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目前灌区节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何推进灌区节水。
关键词: 灌区; 现状; 问题; 节水; 措施
邯郸漳滏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1万亩,为全国大型灌区,是邯郸市最大的灌区,灌溉范围涉及邯郸市14个县区,素有“冀南粮仓”、“冀南棉海”之美誉,粮棉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50%以上,在邯郸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邯郸市农业用水的大户。灌区在邯郸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灌区节水是邯郸农业节水的重头戏,推进灌区节水,对缓解邯郸水资源紧缺,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尤为重要。
1、灌区节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灌区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对灌区节水高度重视,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灌区节水的潜力还很大,节水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或制约因素,一是灌区工程老化失修,输水损失大。二是灌溉方式落后,不少地方群众浇地仍沿袭大水漫灌,造成水量浪费。三是水费征收不到位,促进节水的经济杠杆作用得不到发挥。四是计量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支、斗渠和沿河扬水站计量设施配套率低,造成灌区难以掌握准确的用水量。五是用水管理、工程管理尚显粗放,管理上的欠缺一定程度上造成水源浪费。
2、灌区节水的整体思路
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高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将灌区节水作为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来抓。要研究制定灌区节水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分布实施,整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的节水型灌区。要坚持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和农艺节水三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快灌区节水步伐,最终实现在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农业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3、灌区节水的主要措施
3.1加强灌区配套改造,建设输水“高速公路”。自2000年以来,灌区争取国债资金,先后对马头东风渠、磁县红旗渠、鸡泽赵寨干渠、民有北干渠、民有二干渠等灌区骨干渠道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截止目前,已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十期,共扩挖整修渠道318.7千米,防渗衬砌渠道27.03千米,改造建筑物261座。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渠道利用系数大为提高,减少了输水损失,加之测水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了群众自觉节约用水,节水效果明显,年节水达约2250万立方米,且年可增产粮食约5200万公斤,棉花400万公斤,农民年增收约1.08亿多元。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灌区老化失修仍很严重,特别是灌区末级渠道老化失修更加严重,因此要进一步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加大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力度,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大力推进工程节水。
3.2加强灌区用水管理,实现节水的“软驱升级”。坚持计划用水,合同供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管理原则,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用水管理。一要制定科学的调配水方案。坚持用水申报制度,在掌握全灌区用水总量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干渠渠域上下游、左右岸的用水需求,制定详尽的供水计划和灌溉次序,优化调度,科学配置,防止因调度缺位、配置不佳和用水秩序混乱造成的水源浪费。二要推进群管组织建设。干渠用水由灌区管理,但支渠以下的用水存在着管理不力乃至无人组织管理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水量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在灌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群管用水组织,让群众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是解决渠系末端水量浪费的有效措施,是灌区用水管理和节水工作的有益补充和有力保证。目前,灌区组建有26家农民用水户协会,涉及5万多个农户,约22万人口,协会控制灌溉面积约22.48万亩。今后,应进一步推广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群管组织建设,逐步使“灌区+协会+农户”新型用水管理模式覆盖全灌区。三要切实搞好用水计量工作。用水计量是实现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计量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支、斗渠和沿河扬水站计量设施的建设和配套,为准确计量打下硬件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计量设备和技术,加强计量人员队伍建设和教育,建立严格计量制度,以不断提高计量水平,确保计量真实准确。
3.3加强农业水费征收,架设促进节水的“经济杠杆”。农业水费是促进农业节水的经济杠杆,但灌区目前水价远不到位,而且水费回收率低,杠杆的调节作用发挥不明显。 因此,要在农民群众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水价,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水费征收机制,保证水费足额征收。同时,要变按亩计收为按用水量计收,以逐步改变传统用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大水漫灌、深浇、复浇的现象,发挥水费在促进节水中的经济杠杆作用。
3.4加强节水技术推广,推动灌溉方式“系统更新”。要加强灌溉实验研究,在灌区推广科学的作物灌溉制度,提高用水效益。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喷灌、微灌、膜下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鉴于农民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当前,应着力引导灌区群众做好土地平整、畦垄改造、“小白龙”灌溉等基础节水工作,做好田间节水文章。
3.5加强节水宣传,激发节约用水的“群众运动”。农民是灌区节水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只有提高农民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灌区节水工作的进展。因此,要将节约用水宣传工作作为灌区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通过宣传,营造浓厚的节水氛围,使广大群众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紧缺性、商品性的认识,使节约用水形成共识,从而自觉珍惜水、节约水和保护水。同时,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低耗水、高效益的农作物,实现灌区节水和农民增收的共赢。
