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到菲利浦·比佐(PhilippeBizot)是大约2011年时在中央戏剧学院外面的布告牌。上面的三个人穿着白衣,闭着眼睛,中间的菲利普脸被涂白,食指轻轻放在嘴边——“嘘”,他好像就在你耳边,神情静默,让你忍不住噤声,放慢脚步。那是默剧《无形的桥》的海报,时间已经错过而那时我也不曾知道那个优雅的外国男人的名字。
直到2013年初在荒岛戏剧的年会上,湖南戏剧人阿范表演了一出菲利浦·比佐的《爱情约会》——男人用尽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他的爱人。演出只有三分钟,是菲利浦2011年的作品,尽管一句台词也没有,我也忍不住在灯光渐暗时热泪盈眶。这时候才切身体会到那句红极的歌词:“我们曾经相爱过,想想就心酸。”那之后,我搜索才知道菲利浦·比佐就是那个优雅的法国男子。
菲利浦·比佐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哑剧表演艺术家,出生在“红酒之乡”波尔多的他在八岁那年观看到了当时的法国默剧大师马塞尔·马索的表演深受感动,之后便一直研习默剧之道,从给伙伴演出到成为一名真正的默剧演员。到十八岁时,比佐来到大师让·路易·巴侯(Jean Louis Barrault)的剧团。希望拜他为师。然而在看完第一场比佐的演出后,巴侯却说:你不需要老师,你可以出师了。仅仅两年后,比佐便一举获得了巴黎国际默剧大赛的金奖。比佐在谈论到这段回忆时说:“尽管巴侯没有教过我表演,但是他默剧表演的境界一直是我表演的准则和目标。在他的艺术里,我能体会到默剧是一首诗。”
而菲利浦也确实做到了——让自己的表演成为一首诗。现在的他不仅仅让自己的表演成了诗。他还让更多的人发现并表达出他们自己身上的诗意。在2013年11月的蓬蒿剧场里,我在菲利浦的默剧表演工作坊“谈了一场恋爱”。
你的身体知道
有一个训练的内容是:比佐让我们排排坐,想象自己是小学生在上课,他用语言引导我们进入情境,然后走出了“教室”,过了好几分钟以后他回来略略有些失望,他说我们已经遗忘了我们自己,小时候老师走出教室没有哪个教室会像我们这样安静。然后他坐在地上,盘着腿对我们说:“永远不要忘记小时候的自己。TA应该时刻在你心里,现在每次我回头看,都可以看到八岁的小菲利浦站在我身后,有时候很开心,有时候在发呆,有时候茕茕的。但是每次我看到他都会很安心,看到他开心,我也会很高兴。”
在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再用直觉做反应,因为生活经验阻止了我们那样做。我们会因为害怕而忽略直觉带来的感受。而小时候的我们则不会,在吕尔特的《四百击》里,小男孩儿在课堂里会突然跑去亲吻一个女孩儿,而长大的我们不会,生活经验会告诉我们:也许女孩儿会生气,也许会遭蜚语,也许她再也不会理我了……
比佐的很多课程训练都在教导我们要用直觉去表演,他觉得如果你在“表演”那么你的表演就完了。“你要信任你的身体,你的身体知道该怎么做。”而大多时候,我们的表演只是我们理智的大脑在告诉我们的肢体:你应该这样做。
诗意与恋爱
比佐很少待在法国,常年漂泊在外,他非常乐意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合作,这会给他很多新的灵感。他曾为精神病人、绝症儿童以及刚果的车间工人表演;也曾向自闭症、低智力、聋哑等弱势学生传授默剧表演技巧;还曾与墨西哥的狼孩们朝夕相处;并先后在法国、美国、黎巴嫩、玻利维亚和巴基斯坦等地开办默剧学院。
他在表演工作坊里特地说到他与聋哑人一起做表演工作坊的故事,在表演训练中也有过蒙眼的练习,我想这定是他在与聋哑人合作的时候产生的灵感。
我们被要求蒙着眼睛躲避在我们四周穿梭的一个球体(由比佐和其他学员滚动传递),我完成表演后他说。“你闭着眼睛躲避球的样子就像是在跳舞,非常美,我爱上了那一刻的你。”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的肢体是优美的,就算是在普通的时候也可以像是在跳舞一样,这个形容让我感觉到幸福,就像是原来真的是可以用肢体去写诗的。在他的描述里。我甚至感觉到诗意从我的手指里流淌出来啦。
比佐曾经说过:“聋人教会我说话,盲人教会我倾听;我的语言,是用眼神低语。”
表演工作坊结束的那天的日记里我写了这么一句话:要做一个愿意为了艺术而杀死自己的人。
【人物资料】
菲利浦·比佐(Philippe Bizot)法国哑剧大师,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流的哑剧表演艺术家。
四十多年的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使得比佐的角色在教师、导演和哑剧表演艺术家之间随时自由转换。透过他精湛的哑剧技艺,一个个电影和小说中的人物如降临人世般活脱脱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如《侯爵》(Marquisde Roland Topor,1990);《赋格的艺术》(L’art de la Fugue,1995);《幸福之路》(Lespetites e tapes du bonheur,1997)。这位孤独而细致的动作诗人,如同他自己形容的那样是一个“活跃的静修士”,往往能在两个国家或两场戏的间隙抽出时间来画水彩画,笔触一如他的哑剧才华:细腻,精致,温柔却又意境深远饱含讽刺和神秘。
2014年1月,这位哑剧大师携带着他的经典力作《无声世界四十年》来到中国。这部作品由13个充满逗趣、悲伤与温情的小故事组成,勾勒出人生的悲欣交集,在老师眼皮下做小动作的学生、在沙滩上度假的游客、恋爱中的男女、落寞的骑士……不借助道具,没有搭建场景,单单用肢体语言和表情,菲利浦·比佐形象地塑造了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经过40年艺术生涯的精粹,每次来中国演出都是场场爆满。
