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美在琵琶演奏中的认知与实践探索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7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气”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具体表现,“气”是生机勃勃、富有生命活力的表现。琵琶是我国古人艺术的结晶之一,琵琶同其它乐器一样是演奏音乐的一种工具,在琵琶的演奏中气韵的发挥非常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一下气韵美在琵琶演奏中的认知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气韵美;琵琶演奏;认知与实践
  琵琶的弹奏属于一门演奏艺术,这门演奏艺术是由演奏者通过大脑产生思维活动和肢体运功并将这种相应的活动与运动相互结合在一起,演奏者通过运用一定的演奏技巧以及相应的音乐演奏技巧来塑造音乐并产生一定的具体影响,生动形象的表达音乐中蕴藏的内涵。我国传统的琵琶艺术深受我国古代哲学和我国美学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简朴乐器的形成和演奏艺术家以自己纯净的心灵状态执着于气韵美的追求【1】。当代的琵琶艺术中在琵琶技巧方面和琵琶音色方面以及琵琶的音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扩展,将现今富有表现力的手法和信息精神思想融入到琵琶的演奏中,将气韵美在琵琶的演奏中的认知和实践带到新的境界。因此本文从气韵美在琵琶演奏中的认知和气韵美在琵琶演奏中的实践两个方面作出详细的分析和探索。
  一、气韵美在琵琶演奏中的认知
  “气”与“美”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在我国古代就产生了“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并在先秦时期,这种思想就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在战国时期稷下用“精气”生动形象的解释老子的“道”并认为气是生命真正的本源,是神的基础条件,同样在当时著名的《吕氏春秋》一书中又把这种“精气”转入到美学方面,用此来解释美的真正本质【2】。“气韵”这词语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魏晋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音乐非常的繁荣昌盛,除了具有一般形式的音乐演奏之外,玄学家们也是不遗余力的追求的声音所具有的美丽。在这个时期中人们常常用“韵”一字来形容所具有的风神和潇洒,与此同时形容气度超脱的词语也非常的多,例如:风韵、天韵等很多词语,但是气韵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北魏时期,其发现是在某块碑文之中。“气韵生动”一词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谢赫在自己的“六法”中提出的第一个观点,同时气韵生动也是他自己的核心思想以及气韵生动是他创作产品时对作品进行审美评价的标准。在我国古代的艺术中,不管是绘画作品、雕刻作品还是音乐作品,这些作品都非常注重線条所具有的流动性,同时也非常注重追求线条的气势和线条在力度方面的变化,表现作品做具有的韵律感,表达作品充满活跃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在音乐方面做具有的审美特点以及具有的气韵【3】。我国的古代艺术中讲究作品中含有的韵律、气韵、神韵等,这些都成为当时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评价的标准,同时也是现代人们审美艺术评价的标准,成为文人骚客的精神象征。
  在演奏琵琶的过程中,演奏者不仅要掌握气息并对气息进行合理的运用,同时还要追求去对神韵进行生动的表达,让演奏过程中产生的“神”与“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形成高的统一,这才是琵琶演奏艺术中真正的宗旨,同时也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在对更深、更高层次美的追求过程中这已经成为人类历史文明中一种显著的标志。在音乐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然和生活真实的反应中,还要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憧憬。在我国古代有非常多的民族乐曲,这些乐曲作品中有很多作品已经成为被人们所熟知的优秀作品,这部分优秀乐曲作品中具有气韵非常的生动形象,同时作品的内涵也极为丰富且意义深远。