关键词: 灌区; 现状; 问题; 节水; 措施
邯郸漳滏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1万亩,为全国大型灌区,是邯郸市最大的灌区,灌溉范围涉及邯郸市14个县区,素有“冀南粮仓”、“冀南棉海”之美誉,粮棉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50%以上,在邯郸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邯郸市农业用水的大户。灌区在邯郸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灌区节水是邯郸农业节水的重头戏,推进灌区节水,对缓解邯郸水资源紧缺,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尤为重要。
1、灌区节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灌区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对灌区节水高度重视,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灌区节水的潜力还很大,节水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或制约因素,一是灌区工程老化失修,输水损失大。二是灌溉方式落后,不少地方群众浇地仍沿袭大水漫灌,造成水量浪费。三是水费征收不到位,促进节水的经济杠杆作用得不到发挥。四是计量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支、斗渠和沿河扬水站计量设施配套率低,造成灌区难以掌握准确的用水量。五是用水管理、工程管理尚显粗放,管理上的欠缺一定程度上造成水源浪费。
2、灌区节水的整体思路
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高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将灌区节水作为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来抓。要研究制定灌区节水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分布实施,整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的节水型灌区。要坚持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和农艺节水三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快灌区节水步伐,最终实现在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农业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3、灌区节水的主要措施
3.1加强灌区配套改造,建设输水“高速公路”。自2000年以来,灌区争取国债资金,先后对马头东风渠、磁县红旗渠、鸡泽赵寨干渠、民有北干渠、民有二干渠等灌区骨干渠道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截止目前,已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十期,共扩挖整修渠道318.7千米,防渗衬砌渠道27.03千米,改造建筑物261座。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渠道利用系数大为提高,减少了输水损失,加之测水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了群众自觉节约用水,节水效果明显,年节水达约2250万立方米,且年可增产粮食约5200万公斤,棉花400万公斤,农民年增收约1.08亿多元。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灌区老化失修仍很严重,特别是灌区末级渠道老化失修更加严重,因此要进一步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加大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力度,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大力推进工程节水。
3.2加强灌区用水管理,实现节水的“软驱升级”。坚持计划用水,合同供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管理原则,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用水管理。一要制定科学的调配水方案。坚持用水申报制度,在掌握全灌区用水总量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干渠渠域上下游、左右岸的用水需求,制定详尽的供水计划和灌溉次序,优化调度,科学配置,防止因调度缺位、配置不佳和用水秩序混乱造成的水源浪费。二要推进群管组织建设。干渠用水由灌区管理,但支渠以下的用水存在着管理不力乃至无人组织管理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水量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在灌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群管用水组织,让群众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是解决渠系末端水量浪费的有效措施,是灌区用水管理和节水工作的有益补充和有力保证。目前,灌区组建有26家农民用水户协会,涉及5万多个农户,约22万人口,协会控制灌溉面积约22.48万亩。今后,应进一步推广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群管组织建设,逐步使“灌区+协会+农户”新型用水管理模式覆盖全灌区。三要切实搞好用水计量工作。用水计量是实现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计量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支、斗渠和沿河扬水站计量设施的建设和配套,为准确计量打下硬件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计量设备和技术,加强计量人员队伍建设和教育,建立严格计量制度,以不断提高计量水平,确保计量真实准确。
3.3加强农业水费征收,架设促进节水的“经济杠杆”。农业水费是促进农业节水的经济杠杆,但灌区目前水价远不到位,而且水费回收率低,杠杆的调节作用发挥不明显。 因此,要在农民群众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水价,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水费征收机制,保证水费足额征收。同时,要变按亩计收为按用水量计收,以逐步改变传统用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大水漫灌、深浇、复浇的现象,发挥水费在促进节水中的经济杠杆作用。
3.4加强节水技术推广,推动灌溉方式“系统更新”。要加强灌溉实验研究,在灌区推广科学的作物灌溉制度,提高用水效益。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喷灌、微灌、膜下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鉴于农民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当前,应着力引导灌区群众做好土地平整、畦垄改造、“小白龙”灌溉等基础节水工作,做好田间节水文章。
3.5加强节水宣传,激发节约用水的“群众运动”。农民是灌区节水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只有提高农民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灌区节水工作的进展。因此,要将节约用水宣传工作作为灌区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通过宣传,营造浓厚的节水氛围,使广大群众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紧缺性、商品性的认识,使节约用水形成共识,从而自觉珍惜水、节约水和保护水。同时,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低耗水、高效益的农作物,实现灌区节水和农民增收的共赢。