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向,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思维的能力,拓宽加深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解决一个问题要“想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关键词】主体 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学习积极性 思维习惯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思维、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为主线。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学的引导者,面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应该怎么去创新课堂教学,为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怎么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是对新时期教师的考验和挑战。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为了全面、深入地贯彻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根据教材,抓住小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灵活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怎样引入课堂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入课堂知识是教师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通过创设更有趣的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能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去学习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例如,在对二年级数学中“角的认识”课程进行讲解时,我运用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来引出角和直角。我首先给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角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规律”。我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和学生用品中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用多媒体展示我课前准备好的生活中有脚的东西,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学生去讨论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黑板、粉笔擦、课桌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然后在让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引出角和直角的概念,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从而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最后达到培养数学主动思维。
二、通过变式教学,开拓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的变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从而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的联系。通过变式教学,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给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去思维,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如义务教育教材中的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时的。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了?我要求学生要几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积极性和思维被调动起来,对新知识的探究引导他们去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一题多解”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去分析同一道题的数学意识,织“法”成网,串“解”成链,借“题”发挥,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不但能使学生更好更快掌握数学解题方法,使知识间融会贯通,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当学生思维处于兴奋、探索、求新的最佳状态,使其在“迷惑”与“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时,他们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中,提高了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兴趣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具体表现在,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数学思维兴趣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接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要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敢想、敢说,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讲授“平年和闰年的判断”的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们一年过几个生日?”许多学生都纷纷说:“每个人一年只有一个生日当然过一个生日”。这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他过了两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 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数学思维状态,从而主动进行思维。
参考文献:
[1]韩华.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11).
[2]王晓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群文天地. 2011(14).
【关键词】主体 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学习积极性 思维习惯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思维、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为主线。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学的引导者,面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应该怎么去创新课堂教学,为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怎么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是对新时期教师的考验和挑战。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为了全面、深入地贯彻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根据教材,抓住小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灵活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怎样引入课堂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入课堂知识是教师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通过创设更有趣的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能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去学习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例如,在对二年级数学中“角的认识”课程进行讲解时,我运用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来引出角和直角。我首先给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角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规律”。我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和学生用品中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用多媒体展示我课前准备好的生活中有脚的东西,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学生去讨论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黑板、粉笔擦、课桌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然后在让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引出角和直角的概念,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从而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最后达到培养数学主动思维。
二、通过变式教学,开拓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的变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从而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的联系。通过变式教学,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给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去思维,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如义务教育教材中的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时的。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了?我要求学生要几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积极性和思维被调动起来,对新知识的探究引导他们去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一题多解”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去分析同一道题的数学意识,织“法”成网,串“解”成链,借“题”发挥,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不但能使学生更好更快掌握数学解题方法,使知识间融会贯通,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当学生思维处于兴奋、探索、求新的最佳状态,使其在“迷惑”与“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时,他们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中,提高了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兴趣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具体表现在,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数学思维兴趣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接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要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敢想、敢说,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讲授“平年和闰年的判断”的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们一年过几个生日?”许多学生都纷纷说:“每个人一年只有一个生日当然过一个生日”。这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他过了两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 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数学思维状态,从而主动进行思维。
参考文献:
[1]韩华.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11).
[2]王晓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群文天地. 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