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何处去

来源 :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19860525a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2017年12月,我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生命的交替。
  那是在跟父亲闲聊的电话里,快要结束时,他忽然提起老马,于是我的眼前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老马那张脸来。他总是面色红润,一幅闲散的样子。
  但接下来父亲的话,却让我愣住了。
  他说:“我有没有告诉你,老马死了。”
  我感觉我的心明显一顿,大脑“嗡”的一声响。我问:“怎么回事?”问这句话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喉咙发紧,声音微微颤抖。
  父亲说,老马一个星期前突发脑溢血,他像平时一样开那辆老旧的蹦蹦上街,吃过早饭后,他在蹦蹦上等客人,正跟人说笑时,忽然掉地,等救护车来的时候,他已经没了心跳。
  我听完整个人都是呆的,我不禁在心里想,也许是假的,同时却又清楚地知道,这不可能是假的。谁会拿别人的生死开玩笑呢?
  我还想问更多细节,父亲却说,等我回去再说。
  挂完电话,我久久地坐着,没有流泪,但却觉得无比难过。
  连续好几天,我总是正在上班或者下班的路上,或者在任何时候,冷不丁地想起这件事,如此反复之后,我终于跟自己确认,老马已经死了这件事。
  一个月后是春节,我回了老家。
  父亲去车站接的我,在车上我又想起这件事,我问更多细节,忍不住叹息,父亲说,老马年纪也不小了,六十多岁,也是正常。
  车停在我家院子里,一下车我就忍不住看向了老马的家,大概距离我家30米的样子,红色砖墙隐在几棵光秃秃的柿子树后,屋顶和记忆里一样炊烟袅袅。因为湖北冬天很冷,不通暖气,镇上的人都用火炉取暖。
  几只鸽子在屋顶四周的忽而起飞忽而停落,我知道那是马小安养的鸽子,很多年前我还没去外地工作就见过。
  我忽然有些难过,盯着老马家的房子出神,远处的山色渐渐朦胧,这预示着冬天的夜晚已经降临。
  我望着周遭熟悉的一切,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悲戚。
  我仍然不肯相信,老马怎么就死了呢。他的音容笑貌,他说话时的小动作,全都如此清晰地在我脑海里闪动,可这个人却已经不存于世了。
  回家的第一个夜晚,我失眠了。

2


  闭灯之后,我的眼睛渐渐适应黑暗,室内物品的轮廓一点点清晰,但夜色里的它们和开着灯的时候完全不同。
  我往窗外看了一眼,忽然想起老马,然后我顺手又开了灯,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往被子里缩了缩,我才知道,原来我是在害怕。
  于是这一整夜我都没敢关灯,失眠到半夜,我的脑子里全都是关于老马的记忆,像一条小溪一样,缓缓流入了大海。然后一条巨鲸游过,所有的记忆像水花一樣喷薄而出。
  我先是想起了记忆里,关于老马最早的回忆。
  那时候,我大概八九岁,我从家门口往镇中心走,经过一架桥时,有些熟悉的面孔在桥上聊天,其中就有老马,他叫我黑罗汉。明明是个姑娘家,被这样叫,瞬间委屈起来,我瞪他一眼,只见他笑嘻嘻的,眼睛微微眯起,穿着汗衫,手里拿着蒲扇,头发剃掉了,看上去光亮亮的。
  我不理会他,径自走了。
  仿佛是从这以后,他只要见到我,就叫我黑罗汉。所以本能的来说,我对他是相当厌恶的。
  这种厌恶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我读初中。
  初中要去县城,而那时候我父亲还没有成为有车一族,我们只能坐蹦蹦去县城上学。而老马是我们村唯一一个开蹦蹦的,尽管他才50来岁,但在我看来他已经是个老人了。
  没错,从我有记忆以来,他就是个老头。
  我必须和别人一样坐他的车去县城,大概不到十公里的距离,一个人一块钱,我和其他人一样,需要在学习住宿。每周五下午在校门口等着,在一堆蹦蹦里,认出他的蹦蹦,然后门口坐他的蹦蹦回家,每周日下午再坐蹦蹦到学校。
  有一次,我和女同学耽误了一会儿,想着老马的蹦蹦肯定早已经开走了,我正思索要去电话超市打电话让我爸骑摩托车来接,可我一走到校门口,就看到了老马,和他那辆用牡丹花床单做成的挡风帘的蹦蹦。
  他一看见我,就大声喊我,那一刻我真怕他叫我的绰号,还好他叫的是我的名字。
  我松了一口气,朝他跑去,他说:“你怎么才出来,就等你一个!”
  略有埋怨的话,却让我心里一暖。
  我坐进拥挤的车厢,往前看,能透过那扇被风吹开的挡风帘,看着他的后脑勺,小时候的偏见,大概就是那时候消散的。
  因为我长成了十五六岁的少女,所以他再也没叫过我黑罗汉,只偶尔在我家开玩笑时,说小时候那样叫过我。
  而我,虽然仍不喜欢这个称呼,但对此却不觉得讨厌了。
  之后,我继续长大,他继续老去,读完三年初中,我要去市里上高中了,不用再坐他的蹦蹦,而是坐班车往返。
  那辆牡丹花床单改的挡风帘的蹦蹦,永远停在他家门口,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坐过。
  而老马,不开蹦蹦接送孩子们的时间,几乎都在我家打扑克,因为我家是小商店。老马嗓门大,容易情绪激动,印象里有很多次,他因为打牌和人拌嘴,我看他脸红脖子粗的叫嚣着,然后气呼呼地摔门而去。
  第二天,他又背着手,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继续和昨天的牌搭子打扑克,赢了就笑哈哈,输了就愁眉苦脸。
  后来,我又去外地上了大学,更少见到他了。

