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与家长因为共同的教育目标而走到一起,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从学校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产生了求学者,就有了教师这一职业,也就自然的有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都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二者的真正合作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一、正确认识学生是教师与家长建立互动关系的中介
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在教育的世界里是以学生为中介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这种互为对方性的关系,“中介性”是其显著特征。教育家瑞吉欧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的。在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教师与家长交往之前,往往是通过学生,彼此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就使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具有了中介性的特点,在这个人际关系中,教师是主导方面,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有关学生的信息,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也是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学生的存在是教师与家长关系确立的必要条件,学生既是联系教师与家长的桥梁、纽带,也是教师与家长产生各种矛盾的根源,又是教师与家长交往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的直接交往,更重要的取决于第三者——学生。
可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两者的隔阂与分离却有可能损害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心灵造成莫大的伤害。
二、正确认识教师与家长关系的互动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目前,随着终生学习概念的提出,学校的教育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终结性的教育,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学生受教育的渠道,而电视节目、报刊、光盘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主体,其中的不良内容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从学生的生活空间看,家庭活动形式逐步由开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闭式(单元型),这导致孩子难以广泛体验各种社会关系。所以,家长们在教育中产生了种种困惑,需要正确的引导,而教师在教育中感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和谐,因而需要改变家庭教育的现状。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互相交流教育信息,形成教育合力,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不同
在现实社会里,家长和教师的目标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但由于由于教师与学生家长双方的教育素养水平不同,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学生出现问题的认识不同,理解也不同,产生的教育观点、内容、方法不尽相同,致使双方产生心理分歧,因此相互之间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有的是因为教学、教育过程中缺乏沟通,而轻率地指责对方;有的是对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要求不同而引起的矛盾;有的是因为教师和家长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孩子的理解和感情色彩不一样而发生的矛盾等等。因此,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学生、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所抱态度不同
教师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家长同样也是千差万别的,无论对于什么样的家长,或工人、或农民、或知识分子、或领导干部,或脾气好的、或性格暴躁的,或关系近的、或关系远的,教师都应平等公正、一视同仁、以礼相待。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难所造成的,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也有的学生存有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等等。为此,教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把责任推给对方。这时教师既不能对家长采取命令的态度,也不能对家长采取迁就的态度,只能以教师的威望与家长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和家长一起实事求是地分析,共同研究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批评要慎重、中恳,理解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情感,以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来教育学生。
(三)教师和家长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心理沟通
教师和学生家长交往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由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并没有一种组织隶属的性质,双方的关系是松散的。所以双方交往的内容、形式、数量也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此外,有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与心理沟通造成的。这些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教师也许不了解家长的想法,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能及时听取教师的意见,因此而产生矛盾。还有,因教师与家长缺乏互通情报,因而对学生的情况不能全面了解,做出的评价也是各执一词,所以造成了教师与家长关系互动的阻碍。
(四)教师与家长互动中双方地位不平衡
教师与家长互动中双方地位不平衡,表现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教师指挥,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或家长缺乏参与学生教育的意识。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是家长不了解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不知道影响教育的因素的复杂性,特别是不了解许多因素是教师难以控制的。因此,每当学生的成绩不能使他们满意,或学生表现不好时,学生家长就对教师产生不满责怪教师。同样,教师可能因为过多重视自己的工作而忽视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从而责怪家长没管好孩子,没有主动配合教师工作。这样由于缺乏换位思考,也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三、建立新型的我——你关系 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转换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仅靠学校或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要由:被动的我——你关系转换到新型的主动的我——你关系,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过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教师是专家,家长是受教育者。家长对学校教育机构和教师的教育需求比较单一,往往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现在,家长的教育需求与参与意识发生变化,家长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规划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应该同样是教育者,是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好孩子,而结成的平等合作者。
(二)对话:最佳的沟通方式
无论是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还是在教育出发点上的分歧,只要形成直接冲突,就必然会带有感情方面的冲突。因此感情疏通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必要手段。化解冲突可采用以下途径:——对话:最佳的沟通方式。对话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互相说出心理话,顺利达成教育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相容。而对话要求多种声音,正如“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种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互相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和精神的互相承领。”,而处于对话场景中的教师和家长地位应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肯定的。
(三)加深理解,相互尊重
让人感触最深的有这么一句话:相互理解是对他人的道德。伽达默尔说:“宽容并非弱者的表现,而是强者的表现”。而且,“宽容将再次成为所有道德中最为罕见的德性”。相互理解涉及到双方的“言”与“行”。人的最本质的意义都是通过这两者表现的。主体之间的对话,既有“言”的对话,又有“行”的对话。教师与家长之间即使没有言语的对话,如果遵循同一要求如相互宽容去行动,也有助于形成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的关系,从而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教师与学生家长虽然社会角色不同,但任何一方都不能采取凌驾于对方之上的态度。教师和家长只有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利于教育孩子,孩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百分之百,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爱也是百分之百,同时,家长希望教师能够和自己的想法一样,但事实是,一个学生对所在学校或班级来说只是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教师必须把百分之百的期望和爱分给每个学生。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都能够换位思考,彼此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良好的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关系是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需要,而教师与学生家长互动关系中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的纽带,只有充分发挥这一纽带作用,才能使学校调动家庭和社会各個方面,都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才能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
