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精准学情分析五步法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对学情的精准分析,但目前很多教师的学情分析出现“泛化”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使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五个步骤——文本解读、问卷设计、数据整理、数据编码与统计、需求分析与教学决策,辅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卷调查法;学情分析;教学决策
  【作者简介】李健莉,北京教育学院讲师,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任卫廷,北京教育学院讲师;刘红琴,一级教师;司思,一级教师。
  【基金项目】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子项目“基于课内外阅读融合的中学生英语读写素养提升”
  ① 由于学情分析贯穿学生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耿岁民,2011),因此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例如,马文杰和鲍建生(2013)列出了经验分析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蒋敏杰(2009)则提到了测试法,还有很多一线教师提到了家访。
  一、问题提出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实施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1]。分析教学问题的前提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找到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学习的重点相对容易获得,通过文本解读即可找到。而学生学习的难点则需要教师进行精准学情分析才可获得,这也是教学设计的难点。
  笔者在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学情分析时最常用经验分析法①。这种方法有赖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2],如果对学情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则容易出现“泛化”现象[3],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走流程,缺乏实效。
  问卷调查法可以收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期待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课堂低效问题[4]。因此,笔者与一线教师合作,深入分析每一节阅读研究课前的学情,总结出“基于问卷调查的精准学情分析五步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学生的需求,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甚至能帮助教师意识到被忽视的学生长远发展及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二、教材背景介绍
  笔者使用的是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中Section B的内容。Section B介绍了西方新年许愿的习俗,包括新年愿望(New Year's resolutions)的定义、类型及其实现困难。这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新年许愿的语境中运用“be going to”结构谈论自己新一年的愿望、目标等,并在此过程中意识到树立目标、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步骤介绍
  为了对学情进行精准分析,笔者采取了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文本解读。梳理主要内容、主旨大意、写作意图、语言知识等,为问卷设计和分析打下基础。
  第二步:问卷设计。为了收集到真实的信息,笔者选择了开放式问卷。具体策略是,根据文本解读结果设计问卷问题。
  第三步:数据整理。问卷回收后,将所有笔答内容转为电子版,填入Excel表格中,以便于数据统计。
  第四步:数据编码与统计。由于收集到的是有一定数量的质性数据,因此笔者一方面借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完成了一级编码;另一方面根据关键词,利用Excel中的公式,统计类似内容出现的次数、人数和比例。
  第五步:需求分析与教学决策。根据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对学生需求类型进行分析、判断,据此区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而发现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案例解析
  结合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中的Section B,笔者将对如上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步: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即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5]。为帮助中小学教师系统解读文本,笔者将文本解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What(主题和内容)、Why(主题和作者)、How(文体和语言)[6]。
  由于此处文本解读的目的是为了设计问卷,因此这里的解读是一种浅层解读,即停留在What层面,教师只需读出文本原意即可。具体内容如前面“教材背景介绍”部分所示,在这里仅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如图1)。
  第二步:问卷设计
  一般来说,调查问卷的问题有两种类型: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为了能够收集到真实的、多样的信息,笔者设计的问题全部为开放性问题。具体做法是:根据文本解读结果,围绕两大核心问题“What you know”(即已有经验、观念、知识、态度)和“What you want to know”(即学习兴趣)设计如下细节性问题。
  1.Did you make any resolution last year?(已有經验)
  2.If so,what was it?Why?(已有经验、态度)
  3.If not,why not?(已有经验、态度)
  4.What do you think of New Year's resolution?Why?(态度)
  5.Did you keep it?Why or why not?(已有经验、态度)
  6.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New Year's resolutions?(学习兴趣)
  在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学生已有观念——他们理解的新年许愿,知识——已掌握或未掌握的语言知识,得到了展现。教师需要做的是,通过分析学生的问卷,找到这些信息。   为保证班级中所有学生都能填写,教师可以准备两个版本的问卷——英文版和中文版,供学生选择,并告诉学生尽量用英语作答;如果无法做到,则可以使用中文。
  第三步:数据整理
  此次共发放25份问卷,回收后笔者将所有笔答内容转为电子版,填入Excel表格。这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份问卷作为示例(见表1)。
  实践证明,学生的回答多样且真实。仔细思考他们的答案,教师会发现他们不再是模糊的形象——好学生、中等生、学困生,而是一个个有灵魂、有思想、待发展、鲜活有趣的生命体。
  第四步:数据编码与统计
  通过发放开放式问卷,教师能够收集到一定数量的质性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只有进行编码和统计后,才会浮现出具有教育和教学价值的信息:学生有什么具体需求,有类似需求的学生到底有多少。因此,笔者借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质性数据进行关键词搜索,再归类,形成一级编码。例如,问卷中关于学生去年的新年愿望出现的关键词“study harder、get high marks(more than 90)、 get the best grades in our school”等,我们将这些都并入一级编码“提高成绩”类;而“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every day、write more exercises”等,归入“多做练习”类;“收到红包、得到一部手机、养一只猫”等,归入“物质奖励”类……完成一级编码后,笔者统计了类似内容出现的次数、人数和比例,形成如下结果(见表2、表3、表4、表5、表6)。
  在数据编码时,教师通过识别、分析关键词,可以较容易地找到学生已有经验、观念、态度、学习兴趣、语言表达问题。如关于学生已有态度问题,笔者发现有23个学生使用“useful、good、great、important”等词形容新年许愿,只有2个学生认为“这样做很重要,但是许了愿也难以实现”。基于此,笔者将学生已有态度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向的,一类是复杂的。
