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 我们知道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其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学习成绩上,往往形成好、中、差三类学生。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更有实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呈阶梯式的作業与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去完成。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当然在实施分层作业过程中,还要结合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分层、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个人在小组晋级激励等方法,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着眼培养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下面谈谈本人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C、B、A三个组。 C组(宏志组)为优生分一大组,B组(提高组)为中等生分一大组,C组(奋进组)为学困生分一大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同时告诉他们,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量化,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晋级。如果學习表现好,A组同学可以晋级到B组,B组的同学可以晋级到C组,C组的同学可以晋级为“数学之星”;相反表现不好的同学也会面临降级的可能,每个星期量化统计一次,评价他们一个星期以来学习的情况,让他们学习起来有了目标和动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一个表格对他们进行分组。
分组后学生有了奋斗的目标,学习劲头上来了,课堂气氛也热闹了起来。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作业分层
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分层分组,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为此,教师每天必须把握好当天所学的核心知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给学生去完成,作业大致分为基本作业(A组题)、提高性作业(B组题)、探索性作业(C组题)。要求A组成员完成A组题,侧重巩固基础,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 ;B组成员完成A/B两组题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C组成员完成B/C两组题,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
三、作业分层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只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而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屮的进步和成长,不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为了改变这种评价状况,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评价与分层作业紧密结合的方法。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分层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探究和思考, 对于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学生每节课进行积分量化;学生作业评价也是按同一层次标准评价,不同层次之间不进行评价,只要达到本层次的标准和要求都可以拿到满分;对同一层次的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两方面进行量化和比拼,从而比较客观反映每个学生每周的学习情况。
实践表明,实行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给予了学生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四、晋级激励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措施,学生才会努力争取进步。基础差又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定为A组成员。在和家长协商后,要求学生在校就独立完成当天学习内容最基本的习题,不能解决的问题由C组对应的同学进行辅导。其家庭作业只要求完成A组题则可,另外作业要求家长签名和C组对应的同学辅导把关,尽量保证作业按时完成和质量,只要他在一周内其积分达到本层次组前三名就可以晋级B组成员,辅导他进步的C组成员也会晋级为数学之星。这种调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学习态度好、基础一般的学生,定为B组成员。B级的学生布置配套B组练习题,着眼于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给他们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一周内其积分达到本层次组前三名就可以从B组晋升为C组。若积分排到后三名则降为A组。C组成员为基础好和学习能力强以及由B组晋级而来,对于这部分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重视课后自主的探索,提高数学的素养,虽然他们不用做A组题,但他们通过辅导A组成员也会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规定C组成员一个月内必须帮助至少一名对应的A组成员晋级为B组,否则会将为B级。学生在这样滚动式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总之,分层作业是因材施教一种体现,激励晋级合作交流是促使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是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取愉悦的心理体验,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C、B、A三个组。 C组(宏志组)为优生分一大组,B组(提高组)为中等生分一大组,C组(奋进组)为学困生分一大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同时告诉他们,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量化,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晋级。如果學习表现好,A组同学可以晋级到B组,B组的同学可以晋级到C组,C组的同学可以晋级为“数学之星”;相反表现不好的同学也会面临降级的可能,每个星期量化统计一次,评价他们一个星期以来学习的情况,让他们学习起来有了目标和动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一个表格对他们进行分组。
分组后学生有了奋斗的目标,学习劲头上来了,课堂气氛也热闹了起来。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作业分层
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分层分组,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为此,教师每天必须把握好当天所学的核心知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给学生去完成,作业大致分为基本作业(A组题)、提高性作业(B组题)、探索性作业(C组题)。要求A组成员完成A组题,侧重巩固基础,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 ;B组成员完成A/B两组题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C组成员完成B/C两组题,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
三、作业分层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只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而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屮的进步和成长,不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为了改变这种评价状况,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评价与分层作业紧密结合的方法。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分层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探究和思考, 对于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学生每节课进行积分量化;学生作业评价也是按同一层次标准评价,不同层次之间不进行评价,只要达到本层次的标准和要求都可以拿到满分;对同一层次的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两方面进行量化和比拼,从而比较客观反映每个学生每周的学习情况。
实践表明,实行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给予了学生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四、晋级激励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措施,学生才会努力争取进步。基础差又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定为A组成员。在和家长协商后,要求学生在校就独立完成当天学习内容最基本的习题,不能解决的问题由C组对应的同学进行辅导。其家庭作业只要求完成A组题则可,另外作业要求家长签名和C组对应的同学辅导把关,尽量保证作业按时完成和质量,只要他在一周内其积分达到本层次组前三名就可以晋级B组成员,辅导他进步的C组成员也会晋级为数学之星。这种调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学习态度好、基础一般的学生,定为B组成员。B级的学生布置配套B组练习题,着眼于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给他们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一周内其积分达到本层次组前三名就可以从B组晋升为C组。若积分排到后三名则降为A组。C组成员为基础好和学习能力强以及由B组晋级而来,对于这部分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重视课后自主的探索,提高数学的素养,虽然他们不用做A组题,但他们通过辅导A组成员也会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规定C组成员一个月内必须帮助至少一名对应的A组成员晋级为B组,否则会将为B级。学生在这样滚动式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总之,分层作业是因材施教一种体现,激励晋级合作交流是促使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是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取愉悦的心理体验,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