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宫廷的末日狂欢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o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3年,中国正酝酿着一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变革,满清王朝犹如一位行将就木的病者,封建君主的统治早已走向穷途末路。
  1903年,17岁的德龄带着“以西方思想影响慈禧,接受革新”的愿望,步人了华美而神秘的晚清皇宫。
  彼时的紫禁城,已经成为苦难深重的华夏大地上唯一奢华的孤岛,存末日黄昏中不计后果地享受着濒死的狂欢。德龄不是一名旁观者,而是作为历史的亲历者,为我们挑起了深宫大内层层叠叠的帷幔,通过文字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晚清宫廷生活的浮世绘。让我们得以审视身处时代变迁中的统治者们,如何愚昧自守,又是如何妄图挣扎。
  与当时束缚于封建礼教或艰难生计的多数女性相比,德龄无疑是幸运的。她的父亲裕庚是清朝外交使臣,先后出使日本及欧洲各国,德龄便与家人随行,并在法国巴黎留学。在女子都要“三从四德”的年代,裕庚作为少数思想开明的满族高级官员,特意“没有到政府专门设立的满洲儿童名册上去登记”她的名字,只是为了“不让太后知道”,让她有机会“在国外接受良好的教育”。德龄由此得以超脱出传统的封建教义,成为当时少数眼界开阔、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女性。
  一位作家认为,中国文学讲求的是细节构建,是故事中的一花一树,是人物的一喜一嗔;而西方文学讲求的却是莎士比亚式激烈的戏剧冲突。所以,东西方对故事优劣的鉴别标准决定了中国文学难以取得西方的赞誉。《紫禁城的黄昏》便是一本日记式的记录,带着些许《红楼梦》的笔调,叙述着紫禁城中的晨昏更迭、季节交替,叙述着慈禧一天的生活起居,记录着每个人的饮食和衣着,这就难免少了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我们似是听着老祖宗讲故事一般,没有华丽辞藻,却记载详实,娓娓道来。
  全书更犹如一份当事人的证词,作为第一手材料终是弥足珍贵。叙述带有强烈的个人视角,以英文写就,外国读者企图从这位中国公主的叙述中看到瑰丽帝国的本来面目。这也是为什么本书在当时所获中外关注甚广。不过,这样的角度使全书难免受到作者胸次襟抱、历史视野的局限,少却了严谨性,还掺杂着大量个人好恶和私人情感。
  书中德龄数次提到,希望通过自己对慈禧产生影响,说服她进行革新。这是一位受欧洲思想启蒙的满洲贵族女性对清帝国的期望。可是,直到德龄离开皇宫,她的愿景都没能实现。两年的宫廷生活中,她沦陷在了统治者权力的光环中,慈禧以强大的影响力左右了她的个人思想和情感。
  这个兼有中国传统阶级观念和西方浪漫主义情怀的小姑娘哪里明白,晚清衰亡的命运远远不是影响一两个统治者便能够改变的。她的记录便是对清帝国最后的缅怀,我们从中窥见到的是一个王朝在走向倾覆时最后的挣扎。
其他文献
简洁、凝练、克制而有分寸的文字如何写就?文言文篇章是磨练文字功底的必读之物。在古意中探寻主题的侧面,在古文中聆听遥远的回响。如今,我们的心灵仍能与之共振,激起穿越千年的默契和声。  厉王虐。国人谤王。①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②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③  王喜,告召公日:“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④召公日:“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⑤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期刊
第一次“见”到菲利浦·比佐(PhilippeBizot)是大约2011年时在中央戏剧学院外面的布告牌。上面的三个人穿着白衣,闭着眼睛,中间的菲利普脸被涂白,食指轻轻放在嘴边——“嘘”,他好像就在你耳边,神情静默,让你忍不住噤声,放慢脚步。那是默剧《无形的桥》的海报,时间已经错过而那时我也不曾知道那个优雅的外国男人的名字。  直到2013年初在荒岛戏剧的年会上,湖南戏剧人阿范表演了一出菲利浦·比佐的