3


  大三那年寒假,一场大雪封路,我坐的班车不得不停止前进。
  我给父亲打电话,他说摩托车也不敢走,最终是老马去接的我,因为蹦蹦是三轮车,跑得稳。   他穿着破旧的军大衣,戴着一顶仿佛戴了一辈子的黑色皮革绒帽,穿着长筒靴,骑着蹦蹦,发出蹦蹦特有的声音出现了。
  他在车窗外叫我的名字,司机准我下了车,我上了车后,熟悉感扑面而来,那些在这辆蹦蹦上经历的画面,一下子涌进我的脑海。
  我从挡风帘被风吹起的缝里去看他,只看到他毛茸茸的帽子,我不禁审视这辆蹦蹦。它已经很旧了,那张牡丹花床单改的帘子,已经破了许多个洞,风丝丝缕缕地往里灌,扑在我脸上。
  回到家后,父亲和母亲在门口等我,对老马说了好多句谢谢,给他钱,他嘴上说不要了,最后还是收下了父亲递过去的十元纸币。但他从腰间的零钱包里,找了八块零钱。
  这下轮到我妈客气了,说不用找了,老马严肃起来:“这怎么行,是多少就多少。”
  然后开着蹦蹦,气势汹汹地稳稳停在地自家门口。
  我忽然问我母亲,现在蹦蹦怎么收费?我妈说,涨价了,两块了。
  我哦了一声,是该涨价了。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外地工作,起先一年回去一次,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变得恋家起来,一个季度回家一次,几乎每次都能见到老马,但我们几乎没再有过对话。
  后来,我带男朋友回家,订婚,结婚,生孩子,按照我的人生步骤,而他,和这附近所有的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步骤。
  我们那一片,因为修了国道,大家都搬来路边,房子一栋挨着一栋,邻居们早起干活,饭后闲聊,像最普通的邻居们一样常打照面。他们互相了解彼此的近况,但又有着该有的距离,需要帮忙的时候会搭把手,也会私底下互相说对方的不是,没有亲戚之间的关切,但一个人若在你的生命里度过了20多年的光阴,忽然间没了,总是让人觉得难过。
  就像知道老马的死讯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有一种茫然的感觉。
  我总是不经意去看他住的房子,几天后那辆永远都停在那的蹦蹦忽然不见了,我问父亲,他说昨天有人把它买走了。
  几天后,我就在街上看见那辆蹦蹦,换了一个司机大叔,也是我熟悉的面孔,我叫不出名字,但我隐约记得他更年轻时候的样子。
  那张牡丹花床单做的挡风帘被换成了一张类似油布的青色的防水布,现在坐蹦蹦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几乎都买了车,送孩子们上下课,像幼儿园和小学已经有崭新的校车了。
  再也没有见过周五放学后,蹦蹦成群堵在校门口的盛况了。
  元宵节前一天,我姥姥要上街,又不愿意让我爸特地送她去,站在路边许久,忽然有些感慨地说:“老马走了,上个街都麻烦了。”
  据我所知,后来姥姥已经很少上街去了。