直到2013年初在荒岛戏剧的年会上,湖南戏剧人阿范表演了一出菲利浦·比佐的《爱情约会》——男人用尽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他的爱人。演出只有三分钟,是菲利浦2011年的作品,尽管一句台词也没有,我也忍不住在灯光渐暗时热泪盈眶。这时候才切身体会到那句红极的歌词:“我们曾经相爱过,想想就心酸。”那之后,我搜索才知道菲利浦·比佐就是那个优雅的法国男子。
菲利浦·比佐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哑剧表演艺术家,出生在“红酒之乡”波尔多的他在八岁那年观看到了当时的法国默剧大师马塞尔·马索的表演深受感动,之后便一直研习默剧之道,从给伙伴演出到成为一名真正的默剧演员。到十八岁时,比佐来到大师让·路易·巴侯(Jean Louis Barrault)的剧团。希望拜他为师。然而在看完第一场比佐的演出后,巴侯却说:你不需要老师,你可以出师了。仅仅两年后,比佐便一举获得了巴黎国际默剧大赛的金奖。比佐在谈论到这段回忆时说:“尽管巴侯没有教过我表演,但是他默剧表演的境界一直是我表演的准则和目标。在他的艺术里,我能体会到默剧是一首诗。”
而菲利浦也确实做到了——让自己的表演成为一首诗。现在的他不仅仅让自己的表演成了诗。他还让更多的人发现并表达出他们自己身上的诗意。在2013年11月的蓬蒿剧场里,我在菲利浦的默剧表演工作坊“谈了一场恋爱”。
你的身体知道
有一个训练的内容是:比佐让我们排排坐,想象自己是小学生在上课,他用语言引导我们进入情境,然后走出了“教室”,过了好几分钟以后他回来略略有些失望,他说我们已经遗忘了我们自己,小时候老师走出教室没有哪个教室会像我们这样安静。然后他坐在地上,盘着腿对我们说:“永远不要忘记小时候的自己。TA应该时刻在你心里,现在每次我回头看,都可以看到八岁的小菲利浦站在我身后,有时候很开心,有时候在发呆,有时候茕茕的。但是每次我看到他都会很安心,看到他开心,我也会很高兴。”
在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再用直觉做反应,因为生活经验阻止了我们那样做。我们会因为害怕而忽略直觉带来的感受。而小时候的我们则不会,在吕尔特的《四百击》里,小男孩儿在课堂里会突然跑去亲吻一个女孩儿,而长大的我们不会,生活经验会告诉我们:也许女孩儿会生气,也许会遭蜚语,也许她再也不会理我了……
比佐的很多课程训练都在教导我们要用直觉去表演,他觉得如果你在“表演”那么你的表演就完了。“你要信任你的身体,你的身体知道该怎么做。”而大多时候,我们的表演只是我们理智的大脑在告诉我们的肢体:你应该这样做。
诗意与恋爱
比佐很少待在法国,常年漂泊在外,他非常乐意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合作,这会给他很多新的灵感。他曾为精神病人、绝症儿童以及刚果的车间工人表演;也曾向自闭症、低智力、聋哑等弱势学生传授默剧表演技巧;还曾与墨西哥的狼孩们朝夕相处;并先后在法国、美国、黎巴嫩、玻利维亚和巴基斯坦等地开办默剧学院。
他在表演工作坊里特地说到他与聋哑人一起做表演工作坊的故事,在表演训练中也有过蒙眼的练习,我想这定是他在与聋哑人合作的时候产生的灵感。
我们被要求蒙着眼睛躲避在我们四周穿梭的一个球体(由比佐和其他学员滚动传递),我完成表演后他说。“你闭着眼睛躲避球的样子就像是在跳舞,非常美,我爱上了那一刻的你。”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的肢体是优美的,就算是在普通的时候也可以像是在跳舞一样,这个形容让我感觉到幸福,就像是原来真的是可以用肢体去写诗的。在他的描述里。我甚至感觉到诗意从我的手指里流淌出来啦。
比佐曾经说过:“聋人教会我说话,盲人教会我倾听;我的语言,是用眼神低语。”
表演工作坊结束的那天的日记里我写了这么一句话:要做一个愿意为了艺术而杀死自己的人。
【人物资料】
菲利浦·比佐(Philippe Bizot)法国哑剧大师,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流的哑剧表演艺术家。
四十多年的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使得比佐的角色在教师、导演和哑剧表演艺术家之间随时自由转换。透过他精湛的哑剧技艺,一个个电影和小说中的人物如降临人世般活脱脱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如《侯爵》(Marquisde Roland Topor,1990);《赋格的艺术》(L’art de la Fugue,1995);《幸福之路》(Lespetites e tapes du bonheur,1997)。这位孤独而细致的动作诗人,如同他自己形容的那样是一个“活跃的静修士”,往往能在两个国家或两场戏的间隙抽出时间来画水彩画,笔触一如他的哑剧才华:细腻,精致,温柔却又意境深远饱含讽刺和神秘。
2014年1月,这位哑剧大师携带着他的经典力作《无声世界四十年》来到中国。这部作品由13个充满逗趣、悲伤与温情的小故事组成,勾勒出人生的悲欣交集,在老师眼皮下做小动作的学生、在沙滩上度假的游客、恋爱中的男女、落寞的骑士……不借助道具,没有搭建场景,单单用肢体语言和表情,菲利浦·比佐形象地塑造了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经过40年艺术生涯的精粹,每次来中国演出都是场场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