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课程作为基础教育学科,要以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宗旨。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需要的是会学习、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便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通过二十多年的物理教学,使我初步总结出了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主要有:第一、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的内容;第二、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第三、要采取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第四、要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驗、思维等实践活动。
一、 教学内容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和发展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是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的内容呢?一般来说,物理教学的安排和组织应遵循人类一般认识规律,即应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部分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从实际现象和实验观察出发,引导学生实现两个“飞跃”:即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物理教师必须将有关的教学内容或材料分成各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有意识引导学生遵照认识事物的正确途径,通过他们自己动脑、动手等得出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把物理概念、理论和思想反复应用于实践。
二、 学生的内部条件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内部条件主要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以及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概况的说就是学生的心里品质和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心里品质是影响能力形成的一个主观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也应重视学生良好心里品质的培养。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正确地估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估计过高,教学内容过深;或教学方法选择不当,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培养能力就成为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估计过低,教学内容过浅,学生对此毫无兴趣,那么培养能力也就子虚乌有。为此,物理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分阶段,分层次提出物理学习能力的具体培养目标。
例如,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低、中、高不同层次的要求,具体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①课堂观察演示实验。初中学生观察能力往往比较弱,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他们的注意力常常会被各式各样的仪器和设备所吸引,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要领,明确观察对象,养成全面观察,或重点观察,或对比观察的习惯,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分析观察物理现象,判断出其本质特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②课外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注意培养学生平时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的习惯,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适时地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课后去观察和思考。启发他们练习应用物理规律解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使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如学完“电功率”后让学生回家观察两个额定电压都是220V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为什么灯丝粗的灯泡额定功率较大?为什么烧断的灯丝重新搭接后灯泡会比原来的更亮?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其观察能力。
(2)实验能力的培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堂上师生随堂实验去做。对于随堂实验,在教学中要正确指导,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思考,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对于分组实验,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仪器准备工作。如在“天平秤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实验教学中,待学生用天平秤量了木块,铁块,铝块,的质量后,提出这样一个实验课题:“ 如何秤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并同时要求实验后按照: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和结果。讨论产生误差的原因,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这样不但使学生充分地练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知道物理必须在物理实验中学。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真实记录,科学分析,从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方法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又一重要条件。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阅读课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在新课引入前,教师要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先写出读书提纲或出示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教师可适当予以讲解,体现“先学后教”的思想。②引导学生自我解惑。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规律,学生常常容易混淆,这就要求首先要做到设反问、辨是非,这对于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最为适用。
(2)重视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物理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了生活中透镜的成像原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3)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教育模式也应因个体差异而作出相应的调整。①选编习题,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②通过解题指导,培养学生思考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③系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索规律,以提高解题能力。
四、实践活动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指个体的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物理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与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物理学习能力是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思维活动、观察活动、实验活动、作业活动、阅读和自学活动、交流活动等物理学习活动中来,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怎样才能使学生切实参与上述物理活动呢?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让学生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现象的本质特征。例如,“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教师先介绍实验装置并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开关断开、接通、断接后的现象,以及改变电阻大小时的现象,由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归纳出结论。②让学生多动手进行物理实验,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也就是让学生懂得通过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怎样用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③增加学生在课堂内的独立活动量。例如课堂阅读、课堂讨论等。④恰当地对学生提出课外练习的要求、比如课外作业、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制作等。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有效的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通过二十多年的物理教学,使我初步总结出了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主要有:第一、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的内容;第二、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第三、要采取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第四、要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驗、思维等实践活动。
一、 教学内容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和发展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是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的内容呢?一般来说,物理教学的安排和组织应遵循人类一般认识规律,即应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部分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从实际现象和实验观察出发,引导学生实现两个“飞跃”:即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物理教师必须将有关的教学内容或材料分成各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有意识引导学生遵照认识事物的正确途径,通过他们自己动脑、动手等得出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把物理概念、理论和思想反复应用于实践。
二、 学生的内部条件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内部条件主要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以及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概况的说就是学生的心里品质和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心里品质是影响能力形成的一个主观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也应重视学生良好心里品质的培养。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正确地估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估计过高,教学内容过深;或教学方法选择不当,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培养能力就成为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估计过低,教学内容过浅,学生对此毫无兴趣,那么培养能力也就子虚乌有。为此,物理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分阶段,分层次提出物理学习能力的具体培养目标。
例如,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低、中、高不同层次的要求,具体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①课堂观察演示实验。初中学生观察能力往往比较弱,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他们的注意力常常会被各式各样的仪器和设备所吸引,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要领,明确观察对象,养成全面观察,或重点观察,或对比观察的习惯,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分析观察物理现象,判断出其本质特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②课外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注意培养学生平时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的习惯,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适时地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课后去观察和思考。启发他们练习应用物理规律解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使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如学完“电功率”后让学生回家观察两个额定电压都是220V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为什么灯丝粗的灯泡额定功率较大?为什么烧断的灯丝重新搭接后灯泡会比原来的更亮?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其观察能力。
(2)实验能力的培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堂上师生随堂实验去做。对于随堂实验,在教学中要正确指导,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思考,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对于分组实验,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仪器准备工作。如在“天平秤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实验教学中,待学生用天平秤量了木块,铁块,铝块,的质量后,提出这样一个实验课题:“ 如何秤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并同时要求实验后按照: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和结果。讨论产生误差的原因,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这样不但使学生充分地练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知道物理必须在物理实验中学。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真实记录,科学分析,从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方法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又一重要条件。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阅读课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在新课引入前,教师要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先写出读书提纲或出示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教师可适当予以讲解,体现“先学后教”的思想。②引导学生自我解惑。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规律,学生常常容易混淆,这就要求首先要做到设反问、辨是非,这对于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最为适用。
(2)重视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物理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了生活中透镜的成像原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3)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教育模式也应因个体差异而作出相应的调整。①选编习题,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②通过解题指导,培养学生思考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③系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索规律,以提高解题能力。
四、实践活动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指个体的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物理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与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物理学习能力是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思维活动、观察活动、实验活动、作业活动、阅读和自学活动、交流活动等物理学习活动中来,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怎样才能使学生切实参与上述物理活动呢?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让学生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现象的本质特征。例如,“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教师先介绍实验装置并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开关断开、接通、断接后的现象,以及改变电阻大小时的现象,由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归纳出结论。②让学生多动手进行物理实验,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也就是让学生懂得通过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怎样用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③增加学生在课堂内的独立活动量。例如课堂阅读、课堂讨论等。④恰当地对学生提出课外练习的要求、比如课外作业、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制作等。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有效的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