4


  我离开家的前几天,马小安来我家买烟。
  我看着比我高的马小安,忽然愣住了,记忆里他还很小,总是在老马的腰包翻零钱,被老马一顿叫骂,然后欢欢喜喜地来我家买零食,捏着五毛钱能进来分三次买,我为此还对我妈抱怨过。
  而现在,他长成了十八九岁的少年,他还是马小安,却不是我记忆里的马小安,他大手一挥买了一包60块钱的中华烟,在门口点了一支抽完就走了。
  我看着他的背影,和他小时候来买辣条的背影,一点点重逢。
  又下雪了,我望着不远处的青山,和山顶上装的风力发电机,再看看我家屋后这一大片竹林,以及我家刚刚建成的二层小楼,以及那棵皂荚树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杏子树。
  这个地方一切都变了,但我仍记得它从前的样貌,记得我在每一个地方玩过,走过,就像我记得老马第一次在桥上叫我黑罗汉的样子,甚至记得他脸上的笑,和他穿的衣服,可它只能存在于我的记忆,或者我的梦里。
  梦里,这个地方原有的风貌,哪里有一棵树,哪里有一几根杂草,哪里曾是我玩捉迷藏不会被找到的地方,但这些地方都被其他的东西所取代了。
  但是,我能够确定的是,这个地方永远是这个地方,不管这里如何变化,每当回到这个地方,我的心就格外宁静。
  离别的那天,跟父母聊天,我忽然想起一些曾经记忆里的老人,一一问起,然而无一例外,都去世了。
  我说,什么时候走的。
  他略略思考然后告诉我一个时间。
  我努力回想和他们每一个人的交集,不由感慨萬千,再过一些年,等我老去的时候,我曾认识的那些人也会像这样离去,如星辰坠落。
  如同我的父母,也终将离我而去,我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竹林,我们的池塘都会变样。
  在此之前,在我父母,在我祖辈之前,大概也是如此。
  在这一小方天地,从古至今,从今往后,会自然而然地完成一代又一代生命的交替。
  而我也终将在这场交替中离去,可我的孩子却不会再见到我曾认识的那些人们,不会坐蹦蹦去上学,亦不会对我曾长大生活的这一片土地有任何感情。
  想到这里,我不禁难过,但我又不得不继续踏上旅途。
其他文献
看你还能混几年  在喧哗的CBD中,霓虹色摩天大楼是黑夜的眼睛。身处在一座有20个这样街区的城市,我却常常觉得,它们的沸腾与繁华,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提醒我,静也是在城市中生存的另一种可能。  我身边的朋友们周末爱聚餐、唱K、蹦迪,我却只喜欢宅在家里看书看剧。就连我妈都说我过于懒惰,不爱动,不阳光不活泼。可是奈何我一进KTV就头疼,吃饭超过三四个人就没兴趣。  研究生第二学期的暑假,学校要求我们自己找
期刊
1.像男人一样拼  大城市更多的机遇带来了相对平等的机会。在这里,没有人会因为女性的身份而被轻视,相反,快速发展的环境督促她们进步。更好的城市建设、教育医疗,让她们时刻状态在线,而不再用示弱来解决问题。更浓的艺术人文气息,更新的潮流资讯,为她们的斗志加分,心向光明未来。不得不说,深圳女性,有时就像男人一样拼。 2.无需依靠和从属  深圳女性很早就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一个人要想被他人接受,并且被他人
期刊
罗依出生于广西柳州,一座充满民族风情的历史新城。彼时,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中华大地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改革,生机勃勃,充满机遇。  在父辈的庇护下,罗依度过了童年时光,直在17岁之前,一直过的都是“二世祖”的生活,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困苦、饥饿对她来说,只是影视情节,她的人生,像设置好了路线的列车,有条不紊地向前行进着,在一个个轻松如意的站点上孜孜不倦地感受幸福。  然而,2017 年的夏天,