一、正确认识学生是教师与家长建立互动关系的中介
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在教育的世界里是以学生为中介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这种互为对方性的关系,“中介性”是其显著特征。教育家瑞吉欧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的。在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教师与家长交往之前,往往是通过学生,彼此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就使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具有了中介性的特点,在这个人际关系中,教师是主导方面,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有关学生的信息,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也是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学生的存在是教师与家长关系确立的必要条件,学生既是联系教师与家长的桥梁、纽带,也是教师与家长产生各种矛盾的根源,又是教师与家长交往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的直接交往,更重要的取决于第三者——学生。
可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两者的隔阂与分离却有可能损害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心灵造成莫大的伤害。
二、正确认识教师与家长关系的互动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目前,随着终生学习概念的提出,学校的教育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终结性的教育,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学生受教育的渠道,而电视节目、报刊、光盘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主体,其中的不良内容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从学生的生活空间看,家庭活动形式逐步由开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闭式(单元型),这导致孩子难以广泛体验各种社会关系。所以,家长们在教育中产生了种种困惑,需要正确的引导,而教师在教育中感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和谐,因而需要改变家庭教育的现状。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互相交流教育信息,形成教育合力,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不同
在现实社会里,家长和教师的目标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但由于由于教师与学生家长双方的教育素养水平不同,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学生出现问题的认识不同,理解也不同,产生的教育观点、内容、方法不尽相同,致使双方产生心理分歧,因此相互之间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有的是因为教学、教育过程中缺乏沟通,而轻率地指责对方;有的是对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要求不同而引起的矛盾;有的是因为教师和家长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孩子的理解和感情色彩不一样而发生的矛盾等等。因此,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学生、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所抱态度不同
教师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家长同样也是千差万别的,无论对于什么样的家长,或工人、或农民、或知识分子、或领导干部,或脾气好的、或性格暴躁的,或关系近的、或关系远的,教师都应平等公正、一视同仁、以礼相待。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难所造成的,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也有的学生存有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等等。为此,教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把责任推给对方。这时教师既不能对家长采取命令的态度,也不能对家长采取迁就的态度,只能以教师的威望与家长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和家长一起实事求是地分析,共同研究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批评要慎重、中恳,理解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情感,以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来教育学生。
(三)教师和家长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心理沟通
教师和学生家长交往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由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并没有一种组织隶属的性质,双方的关系是松散的。所以双方交往的内容、形式、数量也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此外,有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与心理沟通造成的。这些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教师也许不了解家长的想法,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能及时听取教师的意见,因此而产生矛盾。还有,因教师与家长缺乏互通情报,因而对学生的情况不能全面了解,做出的评价也是各执一词,所以造成了教师与家长关系互动的阻碍。
(四)教师与家长互动中双方地位不平衡
教师与家长互动中双方地位不平衡,表现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教师指挥,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或家长缺乏参与学生教育的意识。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是家长不了解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不知道影响教育的因素的复杂性,特别是不了解许多因素是教师难以控制的。因此,每当学生的成绩不能使他们满意,或学生表现不好时,学生家长就对教师产生不满责怪教师。同样,教师可能因为过多重视自己的工作而忽视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从而责怪家长没管好孩子,没有主动配合教师工作。这样由于缺乏换位思考,也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三、建立新型的我——你关系 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转换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仅靠学校或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要由:被动的我——你关系转换到新型的主动的我——你关系,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过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教师是专家,家长是受教育者。家长对学校教育机构和教师的教育需求比较单一,往往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现在,家长的教育需求与参与意识发生变化,家长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规划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应该同样是教育者,是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好孩子,而结成的平等合作者。
(二)对话:最佳的沟通方式
无论是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还是在教育出发点上的分歧,只要形成直接冲突,就必然会带有感情方面的冲突。因此感情疏通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必要手段。化解冲突可采用以下途径:——对话:最佳的沟通方式。对话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互相说出心理话,顺利达成教育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相容。而对话要求多种声音,正如“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种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互相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和精神的互相承领。”,而处于对话场景中的教师和家长地位应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肯定的。
(三)加深理解,相互尊重
让人感触最深的有这么一句话:相互理解是对他人的道德。伽达默尔说:“宽容并非弱者的表现,而是强者的表现”。而且,“宽容将再次成为所有道德中最为罕见的德性”。相互理解涉及到双方的“言”与“行”。人的最本质的意义都是通过这两者表现的。主体之间的对话,既有“言”的对话,又有“行”的对话。教师与家长之间即使没有言语的对话,如果遵循同一要求如相互宽容去行动,也有助于形成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的关系,从而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教师与学生家长虽然社会角色不同,但任何一方都不能采取凌驾于对方之上的态度。教师和家长只有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利于教育孩子,孩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百分之百,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爱也是百分之百,同时,家长希望教师能够和自己的想法一样,但事实是,一个学生对所在学校或班级来说只是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教师必须把百分之百的期望和爱分给每个学生。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都能够换位思考,彼此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良好的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关系是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需要,而教师与学生家长互动关系中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的纽带,只有充分发挥这一纽带作用,才能使学校调动家庭和社会各個方面,都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才能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