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终身体育与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宁阳职业中专10、11级200名(男生100名,女生100名)在校生进行体育兴趣、课堂授课方式、运动时间,动机、喜欢的运动项目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了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方面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上所存在的问题。为使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能尽快融入终身体育意识中,把中职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终身体育 职业学校 教学改革
  一、前言
  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职业学校的“职业”性特点,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在宁阳县职业中专10、11级在校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00名。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93.5%。访谈法: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1)对体育运动的喜欢程度上,男生占86.5%,女生占13.5%,比重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2)在对体育运动的作用的认识上,有84%的同学认识较正确,认为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3)对现今体育课普遍采用的“课堂为主,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主导为主”的“三为主”教学方式,有78.5%的同学持不喜欢态度。(4)在校期间与节假日期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分别为61%、31.5%,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5)59.5%的学生喜欢球类运动;15%的学生喜欢武术;31%的学生对健美操感兴趣,其中女生占绝大多数。而对于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感兴趣、表示喜欢的人分别只占6%、7.5%、10%。对运动项目上有明显的偏爱,兴趣面太窄。
  综合上述结果,简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在体育课堂中,教学模式陈旧,未能激发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课堂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未能有效地培养出学生主动、长期的运动习惯,并且对学生运动爱好的引导上也有许多不足。
  四、建议
  1、强化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中职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此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出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中职学生体育竞赛制度,增强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以及智能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2、改革教材主线和教法体系。一是现行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竞技体育项目过多,教材的难度较大;二是每项教材的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且各年级教材的重复现象严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以及“填鸭式”的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三是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过高,大部分学校难以保证,从而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转换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身。
  4、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中小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慧丽 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3(10)1:95-97。
  [2]季浏 胡增荦 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季浏 体育与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
其他文献
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是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这样就需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进行“对症下药”的教育教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面孔与思维方式,而带给老师的是全新的挑战,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校英语听力教学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速度缓慢;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比书面表达还欠缺,听力能力的培养又是英语口语交流的基础。新课改下,改进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教师需从心理因素、基本语言基础知识、自信心、学习氛围、教法、听力解题技巧和良好的听的习惯等多方面帮助学生,使
期刊
根据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的要求,结合当前中学英语教育的实际状况,我认为应该集中精力重点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换句话说,应该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偏重认知活动而忽视了情感活动,只重视开发智商而忽视了开发情商,致使学生心理障碍严重,耐挫能力低下,严重地阻碍着智力因素的发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兴趣训
期刊
摘要: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受教育者的能力及以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在当前创新的时代,教师要时时、事事,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素质 知识 基本功 能力    人才使用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培养,有计划、科学地培养人才,才能长期地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在当前,教育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向纵深推进,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广西百色市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山、穷”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落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师的新课程实践能力更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科学分析英语新课程对英语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结合对照我市初中英语教师目前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现状,并提出我市初中英语教师在今后培训中尚待增强和完善的专业素质能力,对于建设我市一
期刊
摘要:范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课堂上教师起着示范性的朗读。而这里所说的朗读是指有感情、有理解、有体会,能够真切地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朗读。它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  关键词:范读 时机 美读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有55%来自面部表情。教师动情范读时,学生可以观其人、闻其声、悟其情,可以直接领悟教师范读时的语调、情感,从而有所
期刊
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体育的健身和健美功能,却往往忽视了其健心功能,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不能全面发挥出体育育人的作用。而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含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才更符合我国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我认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于体
期刊
办好幼儿园,努力提高保教质量,是每一所幼儿园追求的目标。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为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做好奠基工程,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育在儿童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要能完成奠基重任,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    一、要有执着的事业心    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孩子的行为会出现问题,有时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师特殊的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富尔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个性是创造的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小“将军”,他们活泼好动、敢于创新,幻想和实践是他们的宝贵财富,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尤为突出。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主动参与
期刊
摘要: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的确,教育是爱的事业,但教师的爱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爱,它是一种天性和修养的结晶,它是道德与人格的统一。“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