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白川乡既是鲜活的生活现场,也是保有浓郁传统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日本传统村落的代表,如何在坚守传统与时代变局之间寻找平衡,研究其保护历程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立足民众主体、增强地域认同、保护与开发并举、探索地域独特性、承继文化传统,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白川乡;传统;变革;平衡
一、白川乡景观
白川乡指的是1995年以“白川乡与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之名被收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白川乡。它地处日本岐阜县西北部的大野郡白川村,主要范围为白川村的核心地区——地处中央偏北部的荻町。白川乡的魅力在于能够体验日本旧时农村生活情景,在青山环抱、溪流蜿蜒、田地纵横间,错落分布着110多栋“合掌造”建筑。所谓“合掌造”建筑,是屋顶由木梁构成山峰造型并加盖茅草的建筑形式,因外观呈现出双手合十的形状,故有此名。合掌造建筑与一般住房最大的差別,在于用作工作用途的大型屋顶空间。大约1853年至1926年期间,村内的居民大多从事养蚕业,他们通过将屋顶分成2至4层,为饲养桑蚕扩充了更多空间。
二、白川乡的保护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流域沿线的大坝建设,居民搬迁或改建、专卖等因素,导致合掌造建筑数量减少。二战后,部队复员的白川村青年以荻町区公民分馆为活动据点,开始了传统乡土才艺的表演与传承活动。在这一青年活动的基础上,为了确保替换合掌造建筑屋顶所需的茅草,1963年成立了“合掌保存组合”。这一组织成为后来的“白川村荻町部落自然环境保护会”(简称“保护会”)的先驱组织。20世纪60年代,村民对合掌造建筑的急剧损毁、建筑外流等情况的危机意识开始加强。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荻町地区的村民开始显现了对合掌造建筑保护意愿的动向,这与白川村有意开始发展旅游业的时期恰好重合好一起。这也与保護传统合掌造建筑,将其用于旅游开发的时机契合。在此背景下,经过一整年动员,最终取得了全村村民的同意,1971年“保护会”成立。“保护会”成员由荻町全体村民组成,日常运营由代表委员来执行。出台了《保护自然环境住民宪章》,以“三不”为保护原则,规定对地区范围内的资源“不卖、 不租、不毁坏”。从此,白川乡合掌造建筑的保护运动正式开启了。
为了争取更多的保护资金,“保护会”最初的目标是成为国家认定的历史遗迹,虽然这一申请在岐阜县层面受挫,但在获知基于日本新修订的《文化财保护法》而出台“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制度”的消息后,又立即重新定位并启动筹备。筹备工作不仅包括了相关保护对策的学术性调查,也包含了取得全体村民的认可。
三、传统村落保护启示
(1)增强地域认同。纵观白川乡的保护历程,始终贯穿着村民对于地域文化传统的自豪与保护的热情。作为地域的主人,只有当地住民对地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唤起地域自豪感,才可能激发保护热情。
(2)立足民众自主。20世纪60年代,在白川村村民面临传统合掌造建筑损毁严重、数量骤减的情况下,渐生危机意识,认识到若再不加以认真保护,传统建筑将会毁于一旦。于是,依靠本土有识之士的引领,家园保护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一直持续。村民既是保护运动的倡导人,也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
(3)保护与开发并举。面对严峻的自然社会条件,探索旅游开发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途径与力量。虽有旅游开发,但却不过度商业化。目标指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以保障本地居民正常生活为底线,节制理性地开发旅游业。基于维持家园样貌的初衷,在保护与开发、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4)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积极寻求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是白川乡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入选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是紧跟《文化财保护法》修订而调整方向的结果,成立合掌造村落保护财团为保护落实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立足民众主体,找出本土特色,保存地方传统,探索地域独特性,承继文化传统,在坚守传统与时代变局之间寻找平衡,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 暄.日本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日本社会[J].东方企业文化,2007(11).
[2]张 姗.世界文化遗产日本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保存发展之道[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关键词:白川乡;传统;变革;平衡
一、白川乡景观
白川乡指的是1995年以“白川乡与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之名被收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白川乡。它地处日本岐阜县西北部的大野郡白川村,主要范围为白川村的核心地区——地处中央偏北部的荻町。白川乡的魅力在于能够体验日本旧时农村生活情景,在青山环抱、溪流蜿蜒、田地纵横间,错落分布着110多栋“合掌造”建筑。所谓“合掌造”建筑,是屋顶由木梁构成山峰造型并加盖茅草的建筑形式,因外观呈现出双手合十的形状,故有此名。合掌造建筑与一般住房最大的差別,在于用作工作用途的大型屋顶空间。大约1853年至1926年期间,村内的居民大多从事养蚕业,他们通过将屋顶分成2至4层,为饲养桑蚕扩充了更多空间。
二、白川乡的保护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流域沿线的大坝建设,居民搬迁或改建、专卖等因素,导致合掌造建筑数量减少。二战后,部队复员的白川村青年以荻町区公民分馆为活动据点,开始了传统乡土才艺的表演与传承活动。在这一青年活动的基础上,为了确保替换合掌造建筑屋顶所需的茅草,1963年成立了“合掌保存组合”。这一组织成为后来的“白川村荻町部落自然环境保护会”(简称“保护会”)的先驱组织。20世纪60年代,村民对合掌造建筑的急剧损毁、建筑外流等情况的危机意识开始加强。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荻町地区的村民开始显现了对合掌造建筑保护意愿的动向,这与白川村有意开始发展旅游业的时期恰好重合好一起。这也与保護传统合掌造建筑,将其用于旅游开发的时机契合。在此背景下,经过一整年动员,最终取得了全村村民的同意,1971年“保护会”成立。“保护会”成员由荻町全体村民组成,日常运营由代表委员来执行。出台了《保护自然环境住民宪章》,以“三不”为保护原则,规定对地区范围内的资源“不卖、 不租、不毁坏”。从此,白川乡合掌造建筑的保护运动正式开启了。
为了争取更多的保护资金,“保护会”最初的目标是成为国家认定的历史遗迹,虽然这一申请在岐阜县层面受挫,但在获知基于日本新修订的《文化财保护法》而出台“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制度”的消息后,又立即重新定位并启动筹备。筹备工作不仅包括了相关保护对策的学术性调查,也包含了取得全体村民的认可。
三、传统村落保护启示
(1)增强地域认同。纵观白川乡的保护历程,始终贯穿着村民对于地域文化传统的自豪与保护的热情。作为地域的主人,只有当地住民对地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唤起地域自豪感,才可能激发保护热情。
(2)立足民众自主。20世纪60年代,在白川村村民面临传统合掌造建筑损毁严重、数量骤减的情况下,渐生危机意识,认识到若再不加以认真保护,传统建筑将会毁于一旦。于是,依靠本土有识之士的引领,家园保护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一直持续。村民既是保护运动的倡导人,也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
(3)保护与开发并举。面对严峻的自然社会条件,探索旅游开发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途径与力量。虽有旅游开发,但却不过度商业化。目标指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以保障本地居民正常生活为底线,节制理性地开发旅游业。基于维持家园样貌的初衷,在保护与开发、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4)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积极寻求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是白川乡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入选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是紧跟《文化财保护法》修订而调整方向的结果,成立合掌造村落保护财团为保护落实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立足民众主体,找出本土特色,保存地方传统,探索地域独特性,承继文化传统,在坚守传统与时代变局之间寻找平衡,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 暄.日本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日本社会[J].东方企业文化,2007(11).
[2]张 姗.世界文化遗产日本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保存发展之道[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