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一课,一个小时左右中浓缩的可能是一生的积淀。若能用心体会积累,语文学习与考试将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将让你洞悉课文的奥妙。
【教学目标】
1.通过“叙事的连续与断裂”“兴象的选择”,理解本诗中“寓情理于自然”(言语形式与情感表达相契合)的艺术特征,体验女主人公的幽微复杂的心路历程。(教学难点)
2.通过体验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把握其温柔、热烈,深情而又清醒、坚强的形象特征。(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深情诵读、品味语言。
【名著欣赏】
一、导入。
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中国是诗歌繁盛的国度,而《诗经》是其最灿烂的源头,在这源头之中,《氓》又是非常光彩夺目的一篇。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一书中讲到《氓》是:
(PPT)“为弃妇所做也”“未免为情所累,一误再误,至于不可不说”。
——方玉润《诗经原始》
那么这个女子是如何为情所累,一误再误的呢?她最终又将走向何处呢?我们接下来就直接走进《氓》,走进这个女子的情感世界。
二、体验女主人公幽微复杂的心路历程,赏析其独特形象。
(一)【第一、二章】出嫁前的故事
(1)(PPT)【朗读·想象·体验】(师朗读第一、二童)用心听朗读,慢慢沉入字里行间,展开想象:你们的脑海中渐渐浮现了哪些生动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子?
(在学生描述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时,引导学生赏析有特点的语言细节,以深化学生对画面、形象的感知与体验)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涉”送氓回家,送过了一条河,一直送到顿丘,一路上,多少安慰、劝解,多少温柔缱绻。
b.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乘”:登上。“堍垣”:毁坏、倒塌的城墙。(隐含着危险)虽然危险,仍急切地登了上去,因为想早点见到那复关里的意中人。
“泣涕涟涟”“载笑载言”眼泪簌簌掉下,欢声笑语回荡。
(PPT)【小结——叙事细节的魅力:在叙事中插入有特点的细节,就能把整个情境暗示出来了,进而帮助我们进入诗歌画境之中。由此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她的细腻的情感世界。感受到她对氓深挚的、热烈的爱恋。】
(2)请同学齐声朗读:节奏——渺远、平顺之中,渐趋热烈。
(二)【第三、四、五章】婚后的故事
(PPT)自由朗读三、四、五章。并圈出直接叙述婚后生活的句子。说一说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她正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叙事性的句子】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明确:贫苦,辛劳,受到氓的打骂,受到自家兄弟的冷眼,进退维谷。
对于这样的婚后遭遇,女子又发出了怎样的心声呢?我们来把这些句子一起读一读,说一说,你们读出了女子怎样的心声?
【非叙事性的句子(比兴句,议论抒情句)】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明确:女子“悔恨”的心声。你们是从哪些画面或字眼中读出这种悔恨的心声的?
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沃若”“耽”“说”
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黄而陨”“不爽”“二三其得”
为什么女子会选择“桑”这种植物来打比方?而不是其他呢?
(1)桑是当时常见的植物,“抱布贸丝”。
(2)“桑”的特点和女子的遭遇是相通的,它的盛衰之变,多么像女子的容颜之变,爱情之变!由此我们就能理解对“桑”的选择,其实是女子“心灵的选择”,是她当时的情感与特定景物的猝然遇合。这里对“桑”的描写,就是诗经中“兴”的创作手法,表现了情与景的遇合、交融而兴发出的无限感触。
(PPT)诗人为什么不这样写?先叙事后抒情、议论,不是更符合我们写作的习惯?不是来得更顺畅?
【叙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比兴、议论、抒情】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PPT)现在对照第一、二章,感受一下,为什么女子在讲述出嫁前的故事时,好像是一口气说完的。但在讲述结婚后的故事时却好像是断断续续的?
【叙事的断裂、跳跃与情感的自然曲折:在回忆甜蜜往事时,心情是愉悦、畅快的,沉醉的。而婚后回忆中,女主人公心中涌动着悔恨、痛苦、激动等复杂的情绪而难以自制,以致断断续续的叙述,无法畅达。但正由于这是情感河流的自然曲折,所以虽然曲折,却更具汪洋澎湃的力量,正如那渐车帷裳的汤汤淇水。】
现在请大家齐读第三、四、五章,要尽可能读出这种曲折、汪洋的、长歌当哭之感。
(三)【第六章】躬自伤悼
老师过渡语:“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天下之大,却无人理解自己的痛苦,只能暗自伤悼、哀叹。最终,这种哀叹衍为六章的声泪俱下。
(PPT)在这最后一童中,这个历经命运悲喜沉浮的女子,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明确:痛苦而又清醒、决绝。你在哪里看到她清醒、决绝?哪里体验到了她的痛苦?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不思已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旦旦信誓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偕老怨
在最后的决绝之时,为什么却出现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个画面呢?
明确:在最痛苦的时候,将最美好的画面摆在眼前,产生一种巨大的痛苦和张力,进而在面对这种巨大痛苦的时候。彻底地超越它,跟所有回忆作一次彻底的诀别。由此我们就可见出女主人公在无边无际的痛苦之中,最后超拔出来的清醒、坚强与决绝。可以说,整首诗都是一次“爱的告别”。女主人公在告别时候。不是马上就决绝的,她是频频回头啊!
