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在新课程标准稳步推进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总体来看,还是低效的,农村受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都存很多的问题,因此,农村教师应该努力克服环境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农村自身的长处,寻找新的方法,促进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农村;中学;政治;生活化;高效
当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看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上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还有相当部分教师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还是低效的,甚至有的还是无效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部仅仅掌握教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识记、再到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形成一种道德和行为的标准。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就应该努力查找低效的原因,探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方法,为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1 农村学校思想品德课堂低效的原因
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存在大量低效的教育教学现象,经济的落后,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陈腐,对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反作用。特别是对初中阶段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影响极大。农村学校思想品德课堂低效有以下一些原因:课堂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素质不高,学校条件差;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因素、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不够等……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能把知识运用于现实,遇到问题不能正确的分析与自主的解决。这样的教学实际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负效”的,学生明知道是错误的,仍然去做,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依然很大。
2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政治课堂,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真正的课堂高效。
2.1 适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成熟开始,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情感丰富但不稳定,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被人们称为“准大人”。这时候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生活化的课堂,可以很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2.2 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初中学生考试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尽力去探究,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就不愿意去做。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就是这个事情急切解决的问题。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努力呈现生活化,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调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学生在活动中从课前的准备,到活动的参与,语言的组织,材料的处理,与同学、成员间的合作,都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就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3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3.1 做好课前的活动
课堂的引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好坏。用生活化的情境引入,会给学生更大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政治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讲解“消费者合法权益”内容时,用多媒体展示因毒奶粉事件受害的“大头婴儿”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那种骨瘦如柴,头大身小的震撼,既加深了学生对受害者的同情,又激发学生想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的情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3.2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教师在艰辛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品德课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情境案例来探究知识,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要用活、用好教材,多选择学生身边的事情甚至就是学生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来作为探究的案例,学生会更有兴趣,也就会更好参与到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理解也更加深刻,教学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3.3 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帮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饶有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性课程,而不能就事论事,以理说理。这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如讲授《融入集体、学会合作》,就可以让学生一起来讨论决定班级的班规,并就校规、校纪的内容进行讨论,哪些条款号,哪些条款又不太符合实际,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了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并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
3.4 延伸生活的课堂
思想品德课程要想让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让学生想学、乐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展课堂教学“课堂”的局限,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树立“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把课堂的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去,把生活生活带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比如,讲“消费者的权益”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作为消费者权益曾经受到侵害的例子,在讨论以后在生活中应该怎样避免再受侵害,用学生自己的经历来拓展课堂的教学,老师有内容可教,学生有兴趣学,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不能再延续说教,不是让学生仅仅懂得或者背诵书本知识就达到目的的,要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马彦平.新课程四大困惑的探索[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皮连
生.学与教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1997
3 裘英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J].上海教育科研,2004(4)
4 楼江红,麻晓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5
(责任编辑 舒末蓝)
关键词:农村;中学;政治;生活化;高效
当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看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上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还有相当部分教师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还是低效的,甚至有的还是无效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部仅仅掌握教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识记、再到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形成一种道德和行为的标准。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就应该努力查找低效的原因,探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方法,为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1 农村学校思想品德课堂低效的原因
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存在大量低效的教育教学现象,经济的落后,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陈腐,对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反作用。特别是对初中阶段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影响极大。农村学校思想品德课堂低效有以下一些原因:课堂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素质不高,学校条件差;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因素、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不够等……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能把知识运用于现实,遇到问题不能正确的分析与自主的解决。这样的教学实际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负效”的,学生明知道是错误的,仍然去做,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依然很大。
2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政治课堂,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真正的课堂高效。
2.1 适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成熟开始,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情感丰富但不稳定,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被人们称为“准大人”。这时候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生活化的课堂,可以很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2.2 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初中学生考试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尽力去探究,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就不愿意去做。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就是这个事情急切解决的问题。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努力呈现生活化,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调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学生在活动中从课前的准备,到活动的参与,语言的组织,材料的处理,与同学、成员间的合作,都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就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3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3.1 做好课前的活动
课堂的引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好坏。用生活化的情境引入,会给学生更大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政治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讲解“消费者合法权益”内容时,用多媒体展示因毒奶粉事件受害的“大头婴儿”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那种骨瘦如柴,头大身小的震撼,既加深了学生对受害者的同情,又激发学生想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的情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3.2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教师在艰辛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品德课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情境案例来探究知识,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要用活、用好教材,多选择学生身边的事情甚至就是学生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来作为探究的案例,学生会更有兴趣,也就会更好参与到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理解也更加深刻,教学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3.3 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帮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饶有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性课程,而不能就事论事,以理说理。这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如讲授《融入集体、学会合作》,就可以让学生一起来讨论决定班级的班规,并就校规、校纪的内容进行讨论,哪些条款号,哪些条款又不太符合实际,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了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并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
3.4 延伸生活的课堂
思想品德课程要想让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让学生想学、乐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展课堂教学“课堂”的局限,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树立“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把课堂的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去,把生活生活带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比如,讲“消费者的权益”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作为消费者权益曾经受到侵害的例子,在讨论以后在生活中应该怎样避免再受侵害,用学生自己的经历来拓展课堂的教学,老师有内容可教,学生有兴趣学,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不能再延续说教,不是让学生仅仅懂得或者背诵书本知识就达到目的的,要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马彦平.新课程四大困惑的探索[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皮连
生.学与教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1997
3 裘英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J].上海教育科研,2004(4)
4 楼江红,麻晓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5
(责任编辑 舒末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