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展评式教学”优化学生的过程性思考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展评式教学”是在探究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评析探究成果,从而优化过程性思考,实现自我习得(领悟)。教学“隔位退位减法”,可以引导学生展评操作过程、笔算过程、纠错过程。一般而言,“展评式教学”需要做到合理安排活动任务、科学选用学生作品、引导开展深度展评。
  关键词:展评式教学过程性思考隔位退位减法
  学生计算隔位退位减法时普遍容易出错,虽然教师教学这类计算知识时反复交代什么情况下退位、如何退位、退位后怎样计算等注意点,但是统计发现,学生的计算效果仍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探究算法的教学过程存在“他主性”,过多的方法指导使得学生无法完成自我检视、反思等一系列元認知过程,导致计算错误频发。实际上,学生由“认识”到“掌握”需要一个自我内化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可在探究教学的基础上介入“展评式教学”,要求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评析探究成果,从而优化过程性思考,自我习得(领悟)计算方法及要点。
  一、教学过程
  (一)展评操作过程,明确计算方法
  教学“隔位退位减法”,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做”的方式来明确计算方法。这符合皮亚杰提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的认知发展理论。然而,仅展开“动手做”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帮助学生建立计算过程的表象,达不到实质性理解的程度。教师应在学生“动手做”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展示和评析操作过程,以加深他们对计算过程的理解。
  【教学片段1】
  (教师呈现例题:二年级同学画了204幅儿童画,一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少画108幅,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儿童画?要求学生说信息、列算式、摆竖式。学生交流讨论。)
  师小朋友们列出了算式“204-108”,也摆出了这道算式的竖式。仔细观察竖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个位上的4不够减8。
  生我发现十位上是0,没办法借“1”给个位。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不仅发现个位上“不够减”,还发现十位上“没的借”。那怎样才能借,才能减呢?请大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拨珠,同桌交流。)
  师说说怎么拨珠计算的?
  生(展示拨珠过程,见图1)我在百位上退去1个珠,十位上增加10个珠;再在十位上退去1个珠,个位上增加10个珠;最后在百位上退去1个珠,个位上退去8个珠,得到的结果是96。
  师百位上退去1个珠,十位上就增加10个珠;十位上退去1个珠,个位上就增加10个珠。这是什么道理呢?
  生这是“退一当十”。
  生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十位上的“1”就是10个一;十位是0,要向百位借“1”,就是10个十。
  师看来“退一”就是要“当十”。那最后在百位上退去1个珠、个位上退去8个珠,又是在做什么呢?
  生这是在减去108。
  师(出示图2)观察这幅图,想想怎么计算204-108?
  生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是0,先向百位借“1”,再借“1”给个位。借完后,个位上算14-8=6,十位上算9-0=9,百位上算1-1=0,结果是96。
  师说得非常清楚。个位上不用退,只需借。个位向十位借来“1”以后是多少?
  生是14。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拨珠计算204-108。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后,让学生展示计数器计算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评析操作过程。通过“操作—展示—评析”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在动手拨珠、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过程中明晰了算理,还在展示、评析的过程中熟悉了“先退位,再借数,最后相减”的算法。
  (二)展评笔算过程,建立计算形式
  数学是一门形式化的科学,形式化使数学更加简洁、精确和理性。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图像)的具象(形象)表征走向符号的抽象表征。这时,教师可在学生“动笔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展示和评析计算过程,以达到关系性理解的程度。
  【教学片段2】
  师小朋友们用计数器清楚地说明了该怎么算204-108。现在请将这个计算过程用竖式写在纸上。
  (学生笔算,教师巡视。)
  师(出示图3)观察这道竖式,说说怎样计算204-108?
  生个位上的4不够减8,向十位借;十位上是0,就向百位借;百位上是2,借“1”给十位,就在百位上点个点,表示借过了;十位上现在是“10”,可以借“1”给个位;个位上现在是“14”,够减了。然后就是100+90+14-108=96。
  师谁能再说说看:十位上明明是0,表示没有,怎么也点了一个点呢?
