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梦”是对“以人为本”内涵的具体表述,笔者认为学校发展中的“以人为本”应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入手,为学生提高个人竞争提供实质援助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关键。
关键词:以人为本;发展;平台
1 职业院校加强“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即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强调人的主体本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具有一致性,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样具有一致性。
以人为本的观点古已有之,人本学起源于费尔巴哈的哲学学说,是关于人的学说,被称之为新哲学或未来哲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引起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以及企业家对知识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在我国,“以人为本”的观点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理论界成为热门话题。2001年两会期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以人为本”,同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举办首届“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论坛,正式以官方的名义响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概念,是以人为本发展中国的进一步深化和进一步明确。由此,我们看到“以人为本”的观念在逐渐清晰明了,它逐渐的更具指导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学校而言,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 ①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大部分是生活阅历较少、文化基础薄弱的初中生,且很多来自农村,他们是被应试教育淘汰的弱势群体,且有很多行为习惯缺失,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茫然。对他们的教育,更多是“做人做事”的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教育领域的核心目标是促使人的心灵的净化和觉醒,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②“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第一价值”③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
因此,我院确定了围绕“以人为本”为主题的学生教育的基本思路:除了在专业教育中注重知识的发展性外,把学生内在精神教育和外在行为习惯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其终身发展的能力。
2 实践“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理念的途径与方法
本文重点阐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我院开展的有益的尝试:
(一) 将7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管理理念引入学生常规管理和实训室管理中,并依据7S修订公益实践课管理办法、过失单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生管理与社会需求挂钩。通过开展7S示范班评比活动,整体提升了班集体基本风貌和学生个体素养,不仅使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大有改观,而且使学生具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学生走上社会遵守公司的规定做好了提前准备,可以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同时所形成的个人基本素质对其后期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 针对职业学生视野较窄的现象,积极为学生开办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当的兴趣爱好。并通过各类丰富的竞赛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我院参加了各级各类竞赛,我院在北京迎奥运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机器人比赛、“北京市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全国纵横汉字录入大奖赛等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锻炼了学生实际的职业机能。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追求进步的学生靠近党组织,并热情帮助待进步学生。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校为追求进步的学生开设了业余党校,依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业余党校对中职、高职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更加突出业余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并在业余党校的优秀学员中选拔已经写入党申请书且入党信念坚定、入党动机端正的学生,开设业余党校提高班,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党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更深入的教育,引导其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班级中发挥模范作用,从而不断向党组织靠近。
同时,党委要求每个党员联系一名有处分的学生或联系一名比较优秀的三年制高职生入党志愿者,定期找学生谈心,做好违纪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做好学生入党志愿者的培养工作,做到全员育人,这项工作作为争优创先活动的重要内容,对党支部和党员同时考核。通过谈话,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提升,明确了发展目标,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四) 通过以“文明、礼貌;学习、创新;感恩、奉献;责任、理想”等系列主题班会和“读经典、学做人”等主题教育,以及开展“爱高职、爱学校、爱专业”教育活动,不断在点滴中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长期的不间断地探索尝试,学院为广大学生搭建了其全面发展的广阔平台,学生逐渐养成了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习惯,文明素质普遍提高,为实现学生个人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责任编辑 杜和)
关键词:以人为本;发展;平台
1 职业院校加强“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即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强调人的主体本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具有一致性,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样具有一致性。
以人为本的观点古已有之,人本学起源于费尔巴哈的哲学学说,是关于人的学说,被称之为新哲学或未来哲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引起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以及企业家对知识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在我国,“以人为本”的观点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理论界成为热门话题。2001年两会期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以人为本”,同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举办首届“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论坛,正式以官方的名义响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概念,是以人为本发展中国的进一步深化和进一步明确。由此,我们看到“以人为本”的观念在逐渐清晰明了,它逐渐的更具指导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学校而言,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 ①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大部分是生活阅历较少、文化基础薄弱的初中生,且很多来自农村,他们是被应试教育淘汰的弱势群体,且有很多行为习惯缺失,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茫然。对他们的教育,更多是“做人做事”的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教育领域的核心目标是促使人的心灵的净化和觉醒,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②“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第一价值”③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
因此,我院确定了围绕“以人为本”为主题的学生教育的基本思路:除了在专业教育中注重知识的发展性外,把学生内在精神教育和外在行为习惯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其终身发展的能力。
2 实践“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理念的途径与方法
本文重点阐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我院开展的有益的尝试:
(一) 将7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管理理念引入学生常规管理和实训室管理中,并依据7S修订公益实践课管理办法、过失单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生管理与社会需求挂钩。通过开展7S示范班评比活动,整体提升了班集体基本风貌和学生个体素养,不仅使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大有改观,而且使学生具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学生走上社会遵守公司的规定做好了提前准备,可以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同时所形成的个人基本素质对其后期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 针对职业学生视野较窄的现象,积极为学生开办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当的兴趣爱好。并通过各类丰富的竞赛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我院参加了各级各类竞赛,我院在北京迎奥运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机器人比赛、“北京市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全国纵横汉字录入大奖赛等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锻炼了学生实际的职业机能。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追求进步的学生靠近党组织,并热情帮助待进步学生。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校为追求进步的学生开设了业余党校,依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业余党校对中职、高职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更加突出业余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并在业余党校的优秀学员中选拔已经写入党申请书且入党信念坚定、入党动机端正的学生,开设业余党校提高班,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党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更深入的教育,引导其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班级中发挥模范作用,从而不断向党组织靠近。
同时,党委要求每个党员联系一名有处分的学生或联系一名比较优秀的三年制高职生入党志愿者,定期找学生谈心,做好违纪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做好学生入党志愿者的培养工作,做到全员育人,这项工作作为争优创先活动的重要内容,对党支部和党员同时考核。通过谈话,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提升,明确了发展目标,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四) 通过以“文明、礼貌;学习、创新;感恩、奉献;责任、理想”等系列主题班会和“读经典、学做人”等主题教育,以及开展“爱高职、爱学校、爱专业”教育活动,不断在点滴中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长期的不间断地探索尝试,学院为广大学生搭建了其全面发展的广阔平台,学生逐渐养成了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习惯,文明素质普遍提高,为实现学生个人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责任编辑 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