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269a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正在实施和发展。我们作为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不断鞭策自己:务必在这短短的课堂40分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收获,达到更多的实效。
  一、激发兴趣,真情投入,是提高实效性的前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基础、是母语,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少小学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感到学习小学语文枯燥无味,且存在着"难、厌、怕"的心理情绪,失去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兴趣问题。
  1、小学语文应是少儿语文。小学生处于少儿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单纯、简洁,但又活泼可爱。如果作为语文教师,不顾儿童的年龄特征,忽视了语文的趣味性,刻意过高定位,运用成人的口吻,扳起脸孔"严肃"地教小学语文,那就失去了小学语文的本真、小学生的童真,兴趣从何而起,课堂实效从何而来?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他们是儿童、少年的特征,充分利用母语的特点,考虑儿童的感受,让他们在天真活泼中去接触母语,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小学语文,认识到语文无处没有,语文在他们的生活中,在关注他们在生活中感受语文趣味的同时,激发他们学好小学语文的兴趣。
  2、教学艺术的良好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丰富的情感艺术调动学生的情趣,通过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情感的信任,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托付",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倾诉"的人,并且这种倾诉是一种平等的、相容的,又是激励的。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艺术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素",教师语言如果机智、灵活,往往能使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去交流,去探究,教师的语言风趣,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喜爱,使他们在课堂上变得更主动,学习更富于成效。
  二、走进文本,亲身体验,是提高实效性的关键
  新课程理念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要能促使师生共同发展,要能取得共赢。做到这一点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个关键。
  1、教师走进文本。教师在教学中走进文本要做好如下几件事:一是进入之前做好学情分析。带着自己所教班级的学情结合课标要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地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而把握好教学的"度"、"量"。既不拔高,也不降低,量身裁衣往往能在教学中收到实效。二是进行教材解读。教师进行教材解读。要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情,仔细分析,理出教材特点,确定教材定位标准,努力做到所教教材力求简化要求,想方设法降低难度,做到要求简化而不降低标准,难度降低而不降质。如一年级教学生学习标声调时,就可通过儿歌、童谣等进行教学。(如标调童谣:见了a母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这样,学生不仅易学易懂,而且乐学会用,事半功倍。
  2、学生走进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往往会有如下几方面的收获:一是带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预设的问题走进文本,通过读书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是初效;二是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在读书中发现新问题,这也是他们最需解决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反复研读去解决,也可以通过同伴互助去解决,更可以通过师生合作去解决,对于这些课堂生成问题往往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问题。三是学生走进文本,反复研读,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真谛,真正与编者、作者融为一体,达到情境交融,情感的升华。
  三、去除无效劳动,解决需求问题,是提高实效的核心
  40分钟的一堂课,如果我们为师者不好好疏理,把多余的东西去除,让无效劳动占领整个课堂,将事倍功半或一无所获。一般地说,教师可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除无效劳动。一是丢弃繁琐的理性说教,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感觉。教师的这种做法,往往是对学生不放心,缺乏信心的表现。殊不知这种举动却让学生反过来对他不信任而导致厌学、恶学,使他的劳动成为无效劳动。二是整合问题设计,删掉无价值或学生已懂的问题。这样在问题设计上做了"减法"实质在解决问题上是做了"加法",且省时高效。
  什么是需求问题?需求问题实际上就是本课时小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本课时的中心问题、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成效就能显现。学生需求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一是解决预设的需求问题。教师依据课标教材要求和生情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必须体现下面特点:(1)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2)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实践活动的系列过程去解决,才能有理性的挑战。(3)问题设计与学生经验的冲突,这是一种精巧所在。因为问题与学生的经验有冲突,往往能使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的火花。二是解决生成需求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说学生在走进文本中探究而发现的新问题往往是教师预设中所忽视的,也往往是学生发现中最有价值的问题,而有价值的问题又是学生最需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面对学生学习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时,教师应认识到这是创新的萌芽。要好好呵护,绝不能不屑一顾,更不能泯灭。归结起来,为师者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就能收到无法比拟的课堂实效。一是给学生机会为他们发现的问题提供展示的平台。二是帮助学生把发现的问题进行疏理,使之形成最有价值的问题。三是组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四是创设交流、合作、探究的氛围环境,让学生之间形成思维碰撞,得出问题的结晶。五是帮助学生总结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寻找新的发现。老师做到了以上几个方面,学生的兴趣就大增,成就感就越强,因此引发的探索劲头就越足,所收到的学习成效就会越显著。
  总之,作为一名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多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多尝试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多研究教育教学对象的需求,学会调控应变,善于总结、反思并努力重新建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就能取得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太拘泥于形式,学生自我感悟和体验较少。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模式。为此,文章就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而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有效教学  有效阅读是以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为基础的,是建立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基础上的。因此,在语文阅
[文章摘要]:幽默的教学语言能起到调节气氛、缩短距离、引导思维、启迪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的作用。但是,幽默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如何把握幽默技巧的运用以及掌握运用幽默的本领最重要的便是提高自身的修养。  [关键词] :幽默 幽默教学语言 幽默风趣  随着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Mn,N单掺SnO2及Mn-N共掺SnO2的能带结构以及态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单掺和共掺均能使带隙值降低,态密度能量向低能级方向移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杂质能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怕教作文,一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学生手握笔,似有千斤重,写什么?怎么写?孩子们万般苦恼,教师更是心急如焚。虽然教师千方百计想办法,授写法,可是收效甚微。习作,似乎成了学生无法逾越的大山。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习作教学要求过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作文,思维受阻;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或有物难言,或言而
期刊
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送我去学书法。我的书法老师--蔡老师用他那灵巧的手在我的书法本上写上了一行行钢笔字,我一见那些字,顿时目瞪口呆:一行行钢笔字亭亭玉立、饱含着坚定的毅力,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活的,都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些字,我真想一把就学到手,于是便一次又一次地问蔡老师:"怎么才能写出这么秀气玲珑的字呢?"蔡老师经不住我的再三盘问,就悄悄地把他的"法宝"告诉了我:"挤出时间,练好每天的
期刊
摘 要:作文评分存在着极大的主观性、不确定性与差异性,作文评分误差引起各界学者关,注控制主观评分误差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是,评阅作文毕竟又是一种科学地评判作文的思想内容、语言、结构和书写等的优劣的认识活动。本文就高考作文评分误差及如何控制的问题作了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高考作文 实际评分标准 高考评分标准 习惯性标准 控制误差  语文教学基本属于经验型的,经验型教学与测试的最大弱点就是具有
摘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过多的看重内容上的理解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过于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过多的在乎学生在课上集中的回答问题而减少了学生间的交流和自主体验的机会。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防止,本文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措施,加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关键字:新课标下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