  数据编码的难点在于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发现已有观念。它需要教师具有清晰的概念界定。例如,在本案例中,教师需要清楚意愿、祝愿、目标、计划的区别。意愿是得到某种结果的冲动,祝愿是一种憧憬,目标是可观察、可测量的结果,计划是一种指向目标的清晰规划。因此,在本案例中,“study harder、get good(应该是better)grades”是意愿;“healthy forever,为姥姥、姥爷、奶奶许愿”是祝愿;“将成绩提高20名,得到一部手机”是目标;“read English book every day,watch 2 movies every month”是计划。学生对“resolution”的理解与教材中提到的各种类型的愿望非常类似。
  可以说,数据编码的过程是教师的已有知识与学生思想碰撞、对话的过程。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仔细识别、归类、命名相似信息,并统计出各类问题和需求所占的比例后,才有可能系统、深入地分析学情,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需求建立联系,为明确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第五步:需求分析与教学决策
  需求分析是学情分析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借助多种理论对学生需求进行分析,对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进行判断,形成教学决策。
  具体来说,本案例关注的学习需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学生对新年愿望的理解、态度、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
  学生对新年愿望的理解有四种:意愿、计划、目标、祝愿,所占比例分别为54%、19%、12%、12%。班里只有32%的学生把新年愿望当成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或计划,68%的学生把它当成模糊的意愿或美好的祝福。这也印证了教材中提到的问题——人们几乎无法实现自己的新年愿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新年愿望的理解,从而点燃学生树立目标、制订计划的热情,并付诸实施。
  首先,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这些新年愿望所反映的学生需求层次也值得教师深思。例如,有一个学生的新年愿望是“能够长高”。这看似是一种生理需求[7],但这种生理需求也许隐含学生在成长环境中对身高的偏见——高即美,矮即丑,以及对尊重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潜在的价值观对个人审美情趣的影响,同时要在日常学习中营造一种悦纳自己、悦纳他人的文化氛围,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自信地生活,包容他人。
  其次,学生对新年愿望的态度分为正向和复杂两种。前者占92%,后者占8%。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仍处于片面看问题的阶段,需要教师设计恰当的问题或活动,引导他们全面看问题,认识事物的复杂性。
  再次,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学生最关注的是对他们有意义的事情[8]。在本案例中,学生对新年愿望话题有三方面兴趣。一是个人发展方面,全班有10人希望了解如何实现新年愿望。二是历史文化方面,有8人希望了解新年愿望的习俗是如何起源的。三是社会交往方面,有3人希望了解他人的新年愿望。仔细分析会发现,第一个方面的兴趣指向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制订符合SMART原则②的目标和计划,还需要帮助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或一段時间后进行调整。因此,这是一种长期的教学目标,值得教师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去回应。第二个和第三个方面的兴趣指向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的发展。从这个话题涉及的学习内容来看,学生可以在一节或两节课内习得一些具体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兴趣作为本次研究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在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笔者发现最突出的问题是,44%的学生将“because”引导的从句当成完整的一句话。这说明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题材、体裁的文本教学,引导学生建立语境和语言形式之间的联系,以提升语用意识。
  总之,本案例要实现的目标可以分为短期、长期两个层面。前者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交际策略等目标;后者包括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甚至包括同理心的培养。教师需要理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和联系,并认真思考和设计目标实现的原则、策略和方法。   五、效果与反思
  实践证明,利用开放性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认识自己教学中的忽略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授课教师(司老师)在完成了学情调查和分析后,发现自己没有建立起文章内容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联系,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于是在项目组的帮助下,授课教师调整了导入和作业设计。
  在最初的导入环节中,授课教师仅用图片和句子呈现“resolution”的定义(如图2)。现场学生只是朗读、翻译了这些句子。课堂参与度很低,气氛也很沉闷。
  经过深入学情调查和分析后,授课教师将这个环节改成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首先,通过讲解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七色花》③(The Rainbow Flower),引发学生讨论: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每一片花瓣都可以实现一个愿望,那么在新的一年,你会许下怎样的愿望?这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说出了很多愿望,包括“get good(应是better)grades、wish my grandparents healthy、have a good future”等。接着,授课教师选取课本中的句子,用“Agree or Disagree”活动④,引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初步对话。有趣的是,当授课教师呈现“It is hard to keep New Year's resolutions.”时,一部分学生选择“Agree”,一部分选择“Disagree”,还有一部分选择了“中立”。看到这种情况,授课教师便引导学生采访身边的同学,探寻如此选择的原因。可以说,现场学生的参与度和使用英语交际的热情非常高,也同时满足了学生了解他人愿望和想法的需求。
  授课教师做的第二个改变是,为学生补充选学内容——介绍该习俗的视频和有关其起源的文章⑤,并设计相应的任务——摘抄好词好句、制作手抄报。
  虽然授课教师还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即引導学生制订英语学习规划,但当笔者向其他教师介绍了本次研究课学情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调整和取得的成效时,教师们纷纷表示,以往教学确实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输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学生进行有意义表达、交流、讨论和视野拓展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仿照这种调查方式,发现学生具体而生动的需求。
  “精准学情分析五步法”将教材中“应知能做”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水平间建立了联系,适用于各种题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平时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还可采用抽样调查法,尽量每次课前找3名学生,围绕其“已知”和“想知”设计问卷或访谈,快速了解学情。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常态化的学情调查和分析定会覆盖所有学生,学情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也会逐步增加。这必将会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祖忻,朱纯,胡颂华.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马文杰,鲍建生.对“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9):52-57.
