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等学校EDA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结合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从课程内容定位、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对EDA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此项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效促进了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EDA;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任志平(1980-),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党瑞荣(1957-),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陕西 西安 710065)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石油大学教学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S030109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6-0104-01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和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基于计算机的EDA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将电子系统的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结合起来,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降低了工程的开发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已成为当今电子系统设计的主流。[1]面对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如何有效定位EDA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EDA课程改革值得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EDA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连贯性,重点不突出
  EDA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其内容上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现有的许多教材内容上更新速度慢,缺乏时代性,难以全面展示EDA技术的新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2]编写上缺乏完整的课程观,体系结构松散,重点不突出,理论叙述多而配套的教学实验和检测习题少,导致学生对课程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对课程内容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封闭,方法单调,教与学结合不紧
  传统的EDA教学方式具有封闭性。学生在封闭的课堂环境下获取EDA知识,缺少灵活多样的课外辅导以及多渠道的信息交流。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方式单调,互动有限,传递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均受到制约。教学过程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只重视考纲圈定范围内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于技术发展的探索,只重视设计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EDA设计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所有这些均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不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
  3.实验模式僵化,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受投入的人力、物力及学时数等条件的制约,现行实验项目缺乏新意,模式单一,实验教学仍以教师为核心,沿袭传统的“课前预习—教师讲解—课堂实验—递交实验报告”的教学方式,[4]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很好体现。另外多数情况下,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课程,实验考评在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不高,并且实验成绩多依据实验报告书写是否全面、认真来给定,而这些因素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缺乏有效的激励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实验,懒于实验,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EDA教学改革与实践
  1.课程内容定位
  EDA课程内容改革以“展现专业特色,精炼课程重点,明晰教学思路,突出能力培养”为目标。依据市场需求,立足专业特点,结合课程整体结构,将内容调整归纳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即以围绕培养学生自顶而下的层次化设计思想为中心, 以硬件描述语言为设计表达手段,以EDA软件为设计开发工具,以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下载及硬件验证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电子系统的开发设计,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在内容上删除了学科间重复的部分,补充了EDA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针对硬件描述语言语法丰富,表达形式多样的特点,增加了大量实例,结合应用对编程要点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在可编程逻辑器件部分,缩减了对器件结构的详细介绍,针对器件的特性,重点使学生学会选择和配置器件;开发软件方面以Altera 公司的Quartus II软件作为平台,在实验系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EDA设计的完整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围绕上述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配套实验和课后习题,将教与学,学与练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突出专业发展方向,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素质的目的。
  2.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改革重点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过程更生动、教学效果更明显、能力培养更突出是教学方式改革的关键。实践中我们将传统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引入便捷灵活的网络教学,形成了“黑板+多媒体+课程网站”的开放式EDA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信息量,加强了教学互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所形成的教学方式中,黑板教学着重体现“少而精”,借助黑板空间简单明了地勾勒出知识的体系结构,层次清楚地展现授课重点,使学生对授课内容有清晰、系统的认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生动形象,将大量EDA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灵活、高效传递给学生,并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优化多媒体课件, 将EDA软件演示和仿真分析融入课堂,使教学方式更具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在边学边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优势构建EDA技术课程网站,一方面为师生在线互动搭建了便捷的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互补,另一方面整合了各种优势教学资源,将课内学习进一步拓展到课外研究,为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EDA课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有针对性、分层次、分阶段地实施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EDA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
  (1)更新实验观念,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实验观,首先转变教师在实验中的地位,要敢于放“手”,学会放“手”,变主导为引导,强化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中。在开放、宽松、自主的实验环境下,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增长技能、发展能力。
  (2)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情况,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在重视基础实验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大综合性实验的开发力度,提供背景明确、构思新颖、启发性强的题目,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解决实验问题,培养创新型思维。
  (3)突出实验教学重要性,健全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针对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一方面使学生在思想上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突出实验教学在增强工程能力中不可代替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实验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实验考评机制,重视思维方法,强调实验过程,增设实验技能实时考核, 按实验项目的设计层次、操作技能以及实验分析能力确定实验成绩,提高学生对实验环节重视程度的同时, 体现学生的实际设计技能。
  (4)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工程创新意识。EDA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工程实训和科学研究等环节。课程设计中通过推出较多数量的EDA应用题目,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类型题目,查阅资料, 编写程序、完成设计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规范的研究方法。毕业设计环节侧重EDA技术的实际应用,在题目中引入系统优化、外围接口、性能匹配等具体的工程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 积累工程经验,强化工程创新意识。工程实训环节吸引各类专业的学生参与到EDA实践中来,学科交叉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课外创作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EDA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团结协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融入科研活动, 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EDA教学改革开展几年来,始终坚持以面向社会、满足需求、顺应发展、突出能力、增强创新为目标,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了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教改的推动下,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省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同时在陕西省大学生TI杯电子设计竞赛,“ALTRA杯”电子设计大赛等电子竞技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践证明:EDA教改对于优化教育资源,明晰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王乐毅.EDA 技术与PLD 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原则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3(2):17-20.
