淡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沙滩。
  4、想(1)海日生残夜:黑夜尚未散尽,一轮红日就从大海中冉冉升起。[先译后联想]黑暗之中孕育着光明,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于一个画面当中,最后光明冲破了黑暗,放出万道霞光。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幅画呀!
其他文献
摘要:对初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改“接受”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这三个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前提,合作是重点,探究是关键,而自主的关键是自疑,学生不能自主提出问题,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关键词: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自主质疑     一、实现两个改变,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 改变狭义的素质观  新课改中,已经把“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
期刊
高中农学专业课内容比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以致学生不愿意深钻,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同时也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那么,如何讲好农学专业课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现介绍一些经验,供叁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兴趣,只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成绩。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必要的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兴趣,介
期刊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地位愈益重要。但随着地位的突出,社会和时代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教与学“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应承担的责任做了比较全面地概括,是我们教学的指南。   
期刊
差生之所以被称为差生,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问题,而是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上课的积极性不大,学习习惯以及其它良好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但在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却非常的活跃。所以切确的为差生下个定义是:差生并不能叫真正的“差生”,他们只是学习上的暂时落后他人,智力上并不落后他人。只要老师家长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认为转化差生的最好的切入点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让差生进步的最大内驱力就是兴
期刊
上课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怎样提高上课的质量是一种的复杂问题,新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创新,就不会发展。没有学习,就不会进步。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设计一堂课呢?下面我就自已的体会谈几点:    (一)导入设计    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导语,可迅速打开学生渴求知识的心扉,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有几种导语运用效果较好。  1、开门见山。设计了一段描述语言,用饱含
期刊
在现代社会里,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明显增强。它要求社会成员在较高的口语水平,能在众人面前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会讲标准的普通话,以迎接人机对话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社会不仅要求人人都说普通话,而且要具备相当水平的说话能力。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使幼儿尽快地从用表情、动作与周围人交往,进入用口语周围人交往,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欢与人交际,并
期刊
教材内容: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一《春天在哪里》  教材分析:这一主题活动的重点意在引导儿童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体验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所带来的愉快,加深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在看、听、闻、想、说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良好品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
期刊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明人陈献章又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是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之一,随着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阅读的地位更显其重要。怎样更好的进行阅读教学,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就成为我们探究的课题。那么,阅读教学也应贵在善于质疑,应贵在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如何进行质疑求解呢?一般地说,在质疑求解的过程中,应主要从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恐怕已没有人怀疑了。但计算机如何有效地整合到各学科中去,计算机用在教学上,怎样才算用好了,怎样才算是用得其所了,似乎谁都还没有能提出一整套大家都能欣然接受的模式。正因为如此,我从去年就开始开探索如何将计算机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  因为条件的限制,我分为两步研究:上学期,初步将计算机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这一阶段,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机对话速度的训练,训练学生
期刊
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这精辟的论述为我们点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的陶冶之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