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数学教学的传统理念也随之改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应教学理念的时候要同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对教学观念进行不断更新,多进行自我总结。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将新课程积极加入其中,从而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新发展,但是在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笔者从不等式这个教学内容出发,积极思考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不等式;积极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新课程同以往数学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逐渐变成了模块性的学习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这一独特的课程特点,充分把握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應用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从而形成教学的最优化效果。现代的素质教育理论要求基础教学工作既重视教学结论又重视教学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拥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结合教材实际内容教学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从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转换到素质教学模式,而是从教材内容和特点上进行最为彻底的改变。教师对教材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对数学模块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从中找寻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对象”。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相应的数学信息进行接受、加工和传递。由于初中数学有着独特而严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这样的科目时,只是借助于教师的讲解是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生要自主开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通过引导,把握教材的具体特点和结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主动创造,将学生对数学的思维能力培养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新课程教学方法以及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数学学科同其他科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需要进行不断的推导才能完全理解。所以,针对这一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实际中运用新课程教学方法,才能让具体的数学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充分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景与激发兴趣的合理利用
从数学大纲中可以得知,数学课程主要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相应的数学教材,让学生将自己的经历与具体的数学问题充分结合在一起,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同时也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学习。从大量的数学案例研究中可以得知,借助于有效的教学情景,构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可以将学生的数学兴趣较好的激发出来。在新课程改革中,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的飞速发展,教师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上精彩的言语,让当前的课堂变得异常纷呈,但是对这样的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总是能从中看出一些问题来。
前不久,我去听了一堂数学课,课题是一节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在导入部分,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的。具体如下:
教师:同学们,有一家书店开张了,店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视觉,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书籍。(教师将一些花花绿绿的书籍摆放出来,学生感到非常的兴奋,因为他们看到了讲桌上堆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后面的教学过程就显得不够科学合理。)
教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一本书呢?
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书本来,教师有对十几位教师进行询问,然后问大家:假如你走进书店去买书,你最想买那本书呢?买这本书会花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起来说出自己最想购买的书籍,同时将价格汇报出来,并且教师也让十多位同学起来这样进行了回答。我一看手表,时间居然过去了将近二十分钟,情景不断进行创设,学生积极性较浓,但是根本不知道这堂课到底要学习什么内容。我就觉得这样的教学情景没有进行良好的把握,应该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不会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较好的掌握。
其实,我们都知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课知识的重点是要对“退位减”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从中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但是,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加入了那么多导入,反反复复的进行引导,并没有真正将学生引入到数学课题中来。
在这堂课中,教师可以将书籍拿出来,激发学生兴趣就行,然后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可以创设一些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创设小明有40元钱,买一本《格林童话》花去35元,还剩多少钱?小花有20元钱,买了一本《三字经》需要23元,还差多少钱?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在理解了题意之后,将算式列举出来:40-35=5;23-20=3。接着在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算法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发展做出铺垫。
三、提升教材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总是担心:同样是一个数学问题,教师所讲的方法是一种,而学生应用的方法却又是另外一种,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吗?其实,这样的考虑是多余的,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空间,才能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对“乘加乘减”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我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鱼缸中共计有多少条金鱼。有学生指出,可以将四个鱼缸中的金鱼加在一起进行计算,从而可以获得相应的计算4+4+4+3=15,这是用加法的形式。而有的学生列出另外的算式4×3+3=15。甚至有学生列出算式4×4-1=15。学生对同样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根据自己的思维出发,可以获得较好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课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改变过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借助于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教材空间,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代军;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实效的浅见[J];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11期;
[2]邢庆祥;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9年0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不等式;积极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新课程同以往数学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逐渐变成了模块性的学习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这一独特的课程特点,充分把握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應用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从而形成教学的最优化效果。现代的素质教育理论要求基础教学工作既重视教学结论又重视教学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拥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结合教材实际内容教学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从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转换到素质教学模式,而是从教材内容和特点上进行最为彻底的改变。教师对教材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对数学模块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从中找寻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对象”。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相应的数学信息进行接受、加工和传递。由于初中数学有着独特而严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这样的科目时,只是借助于教师的讲解是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生要自主开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通过引导,把握教材的具体特点和结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主动创造,将学生对数学的思维能力培养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新课程教学方法以及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数学学科同其他科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需要进行不断的推导才能完全理解。所以,针对这一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实际中运用新课程教学方法,才能让具体的数学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充分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景与激发兴趣的合理利用
从数学大纲中可以得知,数学课程主要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相应的数学教材,让学生将自己的经历与具体的数学问题充分结合在一起,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同时也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学习。从大量的数学案例研究中可以得知,借助于有效的教学情景,构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可以将学生的数学兴趣较好的激发出来。在新课程改革中,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的飞速发展,教师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上精彩的言语,让当前的课堂变得异常纷呈,但是对这样的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总是能从中看出一些问题来。
前不久,我去听了一堂数学课,课题是一节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在导入部分,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的。具体如下:
教师:同学们,有一家书店开张了,店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视觉,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书籍。(教师将一些花花绿绿的书籍摆放出来,学生感到非常的兴奋,因为他们看到了讲桌上堆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后面的教学过程就显得不够科学合理。)
教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一本书呢?
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书本来,教师有对十几位教师进行询问,然后问大家:假如你走进书店去买书,你最想买那本书呢?买这本书会花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起来说出自己最想购买的书籍,同时将价格汇报出来,并且教师也让十多位同学起来这样进行了回答。我一看手表,时间居然过去了将近二十分钟,情景不断进行创设,学生积极性较浓,但是根本不知道这堂课到底要学习什么内容。我就觉得这样的教学情景没有进行良好的把握,应该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不会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较好的掌握。
其实,我们都知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课知识的重点是要对“退位减”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从中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但是,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加入了那么多导入,反反复复的进行引导,并没有真正将学生引入到数学课题中来。
在这堂课中,教师可以将书籍拿出来,激发学生兴趣就行,然后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可以创设一些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创设小明有40元钱,买一本《格林童话》花去35元,还剩多少钱?小花有20元钱,买了一本《三字经》需要23元,还差多少钱?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在理解了题意之后,将算式列举出来:40-35=5;23-20=3。接着在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算法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发展做出铺垫。
三、提升教材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总是担心:同样是一个数学问题,教师所讲的方法是一种,而学生应用的方法却又是另外一种,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吗?其实,这样的考虑是多余的,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空间,才能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对“乘加乘减”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我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鱼缸中共计有多少条金鱼。有学生指出,可以将四个鱼缸中的金鱼加在一起进行计算,从而可以获得相应的计算4+4+4+3=15,这是用加法的形式。而有的学生列出另外的算式4×3+3=15。甚至有学生列出算式4×4-1=15。学生对同样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根据自己的思维出发,可以获得较好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课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改变过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借助于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教材空间,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代军;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实效的浅见[J];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11期;
[2]邢庆祥;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