期刊
艾青凭一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自己现代诗坛的祭酒地位,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民国保姆形象。许多年过去,保姆似乎不怎么淳朴了,雇主似乎也不怎么宽厚了,雇佣关系日益紧张。2017年6月22日,杭州保姆纵火烧死雇主一家四口,更使艾青树起来的保姆形象遭遇毁灭性打击。近几年,家政服务开始向高端发展,大学也有了家政服务专业,但尊严和风度永远不可能明码实价地买卖,专业化和规范化已不能成为保证雇佣关系和谐的唯
期刊
“女版林永健”  当吴珊卓第一次读到《杀死伊芙》的剧本时,她压根没意识到自己会是制片方考虑中的主角人选。“她以为我们要她演某个配角,但肯定不是伊芙。”《杀死伊芙》的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后来说。  原因两个:第一,她是亚裔;第二,她不漂亮。吴珊卓在金球奖颁奖礼上  眾所周知,好莱坞素有心照不宣的传统,第一女主角的人选,亚裔极少,不漂亮的也极少。而吴珊卓,这个韩裔女演员,不仅不够传统意义上“漂亮”的
期刊
1  艾琳是在陈宇一穷二白的时候出现的。当时,陈宇大学刚毕业,一个人在外打拼,无房、无车、无存款,工作找得也不好,一个小私企,各种福利都没有。但是,艾琳没有嫌弃,她只是觉得陈宇从农村出来,人比较实在,能吃苦。而一个人能吃苦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能奋斗出来。  陈宇特别感激艾琳,下决心要努力拼搏,打下一片天。在艾琳的鼓励和帮助下,陈宇从小私企辞了职,开始自己做贸易,一点一点,一单一单。在此期间,艾琳也
期刊
在这幢楼里住了十几年,除了自家楼层的邻居,跟其他楼层的邻居其实不熟。有的只是面熟,更多的邻居因为这些年租客渐多,进进出出都是陌生脸孔。  但是,最近一周,在电梯里遇到几位邻居,印象颇深。  周一傍晚,下班回家,和一对母女一起进电梯。她们先进电梯,进去之后,就背对电梯门,面对大面镜子站着,照镜子。我面对电梯门站着,和她们背对背。  电梯到二楼的时候,我听见背后的年轻母亲在说:“哎呀真是太丑了!我明天
期刊
《老师·好》这部电影,讲了一群1980年代的高中生和老师斗智斗勇的故事。于谦老师扮演的班主任苗宛秋是老牌优秀教师,学生却鱼龙混杂,学霸、官迷、告状精、小混混、普通群众……  班长安静是苗老师的得意门生,她给重回课堂的街头混混洛小乙补课,被告状精拍照交给老师,有图有真相,罪名是谈恋爱。  为了拿回那张证据照片,洛小乙策划了一出调虎离山。他把苗老师的自行车挂到操场上,引起全校骚动,待苗老师被引到操场后
期刊
20年前,她15岁,他19岁  秋晓阳才放下行李,便跑到陈一致家去。两家相隔不过一公里。秋天的风,将她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吹拂得舒爽起来。她仿佛回到15岁。  15岁的时候,她的个子还没怎么开始长,而陈一致已经长成了高高大大的模样,她得使劲仰头跟他讲话。  “你晚上干啥呢?”她从来不叫陈一致的名字,总是使劲仰着头,看着他的眼睛说话。  陈一致那年19岁,有好看的眉、好看的眼、好看的鼻梁、好看的唇……
期刊
八岁的龙四,隐隐有了倾城之美  我的母族世代出美人。而近代最有传奇色彩的,便是我的太外婆。  太外婆姓龙,家中排行第四,坊间称为龙四小姐。不要将这个小姐与民国时代那些家产万贯的小姐划上等号。这个小姐,是赞扬她的容貌和她的女红,及女德。  龙四的爹,是个读过幾年私塾的小地主。他本来也只想着像普通小地主那样混个肚儿圆,可当他发现自家的几个女儿都比一般人家的女儿漂亮时,突然地,就生出了一点小野心,他想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