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70年前提出教学美育的要求,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课,语文教材以美为其本质属性之一,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
一、教师课堂语言的美化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说,每个语文教师能在语文课堂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首先就要从锤炼自己的语言做起。
(一)教学语言要有情
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那些特级教师的教学语言就是如此。无论什么样的课文到了他们的手里,都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而且能根据教材中不同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作不同的处理。他们的课堂教学语言或热烈奔放,或含蓄深沉,充满迷人魅力,如涓涓溪流浇灌学生心灵,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得到美的陶冶。
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文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在教学中用生动的语言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动心动情,去感受美。如讲读《一夜的工作》时,教师课前反复诵读课文并查找许多相关资料,一次次被总理鞠躬尽瘁感人的事迹感动得流泪。于是授课时教师也情不自禁地对学生们满怀深情讲述了总理的故事,课堂小结时又饱含热泪用一首自创小诗表达了对总理的爱戴,在教师深情的诉说中孩子们也走进了课文产生了情感共鸣,因为那一刻在孩子们眼中也看到闪烁的泪花。
(二)教学语言要有趣
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改善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讲读《我们家的猫》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读自悟后谈感受。由于是一节公开课,学生们都不敢大胆发言,正好教师发现电教教室墙壁上有一条名言“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于是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思想有多远就走多远吧。”一言既出,全场顿时活跃起来,后来课堂始终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美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汉字的造字原理、利用汉字的结构、凭借课文的情境,让学生领略中国文字的魅力。例如教学“绿”时,教师充分创设情境,激發学生想象,用眼睛看“绿”,清新一片;用耳朵听“绿”,鸟儿呢喃;用鼻子嗅“绿”,花香弥漫;用手摸“绿”,柔柔软软……让学生充分去感受汉字非凡灵动的美。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西方艺术家曾说:中国的书法、罗马的雕塑和大自然的日出,是世界的三大奇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写字教学,上好每一节写字课。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感受汉字的字形、字距所构成的优美章法布局;其次课堂上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学会认真工整书写,最后还要注重学生相互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去欣赏美、创造美。
三、阅读教学中欣赏美
小学语文课文是一篇篇凝聚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说,阅读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十分注重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情感,读出个性,说出见解,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学习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生对语言文字要有准确的感受与领悟,必须处于一个特定的语境和心境之中,这样才能发现美、感受美。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是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正如教育家冷冉所说:“有无学习兴趣,是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学习的根本前提。”例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笔者设计如下情境:先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所得,简要介绍九寨沟的方位及名字的由来。随后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课件展示出九寨沟的美妙风光:高耸的雪峰、斑斓的湖泊、茂密的森林、飞泻的瀑布、机灵的金丝猴、奔跑的羚羊、敏捷的小熊猫……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这时,让几个学生敞开心扉说说刚才的所见所感。这样借助动画情境导入新课。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
(二)品读课文体悟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师教学《杨氏之子》中,巧妙地抓住“甚聪慧”一词,由浅入深地品味文本。学生在品读过程中通过思考,明白了之所以称赞 “杨氏子甚聪慧”是因为他听得明,答得妙,答得快,回答委婉。通过“甚聪慧”一词的感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言文语言精练的乐趣,也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学生在随后的朗读中才能把课文读出了情,读出了味。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课,语文教材以美为其本质属性之一,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
一、教师课堂语言的美化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说,每个语文教师能在语文课堂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首先就要从锤炼自己的语言做起。
(一)教学语言要有情
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那些特级教师的教学语言就是如此。无论什么样的课文到了他们的手里,都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而且能根据教材中不同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作不同的处理。他们的课堂教学语言或热烈奔放,或含蓄深沉,充满迷人魅力,如涓涓溪流浇灌学生心灵,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得到美的陶冶。
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文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在教学中用生动的语言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动心动情,去感受美。如讲读《一夜的工作》时,教师课前反复诵读课文并查找许多相关资料,一次次被总理鞠躬尽瘁感人的事迹感动得流泪。于是授课时教师也情不自禁地对学生们满怀深情讲述了总理的故事,课堂小结时又饱含热泪用一首自创小诗表达了对总理的爱戴,在教师深情的诉说中孩子们也走进了课文产生了情感共鸣,因为那一刻在孩子们眼中也看到闪烁的泪花。
(二)教学语言要有趣
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改善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讲读《我们家的猫》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读自悟后谈感受。由于是一节公开课,学生们都不敢大胆发言,正好教师发现电教教室墙壁上有一条名言“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于是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思想有多远就走多远吧。”一言既出,全场顿时活跃起来,后来课堂始终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美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汉字的造字原理、利用汉字的结构、凭借课文的情境,让学生领略中国文字的魅力。例如教学“绿”时,教师充分创设情境,激發学生想象,用眼睛看“绿”,清新一片;用耳朵听“绿”,鸟儿呢喃;用鼻子嗅“绿”,花香弥漫;用手摸“绿”,柔柔软软……让学生充分去感受汉字非凡灵动的美。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西方艺术家曾说:中国的书法、罗马的雕塑和大自然的日出,是世界的三大奇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写字教学,上好每一节写字课。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感受汉字的字形、字距所构成的优美章法布局;其次课堂上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学会认真工整书写,最后还要注重学生相互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去欣赏美、创造美。
三、阅读教学中欣赏美
小学语文课文是一篇篇凝聚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说,阅读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十分注重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情感,读出个性,说出见解,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学习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生对语言文字要有准确的感受与领悟,必须处于一个特定的语境和心境之中,这样才能发现美、感受美。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是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正如教育家冷冉所说:“有无学习兴趣,是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学习的根本前提。”例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笔者设计如下情境:先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所得,简要介绍九寨沟的方位及名字的由来。随后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课件展示出九寨沟的美妙风光:高耸的雪峰、斑斓的湖泊、茂密的森林、飞泻的瀑布、机灵的金丝猴、奔跑的羚羊、敏捷的小熊猫……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这时,让几个学生敞开心扉说说刚才的所见所感。这样借助动画情境导入新课。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
(二)品读课文体悟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师教学《杨氏之子》中,巧妙地抓住“甚聪慧”一词,由浅入深地品味文本。学生在品读过程中通过思考,明白了之所以称赞 “杨氏子甚聪慧”是因为他听得明,答得妙,答得快,回答委婉。通过“甚聪慧”一词的感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言文语言精练的乐趣,也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学生在随后的朗读中才能把课文读出了情,读出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