如在琵琶演奏时演奏者如何把真正的思想内涵通过琵琶演奏表达出来,达到所追求的“气韵生动”和“气韵传神”至高的演奏境界,除了需要掌握相应的琵琶演奏技巧外,还一定需要精准的把握该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演奏风格,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以理想的创作思维进行演奏,对相应的琵琶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二、气韵美在演奏中的实践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在琵琶演奏的思维和诠释琵琶作品的逻辑思维方面,一直都沿袭着我国古典诗歌在音韵方面的格律和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在这两个方面都保留着其中优秀的部分,也就是琵琶演奏时保持着起、承、转、和的结构特征,这种演奏结构特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的表达相应曲式结构的含义,同时也包含了对音乐的情感和气韵等音乐内涵方面的规律。对起、承、转、合的审美习惯包含了相应曲目中的整体、乐段以及句逗等,并将这些内容都纳入到对起承转合审美的规律之中【4】。根据这种特点来安排相应曲目中高潮和兴奋部分,把演奏曲目中抑扬顿挫的部分和演奏节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采用这样的演奏规律来演奏相应乐曲中轻重、缓急等部分。也就是说对乐曲中轻重、缓急等部分的演奏思维包含在对演奏节奏和良好的气韵表达之中。
  在琵琶曲目的演奏过程中运用起、承、转、合的演奏思维和相应的阴阳、张弛、动静、缓急等表现手法,这种方法也常常运用到乐句的对比之中。例如:根据真实题材编写的《狼牙山五壮士》琵琶曲目,这部琵琶曲目中以高亢的热情歌颂了伟大的狼烟山五壮士崇高的抗日精神和伟大的牺牲精神【5】。这部曲目中的开始阶段就展开了战争的序幕,在曲目的引子内容也是曲目中的第一个乐句(曲目中的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曲目的演奏中采用了非常快的呼吸节奏以及急速的抬手动作,并且加快扫轮的速度,让弹奏的乐曲产生爆发力。在曲目的第三个小节中在两个同音的处理时,将这个小节中第一个同音运用吸气将之抬手分弦,将第二个同音运用呼气将之扫佛,在弹奏的过程中将全部的力度都释放出来,这个过程中从渐强到最强,达到最强之后然后将其突然收止,进而生动的表现出曲目中具有的阳刚之美【6】。第二句在第一句达到高八度音的时候再度出现,在这个乐句中,弹奏者要屏住呼吸节奏,慢慢的呼吸并且运用极弱的轮指,表现出曲目的阴柔之美,与曲目的第一句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气韵能很好的体现在这一动一静、一强一弱之间,让琵琶的演奏产生非常明亮的闪光点。在不一样的思维状态下,尤其是不一样的思想感情以及不一样的意志状态下,人们在弹奏琵琶曲目时人们气息的节奏和身体的相应活动状态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则弹奏琵琶曲目时要根据相应曲目的内涵并根据作品的节奏以及相应的节拍,准确的表达出应用的气韵,这样将气韵美应用到琵琶演奏的实践中非常有利于对音乐情感的表达。
  结语
  综上所述,气韵美在琵琶演奏中良好的认知和积极的实践将非常有利于演奏者的演奏,让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拥有丰富的运动感和音乐感,也就数将演奏者的“气”转化为“力”,从而让演奏出来的曲目具有丰富的韵味。在这样的基础上,演奏者在通过曲目的节奏和相应的呼吸来弹奏曲目,演奏出来的乐句具有基本的语感和歌唱感,让琵琶的演奏充满了生命和活力。从弹奏琵琶曲目的第一个音符开始,演奏者就要积极主动的探寻,追求在琵琶弦音之间具有的美好气韵,在弹奏琵琶的练习过程中,利用弹奏产生分丰富的愉悦感,来克服产生的疲劳感和枯燥感,回归到音乐的本真之中,也是风韵美在琵琶演奏中真正的体现。本文对气韵美在琵琶演奏中的认知与实践作出了详细的探索,分别分析了气韵美在琵琶演奏中的认知和气韵美在演奏中的实践,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气韵美在琵琶演奏中的认知于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岸汀. “华化”与分型:汉唐琵琶的类型特征、演奏方式及其人文存在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5.
  [2]李晓鸣.琵琶演奏技巧在乐曲演奏中的重要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0):155-156.
  [3]赵玉晶.浅谈表演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01):169-170.
  [4]刘美丽.论琵琶演奏中腔韵的艺术特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02):77-82.
  [5]许彩萍.浅析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和艺术表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1):199-201.
  [6]刘美丽.论琵琶演奏中的气息与气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02):86-90.