  生因为十位上的0向百位上的2借了“1”,现在是“10”了,可以借给个位了。
  生十位先向百位借,再借给个位,所以0上面点个点表示可以借了,也借过了。
  师被减数的各个数位借过来又借过去,容易让人搞不清楚。大家能不能将“借”的过程写出来?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师(出示图4、图5)请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写的。
  生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是0,向百位借“1”。百位要算“2-1”,还剩100;十位要算“10-1”,还剩90;个位要算“4+10”,是14。计算结果是96。
  生个位上的4不够减8,要从十位借;十位是0,就从百位借。百位借了“1”给十位,就剩下1个百,而十位就有了10个十;十位借了“1”给个位,就剩下9个十,而个位就有了4+10=14个一。14-8=6,90-0=90,100-100=0,答案是96。
  师像他们这样写,能不能看清楚是怎么退位的?
  生(齐)能。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204-108,并将被减数各个数位“借”的过程写在纸上,从而建立形式化的计算模型。随后,教师让学生展示笔算过程,评析“被减数为什么会描点退位”“各位上的数如何退位”“退位后怎样计算”等问题。从展示和评析的效果来看,多数学生不仅能正确地按步骤写出竖式,而且能完整地将运算时的思考说出来,说明他们已经在脑海中整体地建构了“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三)展评纠错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华应龙老师指出: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学习活动的发生;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展评式教学”所展示和评析的学生作品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成果的比较、辨析,强化、改正,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如果在探索新知阶段展示和评析的学生作品以正确的为主,那么在练习巩固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展示和评析一些出错的学生作品,從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回顾反思中掌握计算要点。
  【教学片段3】
  师(出示图6、图7)以下是一些小朋友做的错答,仔细观察:它们究竟错在哪里?
  生第1题,十位上计算错误,应该是9-1=8;第2题,百位上计算错误,应该是7-1=6。
  生第2题的横线应该画直一些。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不仅找到了题目中出错的位置,而且提醒了书写竖式时格式要规范。请你们将竖式中的错误之处标注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学生标注后展示,如下页图8、图9。)
  师第1题的十位上为什么要计算“9-1”?
  生因为十位向百位借了“1”,到十位上就是“10”,再借了“1”给个位,还剩“9”,所以计算“9-1”。
  师第2题的百位上为什么要计算“7-1”呢?
  生因为百位借了“1”给十位,就剩“7”,所以计算“7-1”。
  师请大家将正确的计算过程写出来。
  (学生改正后展示。)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了两个典型错例,要求学生观察、评析错在哪里。学生发现错误后,教师又让学生标明错误,从而使其他学生看得更清楚、明确。学生标明错误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辨错因、析要点。这样的练习巩固教学就不是“走过场”,而真正促使学生回顾反思了计算过程,牢固掌握了算理和算法。
  二、教学反思
  相比于其他教学方式,“展评式教学”是一种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它通过引导学生反身性的自我审视、评价、分析、改造等,优化他们的过程性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学会学习。从“隔位退位减法”的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实施“展评式教学”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设置活动任务
  活动任务是推进“展评式教学”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从操作、思考、交流三个方面设置活动任务,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有价值的探究作品(成果)。其一,操作性任务。这类活动任务对学生提出体验要求,意在获得直观性的操作成果,如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计数器拨珠”“用竖式计算”等。其二,思考性任务。这类活动任务主要由数学问题引发,以“看一看”“想一想”等形式呈现,意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三,交流性任务。这类活动任务主要以“议一议”“说一说”等形式呈现,意在考察学生做过、想过后的反应,能收到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选用学生作品
  没有学生作品就没有“展评式教学”。但并非所有的学生作品都能用于“展评式教学”。对此,教师可以从匹配性和简洁性两个方面选取学生作品。匹配性是指学生作品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具有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用。如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写“借”的过程的竖式作品,能帮助他们弄清“被减数的有些数位不够减该怎么办”“借不到该怎么办”“借到后又该怎么办”等计算问题,获得“借来之后有多少”“借出之后剩多少”“借来又借出之后结果是多少”等计算结果。简洁性是指学生作品形式和内容简明,使用起来便捷。如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竖式中的错误圈出来”的作品,表达上简洁明了,能使他们一眼看出计算错误,寻找错误成因。
  (三)引导开展深度展评