【总结】
《氓》产生于文学创作的朴素时代,而达自然天成的艺术胜境,足以使后世一切大手笔叹为观止。它以女主人公感情节奏的自然起伏,延展成了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塑造了女主人公生动具体的形象。这个爱之深而恨之切,恨之切却又爱之深的女子。终于以她在痛苦中的自省,在清醒中的决绝,而在我们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之源头,留下了极富个性的、动人的一笔。请大家齐读最后一章,让我们记住千百年前,曾在这个世界上深深地爱过、痛过,继而走向清醒与新生的女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叙事的连续与断裂”“兴象的选择”,理解本诗中“寓情理于自然”(言语形式与情感表达相契合)的艺术特征,体验女主人公的幽微复杂的心路历程。(教学难点)
2.通过体验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把握其温柔、热烈,深情而又清醒、坚强的形象特征。(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深情诵读、品味语言。
【名著欣赏】
一、导入。
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中国是诗歌繁盛的国度,而《诗经》是其最灿烂的源头,在这源头之中,《氓》又是非常光彩夺目的一篇。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一书中讲到《氓》是:
(PPT)“为弃妇所做也”“未免为情所累,一误再误,至于不可不说”。
——方玉润《诗经原始》
那么这个女子是如何为情所累,一误再误的呢?她最终又将走向何处呢?我们接下来就直接走进《氓》,走进这个女子的情感世界。
二、体验女主人公幽微复杂的心路历程,赏析其独特形象。
(一)【第一、二章】出嫁前的故事
(1)(PPT)【朗读·想象·体验】(师朗读第一、二童)用心听朗读,慢慢沉入字里行间,展开想象:你们的脑海中渐渐浮现了哪些生动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子?
(在学生描述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时,引导学生赏析有特点的语言细节,以深化学生对画面、形象的感知与体验)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涉”送氓回家,送过了一条河,一直送到顿丘,一路上,多少安慰、劝解,多少温柔缱绻。
b.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乘”:登上。“堍垣”:毁坏、倒塌的城墙。(隐含着危险)虽然危险,仍急切地登了上去,因为想早点见到那复关里的意中人。
“泣涕涟涟”“载笑载言”眼泪簌簌掉下,欢声笑语回荡。
(PPT)【小结——叙事细节的魅力:在叙事中插入有特点的细节,就能把整个情境暗示出来了,进而帮助我们进入诗歌画境之中。由此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她的细腻的情感世界。感受到她对氓深挚的、热烈的爱恋。】
(2)请同学齐声朗读:节奏——渺远、平顺之中,渐趋热烈。
(二)【第三、四、五章】婚后的故事
(PPT)自由朗读三、四、五章。并圈出直接叙述婚后生活的句子。说一说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她正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叙事性的句子】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明确:贫苦,辛劳,受到氓的打骂,受到自家兄弟的冷眼,进退维谷。
对于这样的婚后遭遇,女子又发出了怎样的心声呢?我们来把这些句子一起读一读,说一说,你们读出了女子怎样的心声?
【非叙事性的句子(比兴句,议论抒情句)】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明确:女子“悔恨”的心声。你们是从哪些画面或字眼中读出这种悔恨的心声的?
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沃若”“耽”“说”
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黄而陨”“不爽”“二三其得”
为什么女子会选择“桑”这种植物来打比方?而不是其他呢?
(1)桑是当时常见的植物,“抱布贸丝”。
(2)“桑”的特点和女子的遭遇是相通的,它的盛衰之变,多么像女子的容颜之变,爱情之变!由此我们就能理解对“桑”的选择,其实是女子“心灵的选择”,是她当时的情感与特定景物的猝然遇合。这里对“桑”的描写,就是诗经中“兴”的创作手法,表现了情与景的遇合、交融而兴发出的无限感触。
(PPT)诗人为什么不这样写?先叙事后抒情、议论,不是更符合我们写作的习惯?不是来得更顺畅?
【叙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比兴、议论、抒情】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PPT)现在对照第一、二章,感受一下,为什么女子在讲述出嫁前的故事时,好像是一口气说完的。但在讲述结婚后的故事时却好像是断断续续的?
【叙事的断裂、跳跃与情感的自然曲折:在回忆甜蜜往事时,心情是愉悦、畅快的,沉醉的。而婚后回忆中,女主人公心中涌动着悔恨、痛苦、激动等复杂的情绪而难以自制,以致断断续续的叙述,无法畅达。但正由于这是情感河流的自然曲折,所以虽然曲折,却更具汪洋澎湃的力量,正如那渐车帷裳的汤汤淇水。】
现在请大家齐读第三、四、五章,要尽可能读出这种曲折、汪洋的、长歌当哭之感。
(三)【第六章】躬自伤悼
老师过渡语:“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天下之大,却无人理解自己的痛苦,只能暗自伤悼、哀叹。最终,这种哀叹衍为六章的声泪俱下。
(PPT)在这最后一童中,这个历经命运悲喜沉浮的女子,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明确:痛苦而又清醒、决绝。你在哪里看到她清醒、决绝?哪里体验到了她的痛苦?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不思已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旦旦信誓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偕老怨
在最后的决绝之时,为什么却出现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个画面呢?
明确:在最痛苦的时候,将最美好的画面摆在眼前,产生一种巨大的痛苦和张力,进而在面对这种巨大痛苦的时候。彻底地超越它,跟所有回忆作一次彻底的诀别。由此我们就可见出女主人公在无边无际的痛苦之中,最后超拔出来的清醒、坚强与决绝。可以说,整首诗都是一次“爱的告别”。女主人公在告别时候。不是马上就决绝的,她是频频回头啊!
【总结】
《氓》产生于文学创作的朴素时代,而达自然天成的艺术胜境,足以使后世一切大手笔叹为观止。它以女主人公感情节奏的自然起伏,延展成了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塑造了女主人公生动具体的形象。这个爱之深而恨之切,恨之切却又爱之深的女子。终于以她在痛苦中的自省,在清醒中的决绝,而在我们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之源头,留下了极富个性的、动人的一笔。请大家齐读最后一章,让我们记住千百年前,曾在这个世界上深深地爱过、痛过,继而走向清醒与新生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