  作者简介:
  周南(1987—),女,民族:汉,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单位全: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职称:助教,学位: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器乐表演-琵琶。
其他文献
摘 要:《花山节放歌》是由杨顺风作词,陈勇先生作曲的一首苗族风格的民歌。歌曲描绘了花山节时的各种风土人情,及苗族音乐风格。本文从歌词、曲式结构及旋律特色等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通过分析,能挺高本人苗族风格的个人創作水平。  关键词:陈勇;苗族;旋律;曲式结构;  一、创作背景及作品简介  花山节也称“采花节”“跳花”等,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南部、云南东南部等地。是由杨顺风作词,陈勇作曲的一首苗
期刊
摘 要:人是万物之灵,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时时刻刻与这个世界发生着联系,包括人与环境、人与人、乃至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壁画中已经出现了具体的人物肖像画作品,所以以此可以看出人类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和描绘。因此就人物本身而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历史以来“人物”也是许多画家描绘的重要题材。本论文着重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期刊
摘 要:服装摄影已逐渐成为,服装生产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了解摄影的发展与应用,概括出摄影的诞生与发展。摄影要真实的再现服饰的艺术,表现服装的质感、款式和颜色。但是,摄影并不能绝对真实的再现服装的客观情况,很大程度上来说,摄影是对服装艺术的再创造和再表现。  摄影与时装结缘已久,自从1839年银版摄影法诞生开始,就进入服装的领地,来对服装进行艺术的表现和理念的传导。服装的艺术,经过摄影艺术独
期刊
摘 要:随着摄影的发明与创造,摄影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图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美术史研究过程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实物不断被转译为图像和影像资料。转译过程中有局限性或信息丢失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图像的转译,要有清醒的认识,反思是否过于依赖图像而忽视了实物的客观性。  关键词:图像;转译;释读;艺术创作  影像是重造或复制的景观。这是一种表象或一整套表象,已脱离了当初出现并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西方音乐的传入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一方面由于西化观念渐长,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2017年我国传统音乐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和概况,通过本文对我国传统音乐应用有大致了解,发现足与不足,从而推动我国传统音乐的开发与传承。  (一)传统音乐的概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传统音乐在它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56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与其他
期刊
摘 要:从戏曲人物画的历史着手,介绍戏曲人物画的审美特征,点明戏曲人物画存在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戏剧人物画;戏曲人物画  林语堂先生曾说:“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之花”,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中国画历史悠久,又因创作地域、生活环境和方式、欣赏水平等各有不同,各类画种衍生各个大小画派。中国画讲究线条、结构,更重要的是气韵生动。活灵活现的中国画记录着中国的历史脉络,反应
期刊
摘 要:飞天图案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主要起活跃整体氛围.装饰洞窟的作用,具有装饰之美.形象之美.和谐之美.统一之美.意境之美的装饰性特点。本文以中国历史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演变时间为顺序为线索,对敦煌莫高窟飞天图案的装饰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装饰艺术  引言  敦煌学是上世纪初随着莫高窟藏经洞古文献面世与流散海外而兴起的国际学问,陈寅格先生称为“世界学术之潮流”。去
期刊
摘 要:伴随国力的日渐强盛,人民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而舞蹈表演能够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精神素养和生活品质。因此每个舞者都迫切寻求提高舞蹈水准的有效方法。情感线索作为贯穿始终的要素,必定会对舞蹈表演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下面本文将具体阐述舞蹈表演中情感表现的作用并探讨如何将其发挥到极致,希望能够推进舞蹈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表现;重要性  引言:舞蹈是借助肢体动作展示的一种艺术,俗话
期刊
摘 要:“八音班”是广东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吸收了众多民间艺术精华,采用广州方言演唱,流行于岭南粤方言地区。本文通过对广东怀集县“八音班”的调查研究,梳理“八音班”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从中探求民间曲艺的发展脉络与传承保护。  关键词:怀集县;八音班;民间音乐  “八音”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是指乐器的分类方法(八音分类法),后来泛指乐器。但现在一般所讲的“八音”是指旧时农村的一种民间音乐。每
期刊
摘 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东北方言小品深受观众喜爱,以赵本山作品为代表的令人捧腹大笑的东北方言小品以及影视剧从二十世纪末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东北演员站上了舞台为观众带来一次有一次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东北方言本身的幽默性以及其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小品赋予了持久的生命力,演员们在小品的演绎过程中故意将东北方言本身的特点夸大,加之恰当的艺术手段,从而借助语言的魅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