期刊
名师一课,一个小时左右中浓缩的可能是一生的积淀。若能用心体会积累,语文学习与考试将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将让你洞悉课文的奥妙。  【教学目标】  1.通过“叙事的连续与断裂”“兴象的选择”,理解本诗中“寓情理于自然”(言语形式与情感表达相契合)的艺术特征,体验女主人公的幽微复杂的心路历程。(教学难点)  2.通过体验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把握其温柔、热
期刊
风雅颂不仅属于诗经,离骚也不仅仅是屈原的楚辞,当风骚结合,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你走入诗的领域并爱上诗歌。  人生一世,顺风顺水,春风得意,这是一种幸福;人生起伏,逆水行舟,颠簸江湖,这是一种历练。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一路跌宕,不管是爱恨情欢,还是离乡背井,均有精彩纷呈谱写人生乐章。均有诗情画意演绎生命体验。读那些逆
期刊
好的文字如同恒星,穿越浩渺的空间与无垠的时间,仍能熠熠发光直至永恒。若你有足够的感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热爱中长篇小说创作,这里将是你发光的舞台——让你的小说如银河星系般铺展,你会被证明是新生的未来之星。  作者简介与创作谈:  谁哪怕一生中只钓到过一条鲫鱼,或者在秋天只见过一次北雁南飞,看它们在晴朗凉爽的日子怎样成群飞过村子,那他已经不算是城里人,他至死都会向往这种自由的生活。  这就是我,小惠
期刊
我们诞生时的月晕,我们睡梦时的  薄雪  我们黎明深处的梦境,我们想象中  的草鞋  肯定与你有关  我们在洁白的纸上写下鲜血和记忆  我们在长夜里浪费了良辰与美景  我们在雨中于扶岁月和灰尘  也一定与你有关  你不要沉默不语  你掩口微笑的日子已经够多  你幽居在哪一座星宿  为何远距天空的暗处  精心购置着我们尘世的生活  荐诗 亢霖  命运是怎样奇怪的东西呀,究竟盘踞在什么地方,埋藏着什么
期刊
烦乱的空气  躁动的光  提醒我这无爱之年  将在是夜变换篇章  我站在幻灭的土地上  在残枝与石头之间,  惊,口齿不清的小虫对我鸣唱  我内心深处的忆念  蓝倒入夏的蔚蓝  一只鹰划破无云的苍穹  谷仓顶部熊熊燃烧,我听见  我的人生传出崩溃的轰隆。  北方的铁门已经  铿锵打开:鸟群,树叶,雪片  召唤各自的族粪前行  一阵凌厉的风刮过耳边  荐诗 唐晓丽  这是一首关于季节变换的告别诗,但
期刊
“你带手绢了吗?”这是每天早上我走到街上之前,妈妈站在家门口问我的问题。我没带手绢。因为我没有,所以我要回到屋里去拿一块。从不带手绢是因为我总要等妈妈的问题。手绢证明妈妈每天早上都在关心我。一天剩下的日子就只有我自己关心自己。“你带手绢了吗?”这个问题就是亲情的间接表示。直接的表示会让人难为情,不是农民的作为。爱情被伪装成了一个问题。这是唯一的表述方式:事实上,还是一种命令的口气,或是工作的那种技
期刊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把陈寅恪先生的这句话作为引言,是因为我想要分享的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代人留学求知的过往。不论留学与否,对于一个想要向上攀登的人,这本小书都是益趣颇多的。  西学东渐之风沿革至今已百余年,一代代学人漂洋过海在近现代文明史上留下了自己求知的足迹,因为有他们来筑建中西文化交流沟通的基础,才使得中国实现富强和现代化更有可能。在留学历程中,学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无处不体现着精神
期刊
回想起做学生的时候,从生活中更多地感觉到的是静止。虽然这感觉不免有记忆粉饰的作用。少年时对万事都好奇,有什么新鲜玩意、新鲜人物、新鲜知识,立马就被吸引前去。虽然眼前的风景一直在变,其实用心是一样的。因此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总仿佛有所凭依,从不曾茫然不知何往。且由于日日浸淫于书本的缘故,时间、空间都被拓展得极广,所与为友的,除了身边真实可见的人,还有历史长河里那些璀璨的星。一只脚踏在半空的状态就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