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富尔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个性是创造的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小“将军”,他们活泼好动、敢于创新,幻想和实践是他们的宝贵财富,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尤为突出。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主动参与,直至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已成为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创建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环境
首先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它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进行学习的前提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上面对严肃古板的教师,是放不开思想和手脚进行练习的。其次教师要根据目标要求让学生适当参与到教学筹划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教法学法、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的拟定等,让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另外,要尊重学生,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创造力得到开发,情感得到满足。如在复习“钻山洞”教学时,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与启发,让学生自由组队,自由设计钻山洞的形式,结果他们竟然想出了十几种新的玩法,练习活动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积极主动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每一名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例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普通的从讲解、示范到模仿练习,学生几次练习后,便没了兴趣。如果教师先安排学生进行十字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学生在急于知道一些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教师及时精讲点拨,这样会更好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得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倾向出发,就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从而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得到统一。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投掷动作自制学具“纸球”、“纸飞机”、“沙包”“纸飞镖”等。活动着自己设计的个性化的玩具,当然能尽情运动、享受,身心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四、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
1、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第一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往返跑教学时,情境设计为“蚂蚁搬家”。课上教师只提了两个要求,一是把两样物品位置交换,二是速度要快。然后学生进行游戏,有的学生跑了不少冤枉路,也有的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动作。第一次游戏后学生就开始窃窃私语,原来是那些快速完成的学生在传授经验;第二次游戏学生很快找到了窍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再给他们加上一个物件,让学生思考多了一样物品怎样交换最快,进行深入的练习。这样不仅让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实践的空间,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2、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道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爱的球类、游戏、比赛等形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感兴趣又有同样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能通过学生喜欢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习自己感兴趣又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既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运动本身是在不断的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智慧产生于行动。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设计徒手操或游戏内容,上课时小组合作做准备活动,可以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大家练习的兴趣也很浓厚,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花样跑,有的组还跳起街舞来,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上课的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也很好。
五、讨论及思考
在教学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在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分析,注意加强学生思想中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创造性方面的个性的发展。
一、创建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环境
首先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它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进行学习的前提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上面对严肃古板的教师,是放不开思想和手脚进行练习的。其次教师要根据目标要求让学生适当参与到教学筹划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教法学法、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的拟定等,让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另外,要尊重学生,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创造力得到开发,情感得到满足。如在复习“钻山洞”教学时,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与启发,让学生自由组队,自由设计钻山洞的形式,结果他们竟然想出了十几种新的玩法,练习活动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积极主动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每一名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例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普通的从讲解、示范到模仿练习,学生几次练习后,便没了兴趣。如果教师先安排学生进行十字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学生在急于知道一些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教师及时精讲点拨,这样会更好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得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倾向出发,就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从而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得到统一。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投掷动作自制学具“纸球”、“纸飞机”、“沙包”“纸飞镖”等。活动着自己设计的个性化的玩具,当然能尽情运动、享受,身心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四、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
1、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第一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往返跑教学时,情境设计为“蚂蚁搬家”。课上教师只提了两个要求,一是把两样物品位置交换,二是速度要快。然后学生进行游戏,有的学生跑了不少冤枉路,也有的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动作。第一次游戏后学生就开始窃窃私语,原来是那些快速完成的学生在传授经验;第二次游戏学生很快找到了窍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再给他们加上一个物件,让学生思考多了一样物品怎样交换最快,进行深入的练习。这样不仅让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实践的空间,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2、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道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爱的球类、游戏、比赛等形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感兴趣又有同样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能通过学生喜欢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习自己感兴趣又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既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运动本身是在不断的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智慧产生于行动。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设计徒手操或游戏内容,上课时小组合作做准备活动,可以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大家练习的兴趣也很浓厚,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花样跑,有的组还跳起街舞来,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上课的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也很好。
五、讨论及思考
在教学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在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分析,注意加强学生思想中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创造性方面的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