  只有展评有了深度,学生的学习领悟才能深刻。为了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展评,教师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作品如何展示。教师应该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由浅表走向深入。二是反思问题怎样提出。教师应该围绕核心知识精准地提出反思问题,启发学生深入地评价、分析、总结。三是学生展评是否有效。教师应该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表达,觉察其展评内容是否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如上述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笔算204-108,还是为405-319和800-175纠错,学生都能清楚地说明计算过程,表明其已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参考文献:
  [1] 华应龙.化错教学求真育人[J].教育视界,2015(4).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最初,当然是通过文字知道了张光璎老师,没想到,十几年前,张老师竟然坐在了我的课堂里。作为点评专家,她对我的教学给予了很多肯定和鼓励,从此,  我们开始了忘年交往。无论是教学业务,还是为人处世,张老师都给了我很多指点与提醒。我从心底里感谢她。  ——周益民  张光璎 北京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终身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期刊
在儿童文学领域,不与小说、童话相比,即便跟诗歌站在一起,散文似乎也显弱势。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精心选择了20世纪初叶至今百余年间的120多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其中,体裁标注为“散文集”的仅8部:  丰子恺《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冰心《寄小读者》;  郭风《孙悟空在我们村里》;  苏叔阳《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吴然《天使
期刊
摘要:UbD理论认为,为达到“理解”这一教学目的,最好的设计应该“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因而,倡导“逆向教学设计”,基本步骤为: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以《健康地生活》单元为例,将学生的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预期学习结果,探索基于UbD理论的初中生物逆向教学设计。  关键词:UbD理论逆向教学设计《健康地生活》  UbD(Understanding by
期刊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教学提供了诸多方便,师生能够快捷获得海量资讯,学生的学习视野得以开阔。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律能力不足以及部分家庭陪伴缺位,学生作业过于依赖搜索引擎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创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百度不到”。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一个知识点”“一次作业”的得与失,更应该为他们做好知识导航、心理续航,让学生在师长看不到的地方也能茁壮成长。  关键词:原创作业紧扣时事契
期刊
摘要:以对《2—5的分与合》这一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改进为基础,思考“简单”的课怎么上。教学的落脚点不能仅仅放在例题中承载的知识上,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优化、提升:着眼多元,让学生在交流中学;着眼历史,让学生在文化中学;着眼过程,让学生在思维中学;着眼结构,让学生在联系中学。  关键词:“简单”的课教学诊断《2—5的分与合》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调用已有经验或迁移已有知识,显得比较“简单
期刊
摘要:发展学生的應用意识,需要关注“学以致用”和“用以促学”的关系。“学以致用”讲的是先学而后以致用;“用以促学”讲的是在反复应用中促进更深刻的学习,从而达到“学用相长”的效果。特级教师王凌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反复应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运算技能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应用意识《结
期刊
摘 要:在发现中改变思维模式、修正自身立场,局部甚至整体地重新构建认知、情感、美学乃至精神体系,这样的发现就是重构性发现。“发现语文”是基于发现的语文教学科目,这种发现是教师发现教学、学生发现学习与环境催生发现的总和。在语文教育中推进和强化重构性发现,需要重新确立听、说、读、写的教学姿态和学习要求,让倾听从认知到发现、言说从跟从到自主、读解从必然到可能、写作从复现到重构,从而构建一个始于发现、兴于
期刊
摘要:儿童创造信息是儿童生长的关键证据,儿童在课堂上创造了怎样的信息?如何才能帮助儿童在课堂上创造丰富、正确的信息?以黄寅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Project 1 A profile为例,先后开展4次課堂观察,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发现儿童创造信息与教师的课前工作相关,包括大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大标准的开发与引领、大情境的创设与链接等。  关键词:儿童创造信息课堂观察大任务大标准大情境  一、主题解读:
期刊
摘要:以“任务型课堂儿童信息的产生和优化”为主题的观察和研究,分析学生在任务指引下信息的产生和优化的相关证据。观察发现,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课堂中更易产生大量信息,教师若能合理有效的捕捉和优化,便能呈现出支持学生成长的动力系统。  关键词:任务型课堂儿童信息信息产生信息优化  学习任务的设计会催生许多学习信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会影响学习信息的产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以及思维的个性化,这
期刊
摘要:“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教学可以尝试运用现象教学的根本观点——回到更真实、开放的现象上,引导学生展开更自然、深入的探究。具体地,可以让学生从现象感知开始,先直观地认识“哪个东西”是异面直线的距离,再严格地定义异面直线的距离;并提升到本质认识层面,在严格定义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这样定义”,联系之前学习的多个距离概念,归纳出“最短”这个本质特征,抽象出“点集距离”这个更一般的概念。  关键词:现象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