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禄”说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尸”,甲骨文里象人屈腿蹲踞之形。古代祭祀,让活人坐在祭位上,以代死者,接受吊唁。尸与禄相连,成“尸禄”一词,意指无功而受禄,或食禄而不尽职:“非不眷恋明代,盖忧逼近死期,述度德量力之心,减尸禄素餐之咎。”(王禹偁《小
  畜集》)
  尸禄,用于内省则为自警。据《说苑》记载,虞丘子辅佐楚庄王“霸诸侯”后,谦逊退让,认为自己当令尹十年,“久践高位,妨群贤路,尸禄素餐,贪欲无厌”,于是向楚庄王推荐下里之士孙叔敖。而孙叔敖也未负虞丘子之荐,妻不衣帛,马不食粟,常乘栈车,“在楚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费枢《廉吏传》)。宋朝赵抃,久居台官,念及自己“言不切至,不能感寤上意;识不通敏,不能裨补圣时。不能退一奸谀之人,不能进一贤善之士”,遂有“尸禄蒙耻”的自省(《清献集》卷七)。田锡,谏官一年,思及“无一言可禆时政,无一善上答君恩”,遂有“尸禄旷官,忧惭益切,尽忠补过,夙夜宁忘”的自励(《咸平集》卷一)。
  有担当的士人,出仕有着不成文的自律,即夙夜在公,克勤尽职,始能荣禄。故常惧“尸禄”之讥,常耻“尸禄之贤”,常怀“尸禄之忧”:“伏乞天恩回授某,非惟旌徳,是亦饰能。庶微臣免尸禄之忧,某获无私之举。”(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三十八)欧阳修因外甥犯法,牵连于己,被下开封鞫治。后罢都转运按察使,降知制诰、知滁州。其未若常人牢骚满腹,反觉“尸禄奉亲,职事日益简少,养拙自便,遂成习性,但时自警而已”(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一百四十四)。
  尸禄,用于监督则为批评。据《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宠用便嬖子弟,永乐宾客,鸿都群小,传相汲引,致使“宰相多非其人,尸禄素餐,莫能据正持重,阿意曲從”(《后汉书》志第十三)。享禄不尽职,于己则为尸禄,于人则为妨贤。唐代韦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云:“短才叨重寄,尸禄愧妨贤。”宋仁宗时,范仲淹因陈述时政得失,忤逆吕夷简,遂遭贬谪。谏官高若讷不仅不施以援手,反而落井下石。欧阳修闻后,讽其“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后“安道贬官,师鲁待罪”,高若讷又无谏言,欧阳修认为“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并斥责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高若讷“卷舌而偷生”,顾禄而失职,这点至少在欧阳修看来,是当谏不谏,有碍贤人进路,责之可也。而责人先要正己。欧阳修指责高若讷,并非出于一己之私。后来,范仲淹被委以重任,欲提携欧阳修,欧阳修则委婉谢绝,认为“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宋史》卷三一九)。
  尸禄,表现为循名而无实,有职而无行,或是“少作为”,或是“不作为”,或是“乱作为”。其关乎公、私两面。尽职为公为人,享禄为私为己。“职为禄本”,无职就无禄。公第一,私第二,断不能先私后公,或薄公而厚私。若不能端正公、私观念,便易坠于险途,忘公怀私行私,就会失职渎职。因此,尸禄之忧,已经内化为正直士人履职担当的一种品质,即便荣登高官,俸禄优渥,也不会忘记职责所在。
  尸禄的存在,就臣而言,是不尽职;就君而言,是不明不察。职为君授,禄为君予。“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曹植《曹子建集》卷八)君授臣官,首重品德。毋庸多言,能官者多有才,但有才未必有德。才与德异,“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可分,也可合。“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因此,国家铨选用人,应以德为纲,参酌才具。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2月9日。荐稿人:易茗)
其他文献
提到李白,我们立刻会想到“诗仙”,会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确,李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历史人物了,他的诗歌,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至今仍广为传诵。少年时代的蜀中生活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活了六十二岁。在这六十二年中,李白有四十余年(十三岁到五十五岁)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我们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
期刊
经典之为经典,在于其内蕴的博大精深,具有蓬勃的生命张力和无限的延展可能。中国古代经典中,儒家经典地位最尊;儒家经典中,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惟《尚书》最尊”。《尚书》关涉兴废存亡,诠释天道政理,引导修齐治平。《尚书》为大道之学,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就指出:“凡学者必精此书,次览群籍。”当下,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尚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尚书》的当代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彰显。  《尚书》为
期刊
编者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凝聚着中华民族改造世界的辉煌成就,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并播出《李冰与都江堰》《心怀天下范仲淹》)王启涛教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总结出领导智慧而成《国学中的领导智慧》(光明日报出版社)一书,出版后反响强烈,被推荐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本刊编辑今征得作者同意,对书中内容做了梳
期刊
人有恒言曰“才情”,才生于情,未有无情而有才者也。慈母情爱赤子,自有能鞠赤子之才;手足情卫头目,自有能捍头目之才。无情于民物而能才济民物,自古至今未之有也。小人于国、于君、于民,皆漠然无情,故其心思智力不以济物而专以伤物,是鸷禽之爪牙a,蜂虿之芒刺也b。才乎,才乎!《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c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十九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时举秀才,雍正时中举人,乾隆时获进士。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和官员。其主要事迹记载于《清史稿·郑燮传》和《清史列传·郑燮传》中。郑板桥做过山东范县、潍县两县知县,为政期间他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写下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著名的题画诗
期刊
臣祖禹曰:太宗以武拨乱,以仁胜残,其材略优于汉高a,而规模不及也。恭俭不若孝文b,而功烈过之矣。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夫贤君不世出,自周武、成、康历八百余年而后有汉c,汉历八百余年而后有太宗,其所成就如此,岂不难得哉!人主之所行,其善恶是非在后世,当其时不可得而辨也,故凡太宗之行事,其善与不善,臣皆举其大略矣。《老子》曰:“善人
期刊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远在两三千年以前,我国的诗歌就已经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其标志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前11世纪—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提起《诗经》,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论语》中记载的“过庭训”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堂上,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中走过,孔子问道:“学《诗》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
期刊
北宋初年,海内初定,武功歇而文治兴。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下诏编修类书,有史实、典故一千卷名为《太平御览》,野史小说五百卷名为《太平广记》,诗文一千卷名为《文苑英华》。太宗死后,其子真宗继位,又以“历代群臣事迹”一千卷名为《册府元龟》。后人称以上四部书为宋代四大书。这四大书中最先完成的就是《太平广记》,由李昉、扈蒙等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奉旨编纂,历时约一年半的时间,于次年修成。书名中的“太平”
期刊
进入12月,我国北方的降雪逐渐增多,真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时间,大地银装素裹。置身其间,纵情游乐,别有一番趣味。那么,让我们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也一起来品味这“雪”的美妙吧。  “雪”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描摹的是雪花从天空中飘落的景象。可见,这个字从一开始指的就是从空中降落的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白色晶体,即下雪的“雪”。《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名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描写
期刊
西儒培根说过:“读书造成完人。”考其意思,盖以为读书可以打破人类的愚昧,纠正人类的错误,增进人类的智识,充实人类的生活。地无中外,时无古今,谁都承认读书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  工作。  但今爱好读书的人,常有一种难题在心目中横梗着,便是如何读法的问题。我以为除了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和疑辨、笔记、思索之外,其最普通而基本的条件,还是要多阅读、多比较、多应用。  所谓多阅读,当然不是说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