  [3]张金秀.教学设计内涵的理解及实践诊断[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8):1-5.
  [4]耿岁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学情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5]蒋成瑀. 解读学引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6]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7]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43(4) :370-396.
  [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周彩珍)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戏剧运用在小学主题班会课中,是当今德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文章结合一节主题班会课的教学实例,从教育戏剧的素材选择、戏剧策略的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固化四个要素进行探讨,帮助教师厘清教育戏剧与主题班会课的实践要义,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  【关键词】教育戏剧;素材选择;戏剧策略;固化  【作者简介】韦海燕,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研究;吴训慈
期刊
【摘 要】教育戏剧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魅力,是破解当下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德育实效性低下问题的利器。文章以案例研究为视角,提出了班会即戏剧、教室即剧场、教师即导演、学生即演员四个基本指导理念,将教育戏剧有效地应用于中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实现了学生德育的内生发展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教育戏剧;主题班会课;基本理念;案例研究  【作者简介】单小燕,河南省周口市第七初级中学教师;李红,教授,研究方
期刊
在我们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的A部分都是语篇阅读,到了高年级篇幅较长,学生很难深入到语篇阅读分析中去,更难通过语篇阅读发展语言技能。为此,我们教师要多渠道地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下面就以6B《Planning for the weekend》A部分语篇教学为例,谈谈本人是怎样通过文本的解读,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  一、文本导入,欲有声   文本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游戏导入法、
期刊
【摘要】邹文娟执教的《神州谣》,牢牢把握诵读积累这根“线”,感知童谣、初读童谣、品读童谣、诵读童谣、吟唱童谣,层层深入;定位精准,随文识字,识字方法多样化,在点滴中培养学生的汉字思维,体现了T型课堂所倡导的“思维可视化”;突破教材固有边界,向文本外面的世界敞开,把文本静态的语言文字激活,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对接,让“情”字引发共鸣,让学生宽度延展、深度扎根。  【关键词】多元识字;教学策略;精准高效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探索T型课堂教学范式,研究者再现《神州谣》的课堂教学实录,从引入“神州谣”、初读“神州谣”、品读“神州谣”、吟唱“神州谣”、写好“神州谣”五个维度确定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建构,落实低学段学生识字、写字目标,达成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实现宽度深度两相和的学习。  【关键词】T型课堂;神州谣;识字教学;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邹文娟,高级教师,南京玄武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林春曹
期刊
【摘要】知性是素养的主要成分,知性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重视直观的设计,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始于直观,经历概念的感性直观、理性直观、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过程,帮助学生从具体对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解决单元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运用基本方法解决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模型直观,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知性;素养;直观;等差数列  【作者简介】莫邦哲,正高级
期刊
【摘要】一年一度高考已经圆满结束,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有多种角度,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化学学科本质特征的阐述,研究者以2020年全国新课标Ⅲ卷理综化学试题为例进行探析,了解高考化学试题命制与化学学科本质特征之间的联系,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化学;试题探析;学科本质  【作者简介】黄剑锋,正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化学教学
期刊
【摘要】“鸡兔同笼”问题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它不仅是小学应用题和初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范例,也是渗透数学文化、感悟数学素养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一次机会。研究者将“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一节公开课的听课札记与教师分享,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生成数学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鸡兔同笼;数学文化;数学模型;关键能力  【作者简介】罗增儒,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博士研究生
期刊
【摘要】文章以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涌泉校本课程”的建设为蓝本,就校本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育人等内容、操作过程与实施成效进行了梳理和挖掘,以期为基础教育学校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提供有益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课程育人  【作者简介】石鹏,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广西高中课程改革专家,主要
期刊
【摘要】阅读情境是个体进行阅读活动的场所和背景。阅读情境的生成,是阅读主体不断介入和接受并在深思默会中塑造自我的过程。文章以一节英语绘本展示课为例,从PISA测试视角,围绕绘本教学中阅读情境的创设展开论述,旨在通过设计阅读情境这一教学行为,对学生阅读策略进行指导,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维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有效的阅读策略,提升英语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情境;阅读策略;阅读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