  [3]王育培.从封闭走向开放——试论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构建[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12(4):13-16.
  [4]陈彦涛,杜章永.加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2010,(36):163.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价值多元的世界,与过去价值一元的世界截然不同,“多元”充斥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培育个体有能力的思考与做成熟的判断,建立一个成熟的社会,高校不能置身事外。许久以来,高校一直将价值教育等同于思想教育,特殊年代更是等同于政治教育,忽略了个体对价值进行自我反思和判别的自然属性。现代社会的发展处于一种加速度的状态,不同价值行为和观念也是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涌现,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迅速适应和融入价值多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作为教育部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调动本科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结合沈阳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机械工程系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对实施过程中管理方式、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建立起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运行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创新实验;长效机制;实践能
期刊
摘要:以高职工科职业能力标准为例,论述在高职工科院校实施艺术教育具有辅德、益智和健体等不可替代的多元价值,其功能既在当下,又在长远。对于开启学生多方面智能,拓宽学生职业能力,满足学生深层次发展愿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工科;职业能力;标准;艺术教育;价值  作者简介:徐俐(1957-),女,河北玉田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谷荣(1981-),
期刊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继续教育日益显示其重要性。运用校本培训形式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模式。结合学校实践,从校本培训的特点、优越性及构建有效模式的思考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  关键词:校本培训;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欧阳霞(1975-),女,江西吉安人,东华理工大学思政部,副教授。(江苏抚州344
期刊
摘要:基于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由此带来高校老校区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各高校纷纷开始在郊区兴建新校区。因而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的后评价就尤为关键,建立一套适用的后评价指标体系也就至关重要。为此,通过与企业(盈利性项目)对比分析,提出了高校新校区财务效益后评价的概念及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最后总结出适用于高校新校区财务效益后评价的5个指标。  关键词:新校区;财
期刊
摘要: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聘任、培训、考核和激励等方面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鉴于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应系统化地建构基于“多元性、前瞻性、务实性和适应性”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体系,规范对兼职教师的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  作者简介:马瑞贤(1982-),女,河北安新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部,讲师;赵永新(1970-),男,河北献县人,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期刊
摘要:新时期,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并抓紧落实。和谐社会为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师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何在弘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上做到师德建设与时俱进?在深入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与要求的基础上,从师德管理与师德教育两方面初步探索了和谐社会下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师德管理;师德教育;中小学教师  作者简介:龚明寿(196
期刊
摘要:分析了GIS专业的学科特点,明确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在GIS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和导师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并以GIS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例进行说明与探讨,总结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GIS;导师制;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作者简介:吴德华(1976-),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杨冰(198
期刊
摘要:终身教职制作为美国大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事制度,是美国教师聘任制的中心,其在教师职业安全保障、学术自由维护、创新思维培养以及人类优秀文明的传承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对美国终身教职制的分析与借鉴对我国当前高校教师聘任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终身教职制;教师聘任制;美国高教  作者简介:徐娜(1987-),女,江西宜春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温文君(1986-),女,江
期刊
摘要:学科与专业建设是大学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特色专业的建设作为体现高校特色和品牌的关键,离不开学科建设的支撑。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积累的成果和优势资源,就可以完善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加快特色课程的建设以及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培养,从而提高特色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特色专业;学科建设;教师队伍  作者简介:李莉(1974-),女,山东青岛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高献伟(19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